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渊冲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457547
出版时间:2021-5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标签:
西南联大
许渊冲
回忆录
历史
散文随笔
散文
青春
成长
内容简介
国家危难时刻,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尽显于此。
中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杨振宁在香港《今日东方》创刊号上说:“我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说,抗日战争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已经可以算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联大8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联大人参与研究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计算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用这来形容那个时期的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场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本书精选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性散文集,内容涵盖许先生对西南联大里老师、同学、生活的回忆,全方位展现西南联大里的态度风骨与校园生活。
联大人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中兴业的人杰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一粒沙中见世界。本书就想沙里淘金,从平凡的现实中找出不平凡的成就来。
章节介绍
第一卷·远行
源头活水
大学前夕
路
– – – – – – – – – – – – – – – –
第二卷·联大
追忆逝水年华
再忆逝水年华
南茜萝芝
往事如烟忆图书馆
– – – – – – – – – – – – – – – –
第三卷·往事
大学情缘
一代人的爱情
大学毕业之后
– – – – – – – – – – – – – – – –
第四卷·师友
名师风采
逝水余波
西南联大的师生
闻一多先生讲唐诗
冯友兰教授谈哲学
怀念萧乾先生
钱锺书先生和我
我所知道的柳无忌教授
梅校长一家和我
杨振宁和我
程抱一和我
– – – – – – – – – – – – – – – –
后记
昆明寻梦
尾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湛泊的评论
震惊!昨日还在和同事聊西南联大的“幸存者”而今都年近期颐,诸如杨z宁101岁,李z道96岁……未料先生今日仙去矣!
四星,西南联大回忆录。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陈梦家、冯友兰、叶公超、钱钟书、金岳霖、卞之琳、冯至、陈寅恪、傅斯年、钱穆……如此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点燃了黑暗世代西南一隅乃至整个大陆文脉的星星之火。邓稼先、汪曾祺、许渊冲、杨z宁、李z道、朱光亚、王希季……一个个学子青出于蓝,相继成为国之名士。许渊冲先生英译了中国古典文学五大名著和汉译世界文学十大名著,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翻译界都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斯人已逝,但“今天真是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了”,这是先生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生者当继名士之志。 -
越越的评论
“联大门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本来不是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慢慢成了路。现在走那条近路的人更多,我却不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有幸报国,不负少年,一个民族总会有这样一群人,于硝烟战火中,守山河无恙。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人,写的这样一群人的故事。
先生千古! -
今天也要开心鸭的评论
极其生动有趣的回忆录,看的时候总忍不住代入许渊冲先生的说话神态。在书里老先生回顾了自己的西南联大岁月,以及那段日子对他学识、观念上的影响。他对同侪良师总不吝溢美之词,但是一到翻译的问题上,老先生总还是要分个高下,如果是别人这么写大概会让人觉得不客观,但许渊冲这样写却让人被他对西南联大的情结所打动。最后摘一段特别喜欢的话:“联大门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本来不是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慢慢成了路。现在走那条近路的人更多,我却不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如果能把我路上的脚印、河畔的影子,都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多美丽的回忆呵!”
-
空山的评论
给许老加一星吧。西南联大确实是金字招牌,关于讲那段时间的人事都比较有意思,但关于西南联大的生活时光说的不多,多写后来功成名就的联大同校同学(都加上职位…比较杂乱,而且重复的地方比较多,扒了不少八卦。书的价值不太高,许老在翻译方面挺自恋的……准备看一下杨振宁,看了这本书里关于他的,知道他牛,没想到那么牛。哈哈哈哈哈,刘文典cue沈老真的太毒了,沈老好惨,哈哈哈哈哈哈。原文:其实他轻视作家,公开在课堂上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有一次跑空袭警报,他看到沈从文也在跑,便转身说:“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吗跑啊?”
-
维特的评论
先生真是纯粹又激烈的人啊
-
格陵兰电吹风的评论
西南联大一直是我心目中风骨的第一名校,但许渊冲太自恋了,一直在写自己的成就。就比如在介绍别人的故事时总要插几句自己和他的比较,“因为我总考100分所以我们成了好友”太无语了。不仅如此,写给别人的贺词上也都是xx译xx诗词,都以自己了解的事情去比兴,但是别人是搞核武器的啊。不过他真的很搞笑,只要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他就会说没有系统学过那当然会落榜(比如考外交官)以及在所有人的书信,他只截取别人夸他记忆力好的那部分,其他的都不说。所以总的来说这个不是介绍西南联大的,我认为是介绍许渊冲自己的故事的,并且带有极强个人喜好。比如吴宓对他翻译工作的影响,他认为自己意译要比别人直译好,大块地介绍自己译的诗和原文。当然在我们也可以窥见当时大家都很努力地博览群书的学风,这倒是可喜。6.8,太私人化了又不生动。
-
S君的评论
If the setting sun is sublime,
Why care about its dying time?
