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Epub+Pdf

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

作者:[德]沃尔夫冈·J.蒙森

分类:文化

ISBN:9787305258671

出版时间:2023-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的德国,经济崛起却政治保守

◆“一战”后的德国,民族复兴的焦虑掩盖了魏玛宪制的脆弱

◆发现一个在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徘徊的韦伯

···

【内容简介】

他激烈批评俾斯麦和德皇保守的社会政策,却更失望于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他在“一战”中出于德国利益稳步 推动“体面和平”的实现,却被自私的政治领袖葬送;他在魏玛制宪中期盼卡里斯玛威权领袖重振大国荣耀,却未料到纳粹主义的兴起……

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营造了一个神话,就是韦伯作为一个天然领袖被极度冷落了,但他们描绘的这幅伟人肖像是根本不恰当的……我的目标是根据对原始资料的谨慎分析刻画韦伯的政治人格,这不是一种片面的意识形态解释,而是力求描绘出韦伯的全部复杂性,包括他的内在矛盾与模棱两可。

——沃尔夫冈·J. 蒙森

现代有谁知道这个春天将怎么熬过去?首先是政治上,然后是财政上。一切都堕入了黑暗之中,如临深渊。最恼人的事情是这个“君主制”摊上了这个一个君主!(在柏林!)这些绅士理应免受伤害。但是还有什么办法?他们干下了一切丢人现眼的罪孽,让人爱莫能助。局面就是这么荒诞。

——马克斯·韦伯

···

【学者、媒体推荐】

尽管由于命运和环境的作弄,(韦伯)没有在政治方面享有显赫的地位,但这毫不减损他杰出政治家的本色,他的伟大就像一个没有手的拉斐尔,没有功绩但却有无限的潜力。

——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

(韦伯是)历来登上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韦伯是最后一批博学者之一。

——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瑟尔( Lewis A. Coser)

沃尔夫冈·蒙森详细重建了马克斯·韦伯的政治观点……尽管蒙森打破常规的观点引起了巨大争议,但他在学术史料上全面彻底的挖掘不容置疑。

——《美国社会学期刊》

蒙森这本著作的价值不在于重新发现了许多重要事实,而在于对散落各处的文献的仔细校订,系统性的分析,以及从民主和反民族主义者的角度对韦伯突出而敏锐的批评。

——历史学家克洛泽·爱泼斯坦(Klaus Epstein)

在浩瀚的韦伯二手文献中,认真研究“政治人”韦伯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者,首推蒙森這本经典。

——著名学者钱永祥

···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沃尔夫冈·蒙森是20世纪闻名于世界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英国史和德国史研究领域名声斐然,在韦伯思想研究方面更是首屈一指。蒙森生于史学世家,其曾祖父特奥多尔·蒙森1902年因写作《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父威廉·蒙森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2、本书德文版甫一出版便在学界掀起巨大波澜,蒙森对韦伯极具争议性的解读,令这本书先是遭到尖锐抨击,之后逐渐获得普遍好评。许多学者赞誉蒙森“重新发现了许多重要事实”。

3、本书是翔实的韦伯传记,也是了解韦伯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本书不同于大多数韦伯传记的“造神”倾向,其目标是根据对原始资料的谨慎分析刻画韦伯的政治人格,不是一种片面的意识形态解释,而是力求描绘出韦伯的全部复杂性,包括他的内在矛盾与模棱两可。在这本独树一帜的韦伯传记中,读者将发现一个全新的在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徘徊的韦伯。

4、这是一本韦伯传记,同时也是一本史料翔实、论述有力的德国政治史。本书从经济崛起却政治保守的19世纪末德国讲起,一直叙述到民族复兴焦虑掩盖了魏玛宪制脆弱的“一战”后的德国,几十年间诸多重要的德国政治家如俾斯麦、威廉二世、胡戈·普罗伊斯等轮番上场。

5、本书译者阎克文是马克斯·韦伯著作中文本译介的专家,从事相关译介工作近二十年,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韦伯著作中译本,半数以上出自阎克文的译笔。阎克文为本书撰写的译者序,详细阐释了本书的历史价值以及韦伯的政治使命。

