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谎言之海
作者:[韩国] 金琸桓
分类:小说
ISBN:9787505754508
出版时间:2022-8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被抛弃的希望,被辜负的良心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基底,书写集体创伤下的哀恸与抗争
当正义没有降临的时候,幸好还有文学
即使嘴被捂住,心也会发出呼号
编辑推荐
根据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真人真事改编
“一个失踪者等于一个宇宙。”
“孩子们为了能一起活着出来,尽了最 大的努力。”
“原本只担心头灯会出问题,没想到让能见度几乎变成零的,是我的眼泪。”
“潜水员用真心在做事,政府却是依法做判断,这个国家没有良心,政府用法律践踏了潜水员的真心。”
·具有纪实色彩的长篇小说: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写作基础。该事件伤亡极惨重,死难者以学生为主,震惊国际社会,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令人屏息的细致摹写:小说以负责进入沉船搜索的民间潜水员为人物原型,通过对水下作业专业细致的沉浸式描写,带领读者一同屏住呼吸、潜入沉船,直面惨痛现实。
·引人深思的多声部叙事:作者采访沉船事件相关人士,在故事主线之外网罗各方声音,通过不同身份的人员从不同角度还原当时当地的情景,呈现同一事件的不同面貌,促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和反思东亚社会的运作模式。
·伤痛过后的希望之书:在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中展现人性的力量,以人的体温对抗冰冷的大海和冷酷的权力机器;伤痛过后,仍有希望。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船上当时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作家金琸桓在采访、结交了许多与世越号沉船事件相关的人,倾听了无数背负苦难的心声后,写下了这部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现实根据、以民间潜水员金冠灴为人物原型的长篇小说。
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后,民间潜水员自愿参与水下搜索工作,冒着生命危险潜入黑暗的沉船中带出罹难者遗体,不仅工作强度超越人体极限,而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冲击。然而当意外发生,民间潜水员却被追究本不该承担的责任。身心俱损的民间潜水员罗梗水决定打破保持沉默的行业惯例,向法官提交请愿书,讲述不为人知的遭遇,回应政府的背叛和社会舆论的攻讦。
小说以民间潜水员罗梗水的声音为中心,辅以罹难者家属、生还学生、记者、义警、政府官员以及医生等相关人物的叹息、哽咽与呼告,展现出灾难之后人与人重新建立联系、一同追问真相、祭奠逝者的坚韧力量。
名人推荐
我强烈推荐金琸桓的小说《潜入谎言之海》作为酷暑中的读物。它是关于参与世越号搜索工作的民间潜水员的,我阅读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冷漠而痛心。我尤其想向反对扩大世越轮调查特别委员会的新国家党和青瓦台推荐。
——韩国前总统 文在寅
面对所有人的无动于衷,甚至在憎恶的情绪里渐渐被遗忘、被强迫遗忘的“世越号船难”,可以透过一部小说把这历史性的悲剧重新重新召唤回人们面前,去讨论它的写作类型又有何意义呢?
那些英雄不顾减压症和心理阴影的危险,超负荷地潜入沉船,抱着一个个孩子出来,送回家人的怀抱。他们不但没有获得补偿,还残忍地被人们遗忘。这本书代替了那些“没有嘴巴的存在”,道出民间潜水员的世界,从那以后,这炙热的故事唤醒了世越号船难的“现存性”,我想说的是,不必把这本书框架在任何写作形式里。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김명인)
获奖记录
第33届乐山金廷汉文学奖
《京乡新闻》2016十大年度作家 “用全身穿透时代创伤的艺术家——金琸桓”
章节介绍
第一部
3 我为什么要去呢?
17 抵达
31 两个身体一条心
48 第一个
73 士兵不怨战壕
84 还没得到答案
100 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128 那一天
141 最后的开始
第二部
153 一定
164 起诉
176 彻底的绝望
196 代驾的日子
209 我们相遇的地方
223 我们的船长
241 什么是秘密呢?
