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过的苦孩子Epub+Pdf

我教过的苦孩子

作者:艾苓

分类:生活

ISBN:9787559664402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标签: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1999年,大学扩招;2000年,大学全面取消分配制度。

出身寒门的人,是否还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本书作者艾苓任教于黑龙江绥化学院 ,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生,从中选出56个出身贫困的孩子,追踪了他们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求职到结婚买房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更充分地挖掘自身潜力?

贫困会留下哪些持久的心理烙印,又如何突破?

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本书不仅试图以当事人的口述回答上述问题,更以动情的笔触,记录了他们在泥泞中的艰辛摸爬。没有奇迹,只有一点一滴地层层突破,不断累积确定的幸福和成就。作者将其称之为“摸爬式努力”。几乎每个故事都直戳人心,催人泪下!

【编辑推荐】

1.56个寒门学子的阶层跨越,催人泪下的“摸爬式努力”。

2.一位教授的20年追踪记录。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 生,追踪记录他们从出生、求学,到结、婚工作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3.北大教授林小英作序推荐。

在大数据时代讨论教育、贫困、阶层等话题,很多时候会忽略鲜活的个体故事,而艾苓老师选择用当事人口述形式,让我们看到社会、制度、人心的细微肌理。

4.以当事人口述形式,回答“寒门为何再出贵子”。

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为什么说穷孩子和富孩子的脑电波都不一样?

5.催人泪下,平均每页1个泪点。

艾苓教授:其他阶层孩子是“直升机式成长”,寒门学子则是“摸爬式努力”,正如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但他们从没放弃,他们说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跑。

【摘要】

上大学前那个晚上,大哥让大嫂炒了四个菜,请来叔叔、 姐姐和姐夫,一家人为我送行。端起第一盅白酒,大哥泪眼模糊, 四下环顾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咱家终于 有大学生了!”

那天晚上,那些离开的亲人好像就在身边,特别是帮我上学的奶奶,他们都参加了这次团圆饭。我对所有的亲人说:“谢谢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不负众望!”

——摘自《13章:如果重新开始》

我天生对痛苦后知后觉,对快乐却数倍放大。小时候打完疫苗,可以领到一粒糖豆。我把糖豆放到嘴里,感觉好甜。那时候也没啥零食,为了再领一粒糖豆,我赶紧到后面排队,再打一次疫苗。

——摘自《45章:向温暖靠近》

章节介绍

序 I
上 卷
没毕业证的毕业生——003
书法到底给了我什么 ——009
当爱情走出大学校园 ——021
那时候才知道,天塌了 ——028
惊心动魄是我生活的常态 ——034
强行“押送”去大学—— 044
请别叫“老板”,我不是商人 ——050
欠账,终归要还 ——059
他是我的救命稻草 ——065
“老大”的履历一长串 ——074
那个就地翻跟头的女孩 ——081
考试经常是唯一的路 ——087
如果重新开始 ——093
身高以外的东西都可以改变 ——104
哪儿来的冷静 ——109
有些伤痛已经选择性遗忘 ——117
我们扎根的地方 ——122
下 卷
总有意外发生——133
乡下孩子王,要不要当——142
赌徒的女儿 ——149
一次次从零开始——156
那些年,那些尴尬 ——164
被看 ——173
那一夜,我们都没睡 ——180
流浪猫“牛肉”的主人 ——185
一切都是我争取的 ——197
国企非正式员工 ——206
斗志昂扬的刺猬 ——211
恐怖的门 ——220
网络作家“被诞生” ——227
好疼好疼的高考 ——234
逃离深圳 ——240
心里有根 ——246
妈妈还在坐月子,爸爸走了 ——254
谢天谢地,我选择了你 ——261
总是难忘第一次 ——270
青年记者的自我诊治——277
我的世界你怎么懂 ——286
一点儿一点儿长大 ——293
最难的时候 ——302
一朵远行的木耳 ——307
被拒绝的手术 ——316
两个“95 后”北漂的仪式感 ——324
杭州那场大雨 ——330
向温暖靠近 ——337
网贷这个坑 ——345
一直在路上 ——352
用什么治愈创伤 ——360
奔跑在暴雨中 ——367
深呼吸,十秒钟 ——373
后记 ——379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凝睇的评论

    挺无聊的,看多了都一样。毕竟口述人就是普通人的叙事水平,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大故事。还不如找好的写作者写成稍长一点的非虚构作品,突出几个故事就好。而里面不经意流露的几位成功学信仰者,对自己的自豪之情溢出纸面了(笑)