6、著名学者、韦伯研究专家钱永祥应邀为中文版撰写导读。导读将韦伯所处的历史与政治环境及其思想对中国目前处境的借鉴意义一一详述,可谓情理兼备、发人深省。

章节介绍

导读 韦伯:“大国崛起”的思想家
译序 韦伯的政治使命与宿命
英文版前言
德文第二版前言
德文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青年韦伯的政治发展
第二章 家长制、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韦伯的政治理想:强大的民族国家
第一节 弗莱堡就职演说:以民族作为经济政策的最高价值
第二节 权力斗争的冷酷无情;权力的恶魔性质
第三节 韦伯民族观的性质与演变
第四节 民族、权力与文化:韦伯政治价值系统的复杂性
第四章 德国政治的未来任务:民族帝国主义
第一节 以世界政策作为捍卫德国国际地位的手段
第二节 德国的世界政策与民族的政治成熟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韦伯与德国国内政治演变
第一节 至关重大的抉择:产业主义,还是封建制?
第二节 德意志民族的社会统一
第三节 一个民族的资产阶级自由党的召唤
第六章 对外政策与国内宪制
第一节 俾斯麦、威廉二世与德国帝国主义的败绩
第二节 俾斯麦垮台后的政治领袖缺席和官僚统治
第三节 化解帝国领导权危机的手段:议会化
第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有无大国资格的实验场
第一节 战争目标与德国的未来国际地位
第二节 波兰与中欧:尝试政治行动
第三节 “潜艇宣传战”与贝特曼·霍尔韦格政府
第四节 巩固后方必需实行宪制改革
第五节 从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到大灾变
第八章 崩溃与新开端
第一节 战败与革命:韦伯效力于德国民主党
第二节 《凡尔赛条约》与德国的未来
第九章 韦伯与魏玛制宪
第一节 1918年11月韦伯论德国未来宪制的系列文章
第二节 共和宪法的难题与德国的公众舆论
第三节 1918年12月9—12日帝国内政部的宪法审议与胡戈·普罗伊斯的宪法草案
第四节 韦伯的宪法提案在随后立法过程中的命运
第五节 韦伯视帝国总统为政治领袖的理论之影响
第十章 从自由主义宪政国家到直选领袖的民主制
后记:马克斯·韦伯新解
题外话:马克斯·韦伯看支配的形式合法性与理性正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网盘地址:

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Epub+Pdf

书友评论

  • 韧勉的评论

    本书是蒙森事无巨细大量引述、分析韦伯的公开发表著作与无数档案中的手稿、发言、报道等面会出马克斯·韦伯人生后30年的政治思考轨迹,希望借以表现韦伯思想核心的源流所在,蒙森认为韦伯的观点预设了一套关于所谓“普遍历史”的思考,聚焦于自由主义在19世纪末的困境,韦伯指出随着历史理性的发展与官僚化日益严重,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环境与自由主义的生存空间均发生了转移,需要为社会中的个体价值寻找新的精神之源。但是韦伯从根本上藐视无产阶级会成为革新的中坚力量,使得他的理论探讨成为一战之后百年来,政治社会学领域被反复讨论的热点。

  • 懒残僧的评论

    韦伯完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中的那些被当做资本主义危机的东西,然而他的立场和左派截然不同,就像站在一条河的两岸,所以他的学生卢卡齐又可以无缝切换回马克思主义。韦伯认为一切资本主义之“恶”都是社会理性化过程所必须的。给国家剥削还是给资本家剥削本质都是剥削,总之剥削在理性社会中绕不开。他也预料到了资本主义导致无限扩张最后进化为帝国主义。但是他的思想和如今很多自由主义者很像,就是自己的国家成为最后的胜者就没有关系。他认为世界最终要由一个最自由的“主宰者民族”去如何影响其他民族,主导瓜分整个世界。为此,德国需要出现一个“卡里斯玛”的强人,“人民选择他们信任的领袖,然后被选出来的人说,现在你们都闭上嘴,一切听我指挥,谁都不许随便干预领袖决策。”前后思想的区别是这个强人到底由议会决定还是人民直选而已。