262 最好的拥抱时刻
279 后续 东巨次岛的夏天
287 作者的话 拥抱的人
308 谢辞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国王KING的评论
世越号事件,多种视角的重现……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满满的荒谬
-
后浪的评论
“一个失踪者等于一个宇宙。”根据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真人真事改编,以负责进入沉船搜索的民间潜水员为人物原型,金琸桓书写集体创伤下的哀恸与抗争,以人的体温对抗冰冷的大海和冷酷的权力机器。
-
后浪文学的评论
即使嘴被捂住,心也会发出呼号。韩国前总统文在寅:“我强烈推荐金琸桓的小说《潜入谎言之海》作为酷暑中的读物。它是关于参与世越号搜索工作的民间潜水员的,我阅读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冷漠而痛心。”
-
把噗的评论
不只是描述事件 更是呈现人被事件冲击后的心理
-
disguiser的评论
和《我要活下去》一样,情感共鸣有余,但是留下的回响实在过于薄弱
-
刀叢中的小詩的评论
《潜入谎言之海》——姊妹篇。在一个相约瓦全的世界里,如何作为一个真诚的人?他们说谎,他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继续说谎——所以,作者要有剥洋葱的勇气,还要有沉入谎言之海打捞真相的勇气,所以,写潜水员的相关章节,我好像看到了海之深处的光。
-
辛维木的评论
一开始以为是非虚构,到结尾知道是有扎实原型的小说。文学往往需要对现实进行陌生化,要直面新闻事件、通过亲身调查和参与来创作,在技巧上很不容易,但这本书做得顺畅而触动人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敬佩,对选题的处理方式也值得学习
-
伊夏的评论
如果今年只读一位韩国作家,我建议是读金琸桓。世越号后,潜水员承受的身心重压简直难以想象,但正是这些重压,折射了韩国社会在这件事上的弊病、丑态和严重疏漏。受难的人愈发受难,流泪的人一直流泪。该被揪出来问责的人变成了隐形人。作家本可以远离苦痛,但他义无反顾地深入,像一个调查记者那样深入,说他是当代韩国的良心,毫不为过。
-
凝睇的评论
因着对韩国文学很低的期望,却意外地获得了很好的阅读体验。或许是至情而至圣,不论是半虚构的潜水员故事,还是从中穿插的实录采访,以及最后作者对于人物原型金冠灴的怀念文字,都能看出作者真实的关切和哀恸。无耻的公权、虚伪的人性如同深海,而敢于反抗推翻那些的个体们就像潜水员,拼命去打捞正义和真相。因为他们还有对抗的空间,所以读完也没有绝望。想到我们自己,笑。最后,为所有受难者哀悼。
-
西丰客人的评论
无法想象的灾难,为什么就那样发生了?
-
余小岛的评论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背景的小说,主角是负责搜寻尸体的民间潜水员,热心肠地跑来帮忙,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最后却被无情地抛弃,甚至还要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如果说有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别凭着一腔热血去给国家做任何事情。
-
鼻涕牛儿的评论
“热情的阅读、冷静的愤怒。”真希望我们也能有这样的关于灾难的叙事,不断下潜寻找真相,让各方都能发声都能被听见,让事件的不同面向得以被呈现,让人共情更是让人反思。面对灾难,不应该只有一个声音、只有一种情感、只有一种叙事、只有一种记录。
-
假马十六的评论
比海面以下四十米更冷更黑的是海面以上的世界
-
俊君的评论
看过两部相关纪录片,这本书算是再一次补齐视角。这次是从潜水员、受害者家属视角回望该事件。纵观全书,有一种窒息感。就像潜水员在能见度不足20厘米的孟骨海道中,你知道有谎言,全世界都知道有谎言。但你描述不出那谎言究竟是什么。可能是什么。想象不出来那是什么?
-
#暗蓝#的评论
将如此多又如此沉重的素材组织成一部小说并不容易,而这部作品的确找到了比“剪报簿”更有力的表达方式。帕索里尼在生前最后的访谈中说,我们都生活在危险当中,我们的政客在谈论现实时就像在谈论月球上的事;需要有人把贴条封存的新闻拆解开来,指给人们看“这是癌症”。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做的就是这样的事。现实的匪夷所思也许并不是天灾或阴谋论所能解释的,它可能指向更深层的人类之癌——冷漠、妒忌、推诿、自我中心、漠视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灾难,而现代国家机器并不鼓励人了解他者的苦难。我们被鼓励故步自封,就像是世越号上的孩子们一样被要求“原地不动”,听着谎言,想象并接受“现实”。这部作品对抗的正是这样的咒语:人应当潜入现实,应当有自己的深度。没有人知道更深之海中会有什么,但总有光亮——也许便是一线生机。
-
糖罐子的评论
一口气读完,中间好几次放下书平静心情。作者在后续最后一句写“热情的阅读,冷静的愤怒”,但很难冷静。事件和事件背后,是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背后。写作的方式和架构也好,潜水员,死者,死者家属,官员,支持者,谩骂者的声音一一展现,在多种角度叙述中展现事件和事件认知的冲击力特别大,以至于很想再多一个角度就是:作为旁观者的读者对事件的认知是什么样的呢?
-
棠梨煎雪的评论
几乎是哭着读完的。如作者所说“热情的阅读,冷静的愤怒。”那个国家没有良心,无能的政府用法律践踏了这群民间潜水员的真心。忍不住想:是不是全世界的政客都是如此油嘴滑舌,一到公共案件就没有人来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永远是普通人?此刻的我,心情无比沮丧。
-
HelloAmy艾米的评论
金琸桓将那些可能被埋没的真相和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用文字打捞起来,重视每一个当事人,企图在故事里还原他们遭受苦难和不公正待遇后的真实生活。真相需要有人说出,亦需要有人记录,只要有足够勇敢的个体,黑暗的海底亦能看到光亮。作者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能看出做了很多背景调查,文字详尽平实,人物塑造得真实可感。
-
职业花妈的评论
基本上是流着眼泪读完后半本书的。“热情地阅读,冷静地愤怒。”
-
木海的评论
之前我看一本东日本大地震题材小说,才意识到选择这类悲痛的题材带给作者的压力,“能将他人的不幸写成小说吗?”。本书第242页那句“很多人想听民间潜水员的故事。”正像是对此顾虑的回答。表面上看是自然灾难、交通事故,实际上背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谎言”。作者选取的独特视角,正让我时时有鸡皮疙瘩从深处浮起,冲击着我对事件片面的认识。能看到这样一本书,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