  • 图书安利员的评论

    书籍2277#特别好!平静,沉稳,徐徐道来。此前看《读库》有看到过其中一部分故事,当时就极为感动,读得心潮澎湃。成书的版本是曾经版本的延伸,56个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有的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走,有的另起炉灶。这本书特别好的一点在于作者隐藏起了自己,她是代替当事人发声的笔,不像同类题材的作品偶尔会有社达的猎奇成分,这本书通篇不含有阶级的立场审视,最终呈现的是也是贫困生们自己主视角的故事。在如今这个阶级愈发固化的时代,小镇做题家也成了一种挖苦的讽刺,寒门还能否出贵子,人是否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贫穷与阶级的壁垒,也许这里面的50个故事,是一种答案。

  • 花枝入帘的评论

    他们的讲述平静、克制,毫不煽情,但每个字都狠狠地砸在我的泪点上。

  • 碎宝的评论

    虽然是些流水账,但是他们的苦难印记。

  • 潇湘烟雨客的评论

    看了两篇,很感慨,近几年读书,身边太多家境优渥学历优秀的人,生出许多自卑,忽略了更多普通院校普通出身学生的挣扎。和绝大多数农村出身的小孩相比自己是幸运的,顺利读书顺利工作,除了童年,没吃过什么苦。未来,愿自己能更加感恩的活着,不忘来时路。

  • 游啊游的游的评论

    《有些伤痛已经选择性遗忘》一篇勾起许多回忆,讲述者提到自己在场部中学住宿,考到管局读高中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场景。黑龙江很多边境农场都下辖十几个连队(农场),连队里没有中学只有小学,连队里的孩子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就只能在场部住校。场部没有高中,初中毕业继续求学的孩子只能到管局读高中。

  • 照夜白的评论

    太流水账 或许不敢深入剖析 不如上海译文一系列的社会纪实

  • goddddd的评论

    他们哭过,怨愤过,但没有退路,只能泥泞中继续摸爬。几年或十几年后,他们终于带着一身泥浆爬出来,过上有别于父辈的更高质量的生活。
    “我俩去新家,把屋里擦干净。他出去买东西,我在地板上打滚,阳光照在地板上,好像跟着我一起打滚,那种感觉太幸福了。”

  • Aaron的评论

    那就走进这56个故事之中,看着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摸爬滚打,看着他们不断的完成着人生的蜕变,从青涩到成熟,到走上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之路。

    这本书中记录的故事,他们都已经实现了部分人生的价值,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斗着,他们的故事也将给更多依然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以希望。期待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的状况,活的越来越好。

  • 的评论

    浪费。

  • 幸福是个秘密的评论

    孩子们对“苦”的思考,这部分写得不够

  • 路兮的评论

    穷苦的记录,或可提供给读者以思考。如果只是屋漏,人或不会穷,如果屋漏又遭连夜雨,那导致人穷的概率就增大了。不少穷孩子通过高考、劳动改进了生活质量,但背后的家庭给他们太多的期望和拖累,而令他们本人生活质量得不到对等的提高。穷孩子的苦,是他背后家庭庞大的包袱,或许一个孤儿更容易脱贫。阶层跨越,就不是一个穷人遇到的困难,例如一个中产想跨越到土豪阶层也不是容易的事吧

  • 孙亦航的评论

    只有口述的话,其实很难把贫穷、苦难说清楚,毕竟口述人都是普通人。整本书看下来能打动人的地方不多,像是苦难的堆积,无法更深层次感受这样的苦难,即便知道都是真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说他们的苦难冷静、克制,但也许他们没有找到更好的表达,不过这也能看出口述人当下对苦难的看法,虽然看完我觉得有点苍白。作者说他们给了一些书房里的作家编排不出的细节,看完觉得并没有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盖上书,他们的面目又模糊了起来。

  • 一个叶菲莫夫的评论

    这类平铺直叙只是记录的书让我产生一个疑问,流水账一样的记述悲苦是否是真正的“看见”?

  • 鱼木弓长的评论

    一种记录。

  • 单调的大麦色的评论

    五星给真实的苦难

  • 幸福只差10cm的评论

    这本书不仅仅适合与主人公们有相似经历的苦孩子,也适合在读大学生和刚走入社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书中的主人公们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领导岗位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国企私企人员、自主创业的人,他们的职场经历、人生际遇、处世哲学、亲密关系处理,无一不值得借鉴,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能让年轻人对未来可能面对的人生困难有所准备,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 卡里加里博士的评论

    他们描述得都很平静 但经历的时候肯定都是历经万难的

  • 东林遗孤的评论

    需要有这样一本书,但文笔太差

  • ll的评论

    平铺直叙,特别好。以前觉得不努力才成绩差,其实能努力、会努力也是“特权”,是父母、家庭条件托举出的。受访者的言谈举止正是曾经生活的写照,特别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