  • Sternhaufen的评论

    从韦伯的角度审视这个结构,一个纯粹的技术官僚遭遇一个自认为天命在肩舍我其谁的半吊子野心家,其结果可想而知。此时最大的悲剧就是第三种人,那种真正在智识和权力两种技艺上同时具有高度自我意识的“古大臣”风范之人的严重匮乏。当然韦伯在同样的情境中也难有什么作为,因为他自己本身的立足点也问题很大,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历史不同于自然科学而接近诗的地方,就是它太像玄学了。

  • 格野的评论

    在书中能看到作者引用过了很多的著作、史料等,描绘出韦伯的全部复杂性,包括他的内在矛盾与模棱两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其研究的严谨性,系统并且全面地呈现了韦伯政治思想的这个核心议题,让我们对韦伯进三十年的政治思考的轨迹有一定的认识,他的政治思考是为个人的基本价值寻找新的精神资源,寻找制度上的存身机会。

  • 桑德韦格的评论

    学阀世家的蒙森史学功底非常扎实,以一个政治家的视角观察韦伯。韦伯在保守的Bueger立场和对皇帝的厌恶的进步立场中来回徘徊,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很多德国知识分子所共同面临的困境,相比某些硬核鼠人,韦伯也还算是在困境中没有被柏林和总参这两个疯人院里的人彻底逼疯的人了。

  • 川萍的评论

    政治史、思想史著作。作者W.蒙森,德国现代史学家。本书立足韦伯著作及大量信件、日记、社论等资料,按照政治思想和政治史两条理路检视了1890-1920年间韦伯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其对德国政治的影响。作者认为,德国的世界地位和民族权力利益是韦伯思考德意志理想政制问题的根基。据此,韦伯身体力行,希望相对自由的资产阶级发挥历史作用以带领德意志民族摆脱威廉时代的保守、增强国家实力。一战剥夺了德意志大国资格后,韦伯转而思考帝制转型问题并参与魏玛制宪。他力图在设计中使卡里斯马领袖摆脱现代官僚制制约,并鼓吹直选制。这最终影响了施米特对“合法性与正当性”的阐发,推动了30年代初的德国危局。作者论从史出、立论公允,在特殊时代环境中以一己之力推动韦伯研究达到新高度,令人钦佩。此书是治魏玛初期史者必读书目。10/10

  • 法妹儿的评论

    蒙森写韦伯有家世渊源,也是个人研究使然,侧重于特定历史背景下韦伯的立场、行动与影响。诚如作者在第二版后记所言,自己并没有过多关心韦伯本人学术立场对其政治立场的影响,而两者本应是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是对德国特定历史时期中特定政治观点的分析,而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恰是韦伯。

  • 某羊的评论

    非传统传记,有关韦伯思想的进阶读物,门槛比想象中要高不少(只怪自己没做好功课)。
    中文版导读及译序都特别强调了本书之于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确实,韦伯所要面对的“大国崛起之迷思”,亦是过去十几年直至今日我们同样思考的问题,其当下的紧迫性甚至超过本书初次引进的年代;而对“大国竞争”于人心之煽动的警惕同样如此:即便深邃自律如韦伯者,在社会环境的裹挟下也同样汲汲于对“领袖”的追求——之后的历史证实了这种思想的危险性,哪怕韦伯的本意仅仅是“人民为自己造神”(而非“魔”)
    就此而言,本书当然展现了作为“时代之子”的韦伯,一个不完美的智者、激情的爱国者、拙于实务的政治思想家;但反过来,本书也恰恰通过韦伯呈现了那一代德国人悲剧性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所留给当代的,除了思想,同样是教训。

  • 尤大木的评论

    不要跳脱出时代背景,用当下的价值观念去审视韦伯的思想,也不要把作为政治从业者和学术者的韦伯分割开来。韦伯身上带有强烈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的特征:他生于长于俾斯麦独裁之时,痛恨前者的家长专制对资产阶级政治能动力的抹杀,却又渴望出现一位能比肩铁血宰相的卡里斯马式的政治人物;他鼓吹殖民扩张,帝国宏图,民族伟业但从未以社会达尔文者自居;他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为蓝本,建构出新的社会秩序,却又一再关心无产阶级的政治处境,并毫不掩饰他的社会主义倾向。他是远见卓识的思想家,看到了现代性发展下以“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官僚体系”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侵蚀,以及那令人胆寒的“现代性铁笼”;他主张政治家以“煽动”为手段博取卡里斯马统治,对抗官僚体系。然而他是时代的失败者,他的构思也将在未来以法西斯主义的面目颠覆世界!