联大记忆、师友之情在多年后成为美好的回忆。 -
贪看飞花的评论
先生走好,怀念那个激昂慷慨的年代,就是书的编辑有问题,书里有很多话都出现了好几次,其实不应该的。
-
云深不知处的评论
昨天,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走了,他是在睡梦中安然离世的,没有痛苦挣扎,也没有恐惧。据说,只有有福之人,才能得此圆满结局。的确,先生的一生可谓功德圆满。他活了整整一个世纪,著作等身,名扬海外,在自己所从事的行当里,深耕了近八十年,诚可谓“择一事,终一生”。
联大的校歌是学者罗庸填词的《满江红》,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当年的联大学子,就是以报国雪耻、争当人杰的精神在读书学习。他曾说,“我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想尽可能译得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但是一般只能使人知之,有时能够使人好之,很难使人乐之。”
许渊冲对翻译事业的热情,源于战火中巍然屹立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他梦开始的地方。西南联大创造了奇迹,他的这本回忆录,让我们看到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
path的评论
其实有点流水账,重复的内容也不少,不过多一星表达敬意
-
王政熊(美甲中的评论
看这种上年纪的名人的回忆录时心里很矛盾的。一方面好奇传主的成长经历,一方面又明白地知道传主必然会美化他的过去,把一切都写成命中注定。全书更像凑在一起的若干篇散文,其实平平。
-
玉光引的评论
许渊冲先生6月份去世了,看了他的书非常感慨,现在很多人说那个年代之所以群星璀璨是因为国民太没见识,矮子里面拔高个,我很不以为然。许渊冲学一年法语就可以看雨果、巴尔扎克、普鲁斯特,杨振宁一个理科生可以边看《悲惨世界》原文一边翻译成中文给弟弟当故事讲,我们这些小年轻英语学了五六年真实水平什么样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许渊冲翻译的中国古诗词那水平,至少我没有看到过更好的译本。想起《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华生为了不胡思乱想用看论文专著打发时间,苏东坡可以背完80万字的《汉书》,丘吉尔把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背着玩儿,阿西莫夫能背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冯·诺伊曼为了学英语直接背下《远大前程》,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天才只是一小部分,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有多专注,有多勤奋。
-
锦年的评论
可爱的许老,对成绩记得那么清楚
-
helen的评论
求美求真,可爱的老先生
-
深情的艾老师的评论
1. 西南联大讲究民主,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崇尚教授治校,曾打出口号“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世人所称道。2. 西南联大继承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让各种思想得以百花齐放,在后来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很多联大学生的成就,都大大超过了老师。3. 如果找不到对等的词,也就不能完全忠实于原文。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出来的内容,要么表达得不如原文,要么就是优于原文,而文学翻译应该尽可能选用优于原文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许渊冲所提倡的“优化译论”。
-
Vincent_Ruo的评论
7分 联大的老师风格各异,联大的学生个性十足,先生笔下的联大人,褪去了人们对他们的刻板印象,还原出了他们大众认知的身份下更个性化的一面。
-
科莱奥内人的评论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真真是思想和学术的高峰,西南联大可以说是乌托邦,永远向前向上,又不随意丢弃;无所畏惧,迷茫也有冥冥天意关照……是自信的一代,真正是文化的一代,理性的一代,富有情感的一代。
-
柿不柿的评论
这本回忆录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许老关于翻译的理念和见解,不断地穿插在其中,仿佛许老这个人就是为了翻译这门事业而生的;从身边各种人、事中不断汲取有助于翻译的知识,不同人生经历也让他翻译的水平得以提高,对于翻译这项事业热在其中,奉献一生。
除了这些,偶尔还能跟着许老吃吃瓜,很多民国学者的轶事情史,他爱她她爱他,这些大家除了在学识上超乎常人,其实日常情感方面,果然还都是凡人啊 -
MercurLand的评论
站在后来的高度回望过去,写出来的文字真挚平和,没有学识的卖弄,没有强加于你的硬道理,单单就像一位老友在信纸上写下段段文字,跟你分享他人生旅途上的轶事,分享联大岁月里的精彩片段。幸运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能在生前最后一段时光里,仍旧伏案写作,把珍藏的记忆化成文字,留下了宝贵的雪泥鸿爪,让人得以窥见大师的成长历程,接受思想的洗礼,“西南联大”四个字,于我,也开始变得具象鲜活,变得深刻沉重。尽管它早已随着历史消散,但在你我心中,它永远不朽。
-
我是我所是的评论
大师辈出,心驰神往,永远传奇的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