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不阅Epub+Pdf

多谢不阅

作者:[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分类:小说

ISBN:9787222220737

出版时间2023-9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图书市场越发繁荣,装帧越发精致,书店越发引人驻足,作家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红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学却近乎绝迹。杜布拉夫卡假借一个被英美文学市场冷落的东欧人之口,一一吐槽当今文学世界的诸多乱象:

隔三差五就会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被反反复复“重新定义”的文学;各显神通的身份政治书 写;本末倒置的版权运营模式;宛如超市与咖啡馆结合体的书店;本质上与图书无关的书展;做派与作家无二的网红编辑;认为伊万娜·特朗普比布罗茨基更能“对祖国的政治形势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体书评……文学失去了它的准入机制与评判标准,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传他们的新书,任何一种负面评价都能被狡黠的市场拿来营利。

然而,最诡异的一点还是:在这个无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场上,其文化“商品”及创作要求,却总能让人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章节介绍

开篇
早安
市场
乡下亲戚
没有尾巴的生活
好了,再见吧
尾声
致谢

网盘地址:

多谢不阅Epub+Pdf

书友评论

  • 谦卑不醉的评论

    但我对本土的恐惧,胜过了我对全球的怀疑

  • 渡边的评论

    聪明敏锐,犀利可爱,全面吐槽出版文化市场,读时无数次忍不住从鼻腔发出喷气式笑声,20年后读来仍是贴脸般真实。开篇《雪茄工》写到为雪茄工人读书的“朗读工”,非常想做这一工种,我愿意全文朗读这本书中的一些篇目,一遍又一遍。

  • 琳琅的评论

    当我被帕慕克长篇累牍而又无聊透顶的书而折磨得疲惫不堪以后,我想,我该去读读什么有趣的作品,接着,我想到了年前买的一本《蚱蜢》,然而看到书封“驳倒了维特根斯坦”的宣传以后,放弃了它,拿来了这本《多谢不阅》;事实证明书是有趣的,而我读它的故事也像一个关乎文学的隐喻——在我看来,杜布拉夫卡最擅长的其实是用隐喻和虚构的方式将她的生活真实地讲述,巧舌如簧的狐狸不会叫你知道她的话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而其中也有着一种精准的讽喻和悲哀的妥协,那种妥协在她的戏谑中横添一种奇特的美感并且找到了平衡,“让我们继续像枝头的鸟一样歌唱,让我们安于这个柔软而轻盈的比喻”,而她所观察或说反感的商业的必然,实际上也和戴锦华老师所谈及的相似,事实是,某些悲哀是阅读者普遍的事物吧;最爱《女人、香烟与文学的关系》和《流亡作家》

  • 木卫二的评论

    曾有一个荷兰作家,过着一种我们一无所知的生活,她叫杜布拉夫卡。曾有一个克罗地亚作家,出生在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地方,它叫南斯拉夫。

  • 双鱼桑的评论

    很喜欢这一本杂文集…从作家角度对于现如今出版市场的厉评…语言好棒翻译也很棒…

  • 连木木的评论

    几十年过去依然不过时的witty,有梗有料,着实手不释卷(若有开放麦一定很精彩)。与此前读过的《疼痛部》《狐狸》完全不同,却隐含着一种怒其不争的犀利的沉痛——书籍与营销之间,作家与写作之间,身份与国土之间,流亡与存在之间……是世界不合时宜,是现实不足为奇,是感受趋同麻木,是个体流于平凡。写的人、读的人,各有答案,又各自举步维艰;真实与虚构之间再次被模糊界限。

  • 绝体延命的评论

    作者很会讽刺,看得我笑出了声。

  • 提灯看浮云的评论

    喜欢这本多过于狐狸。大概就是起初真把它当作是文学评论了,读的过程中不断乍舌,穆齐尔、乔伊斯、埃科、赫胥黎、纳博科夫还有这样的事,临近完结“这是一部半虚构半写实的作品”……像是被耍又哭笑不得。所以以往看到的偏向于故事性的文学评论真假占几分?好了,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 此处是吾乡的评论