  • 捡松球的评论

    终于看完了。。其实很喜欢韦伯这种固执狂热的学者性格,但现实生活中或许觉得太压迫感,让自己也很折磨。

  • 伲凹的评论

    遍观韦伯的30年学术生涯,你会发现韦伯其实是一个渴望成为冷漠而理性的政治家,无奈却脾气暴躁、精力充沛的学者,政治生涯不好评说,可韦伯在社会研究方面的知识广度怎么评价,我觉得都不过分,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他的前辈——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此番通过沃尔夫冈·J.蒙森这本著作,跟随韦伯政治思想的足迹走一遭,想必对后期涉猎韦伯诸多著作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如果会继续读的话……)

  • 何适之的评论

    去年读的最应景学术书是《叫魂》,今年是这本再版书。当年韦伯的话:“现代有谁知道这个春天将怎么熬过去?首先是政治上,然后是财政上。一切都堕入了黑暗之中,如临深渊。最恼人的事情是这个“君主制”摊上了这个一个君主!(在柏林!)这些绅士理应免受伤害。但是还有什么办法?他们干下了一切丢人现眼的罪孽,让人爱莫能助。局面就是这么荒诞。”

  • Castor的评论

    韦伯的全部政治观点都服务于一个目标:维持和扩张民族帝国的权力;除此之外的都是手段。为了通向这个目标,韦伯呼吁处理波兰问题、成熟的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统治、扩张性的世界政策,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卡利斯马式领袖。
    这个领袖需要以连续的成功显示其昭昭天命,并驾驭技术官僚和人民大众,向其展示帝国的使命;这种领袖才能抵御无目的和无使命的官僚机器,从技术独裁中挽救民主和帝国。
    我赞同韦伯的观点。但我更接近他议会君主制的方案,一个放弃规范性权柄的、历史-家系-教会所缔造的世袭神圣君主。他更容易塑造卡利斯马金身,不必依赖偶尔涌现的民粹政治,且不会滑向卡利斯马独裁——掌握规范性权柄的议会和官僚足够强大;现实治理事务交给后者也会更“理性”

  • 死透气了的评论

    有争议但极有价值,将韦伯的复杂性呈现了出来,读此书的第一感觉是再也不敢妄谈韦伯。钱永祥先生的序令人佩服之至。

  • 小冰河期的评论

    如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历史不熟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不是那么好

  • 陆钓雪de飘飘的评论

    在《经济与社会》一章未竟稿中,马克斯·韦伯希望进一步研究一个问题。“每一次获胜的战争都会增进文化声望。……战争是否会促进文化的发展则是另一个问题,一个不可能以‘价值无涉’的方式做出解答的问题。这当然不是显而易见的。(看看1871年以后的德国吧!)即使按照经验标准也不能这样做,因为具有明确德国特色的纯艺术和文学并没有在德国的政治中心得到发展。”在这些寥寥数语中,民族文化与民族权力理论的根本冲突再次浮出水面。尼采有个直言不讳的著名说法,“日耳曼精神的毁灭成全了德意志帝国”,韦伯同样也在探究大国政治的辩证性质,它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声望”,但也可能给文化发展以致命打击。韦伯同样不免抱有威廉时代特有的民族观而悲剧性地高估了权力原则及其理想成就,而导致旧欧洲最终陷入大灾变的,就是这种过高的估价。

  • 桂花同载酒的评论

    因为看了《奥本海默》,晚上想了很多,回家便又找到了这本书。大概有三四年没翻过了,试了试还是看不进,人也如此,激情和热情不比当年。

    回家还是躺平,过得慢也过的快,又到了离开的时间。广州会是我的心灵归属嘛,暂时还感觉不到哎。有时候想想,要是当时留江苏,或者去了长沙,会不会现在过的大不一样。只是没有如果,唯一把握当下了,不管如何,只要自己保持初心,就永远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