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中国转型Epub+Pdf

铁路与中国转型

作者:[德]柯丽莎

分类:文化

ISBN:9787214277930

出版时间:2023-2-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机构”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实践的”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章节介绍

导论
铁路作为机构
对中国铁路史的研究
各章概要
第一部分竞争性利益与铁路建设
第一章技术与半殖民合资企业
铁路知识与知识转移
津浦线
绘制空间地图
征地
铺轨
总结
第二章民国早期的管理转变
创建国家管理框架
权威与语言
账目和轨道上的混乱
线路管理
铁路大院与工作场所
总结
第二部分市场与社会空间中的铁路
第三章在市场中运送货物
货物运输与农业商品
连接:物流公司
商业规章和征税
商业枢纽与全球联系
总结
第四章运送旅客,传播观念
旅客运输
铁路时间与纪律
连接:旅行服务
铁路旅行纪实与虚构
总结
第三部分国家的制造与破坏
第五章铁路的专业化与政治化
技术教育与科层生涯
工程职业化
劳工组织和关系
铁路愿景
总结
第六章危机管理
战争与战略破坏
日本占领下的工作场所
铁路作为经济生命线
战时流动:难民与返乡者
总结
第四部分走上社会主义的轨道
第七章战后的重组与扩展
管理巩固和党的整合
经济恢复和技术援助
军事队伍
能干的引擎:铁路作为社会主义隐喻
总结
第八章不断革命与持续改革
人口流动与“大跃进”
服务“文化大革命”
铁路局堡垒
铁路改革和高速铁路
总结
结论:中国铁路系统的遗产
附录A:津浦铁路组织图,约1929年
附录B:中国主要国有铁路收入(千元每英里各线),1915—1935年
附录C:中国主要国有铁路运输的货物(元每吨),1915—1935年
附录D: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数量,1918—1935年
附录E: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平均旅行距离(公里),1918—1935年
附录F:1937年10月18日—12月31日由汉口经火车运往广州并继续运往香港用于出口的货物(吨)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水草的评论

    1.中国各层级的铁路系统都经历了理性的科层化和集中化过程。2.但行政领域单位(区域铁路局则保留了充分的自主权)中国铁路的机构发展从很多方面代表了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区域化过程。3.【是否是强机构弱国家?】铁路需要稳定(但不一定强有力)当前国家来支持,国家也需要依赖铁路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与经济目标。4.现代性叙事(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铁路引入了西方的时间秩序、标准化的职业,随后又成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 朵朵小时候的评论

    还是很有一些有趣的关注点,比如“运送旅客,传播观念”一章,是的,物质运输也是观念运输。p338其实可以展开分析某年免费运输的前因后果。

  • 普鲁士蓝的评论

    略水,但不管怎么说铁路可以作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隐喻”。

  • 涚齐的评论

    6.5/10。略显无趣的作品,总体上是中观史、机构史,聚焦在中国铁路机构的发展,很多可以展开的地方没能展开,例如铁路与铁路周边区域的关系等。某种意义上全书完全可以用一篇论文就能搞定的。第五章的内容很有意思,值得加一点分数。

  • G-u-oyz的评论

    材料真的很散看得出写的不容易,不过很多东西点一下点一下总是太浅

  • 阿元聊历史的评论

    书中对铁路的叙述,大致保持着一种较宏观的视角,这与其描述的对象是相切合的:
    通过宏观叙事来描述一个宏大的系统,通过对组织机构的运转出发,研究其主干下的各个分叉——技术、管理、观念、经济……但在宏大的视角之外,亦有一些从个体的微观视角出发的叙述。如第七章中,通过与铁道兵样宝清的访谈,对新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进行了描绘。

