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唇
作者:[阿根廷]曼努埃尔·普伊格
分类:小说
ISBN:9787559859754
出版时间:2024-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影响王家卫、村上春树、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拉美文学偶像普伊格的后现代文学经典!《阿飞正传》的灵感源头,一场活色生香的伤心探戈,一个爱与命运的解密游戏。
——————————
【内容简介】
1969 年,《红唇》于杂志上连载,共十六期。
以书信、日记、剪报……甚至警局档案、家庭相簿、塔罗占卜,
拼贴出一场错综复杂的多角恋。
男主角胡安·卡洛斯是个迷人的浪子,
但本书一开篇,他就已经死了。
这场死亡如同一个线头,牵出情人们彼此纠缠的乱麻……
伴 着十首探戈舞曲,开启对人类情欲的罪案侦查:
在爱与死的游戏里,
他们是欲望的猎手,却也是命运的猎物。
——————————
【编辑推荐】
拉美文学偶像普伊格,浪子文学代表作
诞生于大草原之上,一生浪迹天涯、声色犬马;
学过电影,当过兵,洗过盘子,教过西语;
文学、音乐、电影,多元涉猎,博采众长,融入小说创作;
曼努埃尔·普伊格代表作中译本,绝版多年重见天日!
拼贴风、意识流、多重奏:欲望的蒙太奇,爱与命运的解谜游戏
这里没有传统的小说文本,有的只是:
付之一炬的情书、尘封多年的档案,
卑微的忏悔、痛苦的吊唁、心碎的独白……
普伊格不会告诉你来龙去脉,要你自己:
梳理时间线、推断人物关系、看塔罗牌帮主人公算命……
你必得亲自解谜,成为故事中的一环,
在迷宫中找寻出口,一如那些受困的男女。
一场你来我往的伤心探戈,带你回到放浪不羁的三十年代,体验拉美式的残酷青春
通俗小说的设定,后现代文学的形式,是普伊格最擅长的书写。
二男六女,欢情涌动,众星捧月的乡镇公务员究竟爱谁?
寂寞少妇写信倾诉心事,竟掀起另一场风波?
建议你阅读前搁置一切保守观念,因为故事里的人:
虚荣成性、贪婪自私、始乱终弃、狂蜂浪蝶……却也舞步轻狂跳得活色生香。
舞吧,终有一散的人们。
惊人的剪辑与流动的叙事,死亡阴影之下的迷人浪子与情欲之舞:
影响王家卫、村上春树、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后现代经典
从《阿飞正传》到《繁花》,在《红唇》里看到王家卫的所有套路:
男主角胡安·卡洛斯,既可以是阿飞,也可以是阿宝……
王家卫:“很伟大的作品……对我拍电影产生最大影响的正是他”。
村上春树:“他的文学和我的文学之间有很强的共性”。
——————————
【名人推荐】
对我拍电影产生最大影响的正是他(普伊格)……他最好的作品是《红唇》,很伟大的作品。
——王家卫
曼努埃尔·普伊格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拥有极为自由的想象力。我发现他的文学和我的文学之间有很强的共性。
——村上春树
或许我所属的作家群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我指的是卡尔维诺——或者像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和普伊格这样的拉丁美洲作家。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红唇》中叙述的罪行浓缩了普伊格的叙事世界。与整部小说相比,那种死亡和罪责的转移更清晰地交织出了等级关系,这种等级关系维系着阴谋和戏剧元素——它们与一个充满僵化社会差异的世界如影随形。
——里卡多·皮格利亚
章节介绍
一 涂成酒红色的小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二 蓝色、紫色、黑色的小嘴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陆沉的评论
看完觉得做人好可怜。尘世男女,各有各的荷尔蒙、想法、目的、心愿、手段、眼神……一天一天活着,你来我往,不断折腾,浓度好高,直到死亡来临。你说这样有意思吗?反正看的时候感觉蛮有意思的,可以说看得津津有味(人物对话时能看到内心os真是太有趣了),一种近似于看电影的体验。一开始觉得拼贴的形式让人难以进入,后来开始记录人物的姓名、昵称、什么时间段跟谁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情、处于什么状态,开始关心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蛮好的。在很多主义之外,终于有一本是在沉浸式讲故事了。