    书名很有意思,作者怕是掌握了流量密码。多谢,不阅,是反语是内涵吧。作家应该是最清醒的人了吧,将人生百态跃然纸上,应该是离大彻大悟最近的人了吧。
    每天读2-3篇,读了快一半了,一个故事都记不起来,整体应该是在嘲讽现状吧,怎么嘲讽都能写这么多篇章。很惭愧,说的一些现象我能设想到,比如名人效应等等,但很难共鸣,作者写的好像是与我无关的事,感觉快看了一半,连3星都很难打上去,应该是我太浅薄的原因吧。
    读到作家的是十大理由,作者开始发疯了,或者我已经“盲”了,已经成了看了下句忘上句。读到后面的三分之一时,慢慢更看懂那么十分之一句,很多总结反思很睿智,我很肯定,是我的水平不够或者阅历浅薄,所以“吃不了细糠”,还需修炼。27岁的我已经开始不思考了,只活在当下,对自己的惫懒大部分时间听之任之

  • 的评论

    我们是世界公民,每天谈论自由 社会 哲学,我们从不穿袜子与秋裤,更别提用马桶刷清理排泄物的痕迹。在某些时刻也会想要写出一些真诚的文字,当然那也是为了让自己睡个好觉。

  • 远子的评论

    这种杂文似乎已经在国内灭绝了,就像作者指出的那样,我们的评论写得越来越像长篇的推荐文案。有洞见的部分是作者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化之间找到的相似之处:“人人乐观的口号其实最初是斯大林主义阵营提出的。斯大林主义唯一残存至今的东西,可能就是他对乐观的要求。”如今只有成为乐观主义者,才能成为“稳定的消费集团”的一份子。悲观主义不利于消费。不过,作者的讽刺总让我感觉差了一口气,后半部分宏观的文化批评越读越无力,没有前半部分对出版行业的批评有趣。

  • 喜喜的评论

    非常好读的一本书,深刻而讽刺,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都能单独拿出来当随笔读。揭露了作家以及当代文化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作家如何沦为谈资,写作如何被程序化,畅销作品为何风靡,作家如何向市场屈服,向意识形态低头,作品主题如何走向猎奇化….这些距今20年的文字放到现在依然如此真实。后面结合作者自身的境遇,写了流亡文学,以及小众国家文学的存在状况,以及在当今媒介时代出版业的难题…乌格雷西奇女士的写作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 要么写要么死的评论

    9.1 偏爱的几篇:《有益身心的乐观主义》,经典与通俗之辨、严肃与类型之辨,在乌格雷西奇这里成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辨,很荣幸与她站在一起。埃科那篇裸体与阅读的探秘也很新奇。《作为文学谈资的作家》——在营销市场和消费主义中被稀释的文学,而《集会》点明了各取所需、利益交换的本质。《炼金术》更将各种屎上雕花的包装点在了台面上。《魅力光环》——文学只有在没有文学的地方,才能够显现名利之光。《雪茄工》质问凌厉,但好喜欢对完美闭环的想象——“想到文学正义的声音虽然微弱,其道路虽显且阻,但毕竟能走成闭环,真叫人欣慰。”仿佛一个温情的老人在面前唠叨,微笑。《一个小红点》,“多谢不阅”的独立宣言,文学真正的火种。废墟是斗争者荣光的标志,这种痛楚或许只有东欧作家才懂。总之实在嘴替,梦回愤世嫉俗的六月。

  • 恶鸟的评论

    这个克罗地亚女版王小波对文学标准和出版市场做了自己的努力

  • MsZijuan的评论

    我不知道文学是什么,但是杜布拉夫卡让我感到这就是文学的感觉。而且这本还极具幽默,狐狸的隐喻再次出现,真妙。

  • 西木野的评论

    多少溢美之词都无法表达我对这本书气质的喜爱!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但其实大家都没什么好说的,谢谢你,现代生活

  • 苗小喵的评论

    好喜欢这个作者,今年的三本都读完了

  • 的评论

    好看的要死,很难想象2000年左右就有这些事发生了,作者真的好犀利哈哈哈哈哈哈感觉有被骂到(不是

  • 鲸力0991的评论

    是勇敢的分析和无情的批判以及有趣的阅读体验。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是我的今年最佳,没有之一。

  • 高塔婆婆伽的评论

    首先感到的是一种特别自然的女性视角,比《疼痛部》更甚,我大惊小怪倒是一种冒犯,然后是犀利幽默的语言表达多次让我笑出声来,其中也不缺温柔,很多篇看完一遍后接着又看了一遍觉得感动要买实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