亲美与反美Epub+Pdf

亲美与反美

作者:[日]吉见俊哉

分类:文化

ISBN:9787532792238

出版时间2024-3-2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从“憎恶”到“拥抱”

从“鬼畜美英”到“麦克阿瑟万岁”

战后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东亚地区,日本长期稳定的亲美意识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源于日美安保体制、自民党的长期执政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更与日本民众对美国的多重认知有关。美国对于日本战后社会大众而言,既是解放者又是征服者,既是欲望的对象也是恐惧的源头。尽管经历了1960年代反基地斗争、安保斗争以及日美经济摩擦,大多数日本人依然认为战后经济的繁荣归功于美国的庇护,美国的社会富足是日本发展的理想模式。这种背景下,日本逐渐忘却与亚洲的联系,通过“拥抱”美国来寻找新的自我认同。

本书从社会文化研究和媒体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自19世纪“黑船来航”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在日本社会中的形象变迁。从幕末到明治大正时期的理想化憧憬,到帝国主义阶段将其视为敌国,再到占领期及之后的复杂情感,这些变化也折射出了日本政治、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者指出了二战时日本帝国主义与战后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历史连续性,强调战后日本与美国的“拥抱”关系既是美国霸权体系的产物,也与日本大众对自我认同的构建紧密相连,并认为日本应超越“亲美”与“反美”的对立框架探索自身的主体性,深刻反思与亚洲、历史以及多元复合自我的关系。

章节介绍

序章 战后的日本是亲美社会?
一 日益高涨的反美浪潮
二 “亲美”日本的历史谱系
三 多重视角下的美国
第一章 作为近代性的美国:“自由圣地”与“鬼畜美英”
一 美国驾着“黑船”而来
二 对“自由之国”的憧憬与挫折
三 如今“非美国”的日本在哪里?
四 “鬼畜美英”与美国的诱惑
第二章 作为占领军的“美国”
一 麦帅到来
二 “占领”的消退与“人间天皇”的出现
三 元帅、人间天皇、伪天皇
四 谁让她们成了这样?
第三章 美军基地与湘南男孩
一 从基地渗透出来的“美国”
二 从基地街到潮流街
三 基地里的美国、沙滩上的美国
四 1950年代日本的“反基地”与“基地依存”
第四章 居家中的“美国”
一 令人憧憬的美式生活
二 电视进入千家万户
三 家用电器化,太太扮主角
四 骄傲自豪,“日本制造
终章 超越亲美:战后民族主义的无意识
一 冷战与反美民族主义:从朝鲜战争到反基地斗争
二 来自反越战运动的追问
三 外在的美国与内在的美国
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王广涛的评论

    译著上新、感谢支持。

  • 之暾的评论

    虽然谈的是意识与无意识,我觉得这实在是一本小而美的书。美国与日本的生活方式在书里交错出现,实在是非常漂亮。写书的人在反思,看书的人在观察写书人的思维过程

  • smart daimi的评论

    一部感性色彩浓烈的社会和文艺阐释作品,不是国际关系的严肃学术作品

  • HeliumTrois的评论

    理解了日本是如何被驯化成美国忠犬的

  • Rainbowww的评论

    此书“名不副实”,没有系统解释两种态度的反转及张力,不过做的历史梳理可以看看,谈及在大正时代之前美国作为一个想象的他者给日本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理想路径,而到了日本战败美国入主,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在美国“隐身”之下结合既有的天皇制完成的,在隐身美国暴力的一面的(典型的占领军激起的反对)同时又因为经济起飞(红灯区、家电住房技术等)从而将美国作为现代化的典型而得以逐步受到推崇,之后虽然日本本土的民族主义浪潮再起强调本国的传统如大和剧等但又由于早期美国暴力一面的隐身、现行的地缘政治等从而并未引起反美浪潮反而保持了更暧昧的关系,这种独特的美日关系并不同于美在韩等地情况,韩国独裁政权瓦解以后与该政权紧密联系的美国一同成为了被反对的对象

  • Iven的评论

    过于浅显了,基本就是摘抄《拥抱战败》,小学生版

  • 基瑞尔的评论

    “亲美是日常,反美是历史”。2024年的第一本「历史学堂」,即使它的标题是一个看似很宏大的出发(“战后”“无意识”),但作者仍然从很多细小的方便切入;美军基地、影视作品的形象描绘、麦克阿瑟…总篇幅两百页刚刚出头,读得不算太累。虽然在有些阐释上,会稍微显得有些粗糙;但那种对于国家“喜好”“厌恶”,宏/微观的阐释仍然足够发散到将对象置换以后的“亲X/反X”的讨论。【2024 #53】

  • 周之余的评论

    家电部分挺有意思的;看着岸田上周去国会演讲,真是历史的漩涡

  • 一碗儿沙拉的评论

    DH住宅这段太有意思了。

  • 年方十八发如雪的评论

    对于日本来说,“美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世界

  • Hakumo的评论

    印象中的「反美」只在最后的部分匆匆几笔点题,更多的时候似乎更像在不断为读者梳理一条日本如何慢慢内化美国,接受美国的「亲美」史。反而来,谓之传统、谓之千年的「日本」,反而在现在日本人看来是他者,是塑造出来的想象。内化的「美国」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消费态度,藏在流行于街头巷尾的快餐店、购物中心,藏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体育、艺术形式之中,藏在每一次的公路兜风。就连20世纪初的左翼知识分子们,一边批评资产阶级文化,一边早就身处飘溢着爵士乐的咖啡店,不违和也不冲突。有意思。

  • 秋山雪見的评论

    日本社会中的“亲美”成为主流,很大程度上在于战后日本社会自下而上对内化的“美国”的接受。这种进程自战前便已经开始,在战后日本大众无意识地对美国消费文化的“拥抱”中,“亲美”的主流氛围便不断巩固。正如吉见俊哉所说,今天的日本年轻人无法将美国视为他者,而却将日本本身他者化。这种内化于自身的他者,以及他者化的自我缘何产生?原因在于“拥抱战败”的过程中的责任主体是缺失的。日美双方在历史解释中事实上是互相为对方的战争罪行开脱,而日本则在战后美国的全球秩序中同样扮演着加害者、共谋者的角色。如冷战中日本在东南亚的经济霸权以及跟随美国战争行动进行的自卫队海外派遣任务等等。只有当代日本人能够明确到自身的结构性责任问题、从含糊不清的“拥抱”中走出,无意识的“亲美”才能得到普遍性的真正的反思。

  • clampist的评论

    止于911之前,反美的内容少,可能本身反美的事件就少。

  • 小满式构型法则的评论

    作者呈现了日本对美态度的历史性的两面,也指出了几个转折时刻。然而,对于总体性的两种态度发展至今的演变,作者的观点似乎表现得过于线性,以至于忽视了这种纷乱背后的复杂性。

  • 毋玥的评论

    从生活小事铺开思路,可以和现在的中国做对照

  • Gorbachev的评论

    3.3

  • 豆大福不消化的评论

    深入浅出地把投射在无数作品里的日本“战后”心理剖析出来,当然主要是以对美国的态度为中心,写得很好。

  • 攸川的评论

    在咖啡馆读这本书,封面吓到了旁边的人,面露尴尬。然而这是标题党把戏,正文并没有太多讨论战后日本“反美”的内容。本书讨论的是战后日本如何incorporate美国,潜台词是如此下去必是灾难。日本还没有走出漫长的战败,或者根本就没想走出来,一败涂地不也是优等生吗,何况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