-
a new soul的评论
拼贴诗一样的文本,企图构建一种永恒的第三方视角,读起来像是在玩解谜游戏,天然带有很强的叙事美感,怪不得导演喜欢。最喜欢书的结尾,随着信件被烧掉,断断续续的文字像是呓语,或者没说出口的话的灰烬,他们混沌的青年时代结束了。
-
内陆飞鱼的评论
迷人,主人公们就像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又像塌陷其间的痴情伤心人,日常之中的小秘密小情绪,不知不觉就被其叙事俘获。几段恋情,十首热情洋溢的探戈舞曲为背景,在西语系的奔放语境里,俨然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城深处,城外的大草原上吹来的异域热风。
-
大椿山的评论
想看看胡安·卡洛斯到底是多美的美男子。黑卷发棕眼睛的美男子梦想着抽出金币牌,一个品行卑劣的薄命美人。倒数第二章里内妮那段让我联想到《安娜·卡列宁娜》卧轨,最终的结尾结得好。
-
绫濑萝的评论
萝蓝共读87·由工具人胡安带出的女性,她们经由恋人的考验,具有更爱自己的共性但各有特点。玛贝尔,将人生遥控器交给父母,总是理性的听从较为正确的选择,她生活的情感方面逐渐变成了谁都可以,又谁都不可以的两难,但好在她更爱自己,生活需要她填补的也不止爱情,忙忙碌碌不得闲。内妮,耽于爱情幻想,作者给她编织了一个骗局,结尾才揭开真相。但对于内妮来说,真相不重要,她需要对抗的是无聊的婚姻,繁重的育儿家务,胡安只是一个出逃的梦。拉瓦,黑人女仆,痴女?但骗倒她的不是爱情,而是阶级跃迁的诱惑。最后她选择手刃未来,保自己全身而退,全书最自在快活的恐怕就是她。塞莉纳,一生纵横情场却得不到稳定的情感关系,巫里巫气。她们都做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很喜欢这个调调,人生不需要圆满,也不能全靠“恋爱脑”的孤勇来成全。
-
你好阿唐的评论
典型的后现代写作,读的时候,知道书中发生了某件事,关乎爱恨,关乎生死,关乎相遇别离,但很难看到故事本身。我们看到的是信件、照片、日记、纸片、新闻、档案、梦、意识残片、独白、对话、通话记录等等,但就是没有直接读到故事。普伊洛不是讲故事,是讲述故事以外的广袤世界。他会聚焦一个时间点,讲每个关键人物在这个时间点做的事都展现出来。比如,1937年4月23日、1938年1月27日、1947年4月18日。这些线索互有交叉,互有影响,用那些微不足道、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来推进每个人的命运,就像书的每个章节,从酒红色的嘴唇,变成紫色,最终变成黑色,人的一生也走向终点。
-
Sebastian的评论
系着蓝色缎带的信落入火中,卷曲变形,灰飞烟灭,宛如一场葬礼,讽刺又伤感,讽刺的是那些文字几乎等同于谎言,伤感的是它曾是内妮半生的情感支柱。41年在布市与玛贝尔重逢是小说最关键的一场戏,穿透重重迷雾,我们终于意识到,内妮是巴列霍斯的一束光,是故事中最纯洁的部分。作者的悲悯体现在让内妮改了遗嘱,拉瓦子孙满堂,她们的言行并非无可指摘,只不过经历了更多的身不由己与幻灭。普伊格早期作品的拼贴技艺就已如臻化境,讣告、书信、日记、官方文件、照片描述在他手中宛如魔法,纸面上的内容、直面或电话交谈是一码事,上帝视角的描写是另一码事,两者间的差别即戏剧性所在,这里藏着谎言、背叛、言不由衷和弦外之音。37年、38年&47年,三次众生相是小说的骨架,横看各怀鬼胎,竖看物是人非,在命运面前,人的机关算尽显得多么可笑~
-
四火火火火的评论
爱的每个细枝末节都被清晰的看见。拼接对话与回忆的方式,旁观者透过无数低垂躲闪的眼眸,以最为静谧的姿态聆听进入沉浸在爱河中情不自禁的呓语世界,围绕爱,讲述爱,完全把爱这个虚幻的字眼具像化,沉溺于各种女人之间的俊美男子,心怀诸多秘密的女人们,从一封信开始的交流侧面勾勒,逐渐这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在一个女人的零碎讲述中丰满羽翼,最终振翅飞向早已凝固的过去世界,求而不得,爱而有悔,自欺欺人的面目甚于骗过自己,把爱这件事诉说成文字电影胶卷快闪般播放,关键情节处漫长的定格再娓娓道来,隐晦情绪不可示人事件屡屡发生在似有若无的瞬间里,雾气弥散间扣人心弦,索性一口气的读下去,想知晓真相到底如何,通过无数人的视角自白终于串联起整个故事,男女间一场关于青春与爱的邂逅相恋再分别,谈不上刻骨铭心,充满遗憾所以一生难释怀。