  • crusader的评论

    读晚了,真是句句精彩。很多是我苦苦思索却不知如何概念化的历史发现。作者对铁路局与铁道部对研究的礼貌性不配合的记述真的令人唏嘘。

  • 雲軾的评论

    略读,细读后详说

  • 本因坊秀智的评论

    略为失望的一本,只是平淡叙述,对于铁路对中国社会的深层影响的论述欠缺力度。

  • 有所不为必有为的评论

    里面有几个点我以前没有想过。一个是津浦铁路两头被掐。徐州注定是很难守。另一个就是游击队那一部分了。不过的确是有些内容不够细不够深。

  • 不知用何名的评论

    作為一個自小在滬杭線上往來的火車旅行客,對於火車的感情根深蒂固。愛火車愛到發瘋。本書從鐵路出發研究中國社會的轉型,包括社會機制、教育改革、時間規訓、人口流動、政體改革、軍事運作,中外關係、經濟運營等等諸多內容。正是由於材料過於蕪雜,標題過於寬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鍋燉的感覺。大量的資料整合,以作為機構/紐帶/主線/渠道的鐵路來研究時代發展,不能不說是一項雄心壯志的工程。至於建國以後的鐵路故事,可能靠由後人來繼續增補了。另外,火車站的選址與改建,鐵軌與火車技術層面的內容,作為鐵老大的鐵路局內部人員的調配與訓練,鐵路局與各行政省級單位的互動與協調,這些各類史料秘辛,也只能有後世來一一解開了。#15# 謝譯者@dancebaby #讀而善#018

  • 朱颐钊的评论

    讲近代中国铁路史,颇为生动,尤详于民国时期。几点印象深刻之处:第一,与今日不同,客运为铁路收入之主要来源,低等级客票如三等座、四等座为客运收入之主要来源。第二,至1913年,徐州府城竟无可与铁路旅行相匹配的住宿条件,故铁路方乃在站内提供卧铺车供过夜旅客休息,并作为广告加以宣传。第三,「行李」「包裹」之区别,以及许多今日铁路制度之渊源,皆可推至其本。第四,如明清之运河船工,民国时之铁路员工似亦有成立帮会之趋势。第五,日本侵略时代,对铁路技术工人之培养可称专业。不过,有多处本应翻译成「单线」的地方翻译成了「单轨」,实属不应该。

  • 黄西蒙的评论

    制度史与政治文化形态下的铁路发展观察

  • 的评论

    春暖花开,我们去坐火车。

  • 星期六历史学家的评论

    这种书属于看见题目和个人一点生活经验,大概能猜到她想借助铁路讨论的一些议题和研究内容。写的中规中矩,不会出大问题,也少有特别的亮点。考虑到我确实从里面了解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所以给四星。作者在致谢里感谢了一些做历史人类学的,然后我一查她是科大卫的学生,难怪了。

  • 新页J枫轩的评论

    德国人写的中国铁路史,已经在可涉及领域里谈得比较综合了。原来一个世纪前的铁路历史那么有趣且着迷。

  • 避秦者言的评论

    之前不了解铁路史,读完很长见识。作者以铁路的修建管理为轴,展开对近代中国转型各方面的讨论,包括相关的技术与知识转型,对工农业市场的影响,带来的社会规范与观念变革等。最后一部分很有意思,是有关大跃进和文革期间的铁路管理的。书中提到运动对铁路系统人事的冲击,以至管理的混乱,进而导致铁路事故率提升。这从一个侧面作证了政治运动对社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绝对非饿死几个人或者打倒批臭几个走资派那么简单。
    本书在疫情期间定稿,译者在后记中写下了“唯愿春暖花开之时,大家都能坐上火车,去期待已久的目的地旅行”,读来有恍若隔世之感。疫情结束才几个月,很多记忆已不甚清晰了,也只有在读到类似的文字时才会被提醒我们经历过共同的困顿与期待。若干年后,没有经历过的人们再看到“春暖花开”的字眼时,恐怕很难体会这背后的寄托了。

  • 小p的评论

    非常无趣的流水账。看似面面俱到,选题和阐发都极其平庸。

  • 小叶子的评论

    作者写得满放松的,是一个不错的节奏。在客车要求人民守时作为一种纪律与道德的部分感到一种略不严肃的社会的进步,原来这么正常公认的纪律,过去是通过架设在火车站的大时钟去完成它的教育工作的。社会的规则、制度、工具与科技一直在前进,而人则未必。

  • 无明的评论

    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