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论普鲁斯特》是贝克特1930年夏天在巴黎时用英语撰写的关于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评论,于次年出版。这部专著既是作者美学上和认识论上的宣言,又为它表面上的主题大声宣告:“我们无法了解别人也无法被别人了解。”《论普鲁斯特》表现了作为年轻学者的贝克特对普鲁斯特的欣赏和崇拜。他用复杂难懂和旁征博引的文字,对影响自己的前辈(特别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西班牙剧作家卡尔德隆)表达了敬意,并预示了他后来专注的主题——记忆的法则受制于更为普遍的习惯的法则,并将其运用到对普鲁斯特作品的阐释之中。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当中,荒诞派代表人物贝克特深受先行者普鲁斯特的影响,因此,《论普鲁斯特》不仅对理解卷帙浩繁、委婉曲折、细腻难懂的《追忆似水年华》具有指引作用,而且对我们解读贝克特自己的作品也具有参考价值。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生于都柏林南郊的福克斯罗克,1989年12月22日逝于巴黎。侨居法国的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同时用英文和法文进行创作,1969年因其作品“以新的小说和戏剧的形式从现代人的窘困中获得崇高”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陈俊松,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叙事学、文化记忆理论、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英文专著《当代美国编史性元小说中的政治介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译有《天使埃斯梅拉达:九个故事》(译林出版社,2015),参编《美国文学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
“论普鲁斯特”试读
· · · · · ·
普鲁斯特式方程从不简单。其中的未知数,可从各种价值观中挑选武器,也是不可知的。而它行动的特性分为两种情况。在普鲁斯特看来,每一个长矛可能都是忒勒福斯 的长矛。多样性中的这种二元性将会联系普鲁斯特的“透视论”做更细致的考察。鉴于本文的目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根据普鲁斯特演算内在的时间先后顺序,首先对那个兼具惩罚和拯救的双头怪兽——时间进行考察。 他..
- 正文开篇
· · · · · · (查看全部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