-
小寒馨的评论
命运交错的红尘男女,生有不安,死有缺憾,无可逃脱诱惑,更无法免于凶恶。太喜欢作者游戏般自如的语感了,让文学融合了新闻/情报学/法学/电影/广播/戏剧的丰富精萃层次,还平衡了地域特色和普世性共鸣,读来趣味性十足,后劲强大。也很这本书喜欢开本和装帧,方方面面的惊艳。
-
拧发条鸟的评论
整本小说凭借只言片语和一些信件、材料,拼接成了断断续续、充满留白的故事。打乱了时空的顺序后,人物的结局早已经被揭晓,因而文本中梦境般的呓语更像是对命运的宣告,总是走在情节的前面,兜兜转转逃不出宿命。好有趣的一种文本结构,西语文学配上大量自说自话的独白,极具穿透性的生命力。
-
连木木的评论
以不断回应前文的方式推进故事,时而戳破幻想泡泡,时而揭露丑陋真相;于是信件、对话、现实、过去、新闻、心流等多种叙述竞相登场,与情节完全相得益彰——是回忆的呓语,是创伤的后遗,是热烈的情感,是破碎的情谊……时不时还完全对标到某几个特别之日的时与分,让细节充分放大与交互。渣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体弱的美男子胡安,也可以是一无是处的潘乔;而烈焰美人的生活终究可以“踩踏”于这些男人之上,容颜与逝去的日子只用来怀念就好。
-
悲欣交集的评论
以前会觉得这种浪荡子很迷人,现在就觉得渣男好下头,以前会觉得后现代文本游戏很迷人,现在就觉得没意思,不如主角看解读。
-
fulinlei的评论
本书是《阿飞正传》灵感源头,张国荣饰演的旭仔,正是小说中的浪子胡安·卡洛斯。在爱与死的游戏里,他们是欲望的猎手,却也是命运的猎物。
-
把噗的评论
王家卫喜欢的都是同一类作家 普伊格和刘以鬯很像 都是短平快的报刊通俗故事好手
-
Cherish的评论
那是尘世男女的宿命,为了爱和爱人绞尽脑汁,最后不过是一个人生如梦,所有的都会逝去。要把握的到底是什么?自己爱着的那个人还是爱着自己的那个人?爱情本不完美,欲望让人迷失!好好爱着自己才最重要!因为只有活着,才有继续爱下去的能力!
-
bird的评论
目眩神迷,凄入肝脾。不会有人写出比普伊格更难忘的浪子,王家卫也不行,除非他拿笔也试着写小说,而普伊格早已是冷眼相看的局外隐客。你若还有兴致入彀这欢爱迷局,他便为你随手拨弄拨弄机关。
-
巨蜥的评论
始于一出讣告,终于一场葬礼,讲的是两男四女纠缠一生的爱情故事,但档案卷宗式的写作又带给人阅读侦探小说的快感。
-
罗曼蒂克式太极的评论
排列精美形式多樣對稱回環的寫作 令我後知後覺按圖索驥 如果早兩年讀到應該能改變我很多 今天讀到有靈魂溝通之感 愛您 普伊格 忌日年長我15歲的占星師繪畫家(另外4/23與書裡某天關鍵4/23巧合 妙不可言的緣
-
阿梦的评论
人在回忆一个人时,喜欢借回忆他人来回忆自己,通过爱人来爱自己。胡安无论生死都是镇子上的女人们魂牵梦绕的男人,他漂亮而草包的形象象征着一切美好而无用的东西。女人们遮遮掩掩地谈论他,心理上辗转反侧地想要他,生活上可有可无地远离他,然后各自在世俗的幸福中寿终正寝。作者以信件、新闻、日记、警报、独白、八卦等线索构建出一个解谜游戏,事关胡安与镇子上的女人们的情感纠葛。胡安作为女人们的爱欲对象其本身的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作为情感的载体串联起镇子上的女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所思所想。作者以不断切换的叙事视角拉读者走进故事中的小镇,内妮、玛贝尔、拉瓦、塞莉纳…像极了我们认识的人,她们曾跟我们半真半假的说过心里话,我们曾道听途说许多关于她们的传言。好的、坏的、有趣的、无趣的,都是消遣、都是生活。
-
狄狄的评论
花样繁多的拼贴式叙事,切碎了小说,但切不碎小说中那种宿命般的无奈和哀伤。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经验、认知和偏好中,无法自拔,无论是哪个人的“爱”,都经不起拆解、分析——人要么因为欲望或物质生活需求而去“爱”,要么“爱”的只是自己心中的幻想,而非对方真实的样子。人的认知能力,具有表面化、片段化的特点,普伊格在小说形式上的切割,是与人的认知特性高度匹配的,并非仅仅出于炫技的需要。目光可以让人看见,但同时也可让人困锁其中。没有可以抵达全部真相的目光。人恰恰是因为盲目,才会产生出类似“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