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所止Epub+Pdf

知其所止

作者:潘星辉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75161

出版时间2023-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上海交大历史系开设课程“中国文化史”的基础上重新结构撰写而成。全书取用思想史的视角,采用“典籍选讲”的方式,按照先秦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理学、明清之际思想及清代三教混融的次第,选钞《论语》《孟子》《庄子》《抱朴子内篇》《佛遗教经》《佛说阿弥陀经》《坛经》《朱子语类》《语录》《传习录》《明夷待访录》《阅微草堂笔记》的部分内容,以学术笔记的形式,分设若干条目进行讨论:一方面贴近文本,在具体的语义、范畴辨析中,呈现经典的主旨与原貌;另一方面,又把对作者、著述、相关思想的阐绎,放置在时代思想的宏观视域中加以考察,试图在“总体史”的关照下,打通“文”“史”界划,探索古代思想的内在紧张及外在局限,并由此窥见中西文明的根源性差异。

全书最独特之处,便是取用了传统文史之学中常见的“笔记体”,而非时下源自西学的论文式写作。笔记的开合自如、灵活跳跃、回环掩映,照顾到了传统思想方方面面的细节,也在细节中寄寓了对整个中国思想发展轨迹的全局式理解。

章节介绍

自序
绪论一
绪论二
《论语》
平圣人——《论语》与性别——孔子刺“今”——人生哲学——孔子的普适性
个体•群体•共同体:直面死亡——行学——仁知——道德与财富——佞——尽礼——性分三等——博弈论——政治——华夷之辨
《孟子》
还原孟子——孟子与孔子——性善论——赤子之心——好辩
保民而王:辞章——乐(yùe)与乐(lè)——民本主义与民粹主义——不忍——君子远庖厨——类比——举斯心加诸彼——仁政——定于一
《庄子》
《老子》与《庄子》——庄子与儒家——庄子与孟子——无用之用
恓惶的逍遥:绝迹易,无行地难——小大之辨——谁是“鹪鹩”、“偃鼠”——有待无待——对话——反客为主——入世与出世——宋人惠施——逃世
《抱朴子内篇》
长生不老——《抱朴子内、外篇》——道教资源——骗——葛洪之死
证实不存在之物:反归纳法(一)——反归纳法(二)——理论证据与实践证据——外丹与内丹——无格物真本领——命定论——诡辩——周旋道、儒
《佛遗教经》
佛教、佛学与思想——传教与翻译——教主的命运——涅槃经
我欲灭度:苦——僧侣营生——第一——法数——六贼——譬喻——三学——视死如杀贼——律宗为苗裔
《佛说阿弥陀经》
大乘佛教——净土宗——宗教与民粹主义——无量寿经节会——《观无量寿经》
设计完美世界:四众——大数——七进制——完美世界——众鸟——接引往生——佛经重复——三——舍利弗一言不发
《坛经》
多心经——达摩西来——伪经——棒喝
编不圆的故事:第一人称——愈改愈劣——禅僧常态——不识字——贬抑神秀——唐宋俗语——《楞伽经》与《金刚经》——下转语——传法偈
《朱子语类》
宋儒与佛教、道教——儒教——语录——理学与社会
伦理化体系:唯心与唯物——阴阳五行——气——宋太祖——善恶之源——敬与定——知与行——明德新民——内在转向
《语录》《传习录》
六经注我——王学特质——兵家与儒家——狂悖——晚明民粹主义
从心出发的困境:朱、陆异同——才力——格竹子——格物致知——无善无恶心之体——神秘经验与道德——读书法——阳明机锋——心学之病
《明夷待访录》
历史假设——遗民“启蒙”的迷思——幻灭、亢奋与非理性——华夷之辨——破坏—再生
历史沉思录:《待访录》迷踪——从“留”到“待访”——《潜书》——等级君主制——伯夷、叔齐——三代——秦与元——明代君相——君臣父子
《阅微草堂笔记》
所见、所闻、所传闻——18世纪灵异调查——顾德懋判冥——《夜谭随录》——汉宋之辨
另类演绎的丧祭观:鬼证——生死之际——着装——棺殓——出殃与回煞——入土为安——堪舆——祭与享——墓祭与庙祭——宗族社会
参考文献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António的评论

    精巧的一本读书札记,从逻辑学和修辞学角度分析华夏正典的得失,不嘲笑前人的“落后”也不粉饰其缺陷,充满真知灼见。

  • 掐死你的温柔的评论

    #读书笔记# 2024第13本书,《知其所止:中国古代思想典籍绎说》,微信读书,03.02-03.16。
    古代中国文化的合集,主要是儒家学说的传承,中间部分佛教不少,老、庄写的不多,关键是引用的太多了,又没作详细解释,感觉摘抄占了2/3,中间夹杂一些作者自己的论断,对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是不怎么care的。

  • 无明的评论

    新词赋旧曲

  • 赫喧的评论

    作者的水准很高,在这些经典典籍中游走绎说,看上去仿佛是浅尝辄止,实则是举重若轻。

  • 你和冬天的评论

    看的过程让人痛苦

  • 零食猫的评论

    还行

  • 若愚的评论

    此书大概可以对个人的阅读厚度做一个检测,大呼高妙者,或真有所得,或危矣。

  • 的评论

    可能是此丛中最合出版意图的一本,丛书总序和此书两篇绪论在形、神上浑然衔接,不觉有异。儒道部分能跟得上,释的部分还是存在阅读门槛的。古史上的三次古典学时代与宗族组织的复兴完全同奏-不激不随和局限性自我坦诚的学术态度(西化和本土、精英和大众)-巫的第二传统-感应和类比-作为社会变革表现的佞-诸子始于兵终于法-孟子父母-葛洪逻辑论辨析-道德的交互性-宋元明清儒学的宗教化加速-晚明民粹主义(王艮颜钧何心隐,信众破除等级身分界限、讲学者自居导师和教主、活动组织化)-阅微草堂不记吉林

  • 恶鸟的评论

    先秦的部分好

  • 頤眞的评论

    堆砌文章,结构不清

  • 李清医的评论

    显然,中国学术界已经具备驾驭中华传统宏大古典学术体系的自信与从容。这不光是高唱的“三个体系”建设的成果,更离不开近代以来历届学人对古典知识的不断整理和建构之功。从思想节点的重要典籍与精华篇目出发,是谓古典学发轫的历史文献基石。

  • 別畫秋山的评论

    作者在绪论中开宗明义,强调回归原典,而亦有所止:不过分解读,不肆意类比,承认古人思想局限的同时认识到今人也无法免于后现代的困境。中国古代思想自悬道德为鹄后,却一步步走向形下,追求所谓的“礼”。先秦思想史始于兵家而终于法家,儒家在汉儒的建构(解构)中成为显学。但形下的趋势在一步步积累,直至佛学入主中原,宋明理学在尝试形上化的途中不免“大乘化”,到了晚明,在一种非理性的亢奋与幻灭中衍生出民粹主义。道家牵合道教(葛洪)为古代中国另一条思想脉络,巫术的色彩是古代思想无法在认识论上更进一步的原因之一。清代小说喜谈鬼神,与其说是当时人想象的边界,毋宁说思想无法躐等,政治的边界终于以形下的色彩结束了中国近代思想史。

  • ZiGZaG的评论

    聪明人写的聪明书,可惜聪明得过于自知,有点卖弄聪明的嫌疑。

  • 古榕的评论

    读着费劲 虽然知道内容都是干货 不太习惯这种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