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蜀记Epub+Pdf

寻蜀记

作者:萧易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30623

出版时间:2021-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考古 
四川 
历史 
文化 
考古学 
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知名专栏撰稿人萧易最新作品——但凡考古上有新的发现,萧易总会去现场一探究竟,而《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上但凡有和巴蜀地区的石窟、考古相关的文章,几乎都是他写的。《中国国家地理》编辑刘乾坤曾介绍到,自2009年萧易为杂志撰写安岳石窟起,今天的他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发稿量第一的作家了。此次出版的《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是萧易继《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之后的又一部作品。

★ 历时10年19次亲自踏访,足迹遍布巴蜀的考古寻访发现之旅——10余年的考古寻访,19次与《中国国家地理》同行的发现之旅,4000余年的文明追溯,汇集成了一部在脚下遗迹与千年文明间切换的蜀地史。书中的考古发掘大多是萧易参与的,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巴蜀,那些荒野中的遗址,也是他一步步踏访、整理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作者将四千余年的四川历史作了有序梳理,通过生动的考古发掘,具体而微地讲述历朝历代的故事。那些原本不见于史料记载的人物,也在他笔下变得鲜活起来……

★ 以考古的角度进入历史,集结了四川最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遗址——萧易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以时间为断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而这些文物串连起来,恰恰形成了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了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 极具人文关怀的民间立场记述,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断——我们熟悉的历史,往往是通史的书写方式,但还有无数故事的发生,由于未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自然也就鲜为人知了。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得以管窥更多历史的细枝末节,串联各个时期的考古遗址,就翻开了一部史书外的历史。萧易在书中将自己“投射”到历史里去,让历史想象建立在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比对之上,并试图从微观的剖面解读蜀地历史——它的主角,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它的故事,来源于某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段。

★ 收录300余幅高清配图,内附“出土文物在哪里”古迹导览示意——书中收录高清配图300余幅,均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团队拍摄,同时配文物线描图若干幅,生动展现中国文物之美。该书采用了流畅舒适的设计风格,选择了墨绿色皮面材质打造封面,书中还设计了两幅“古墓内景”大拉页,书后还附上了一份“出土文物在哪里”的导览示意,将书中提及的出土文物现在所藏的博物馆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大家可以一起寻古迹、看考古、赏文物、知巴蜀。

内容简介: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章节介绍

先 秦
纵目之神 三星堆的青铜时代
金沙遗址 沉睡千年的古蜀王都
载魂之舟 追寻开明王朝的背影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秦 汉
合江金棺 汉代生命与死亡的画卷
东汉丹青 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盐源笮人 影子武士
安宁河畔 叩响大石墓中的邛人
南北朝
梵音缭绕 从成都步入“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五代
蓝本之谜 巴蜀大佛多
和陵风云 孟知祥和他的后蜀
宋 代
泸州宋墓 雕刻在石头上的南宋
西蜀梦华 中国宋代金银器第一窖藏
方山为城 四川盆地的南宋城堡
明 清
报恩古寺 皇宫、寺院与家庙
龙隐西南 中国最大的明清龙桥群
江口沉银 八大王的藏宝图
盐亭字库 书写在塔上的文字信仰
附 出土文物在哪里
跋 知易行难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三周華不注的评论

    4月7日出现一堆水军短评,它们“读过”就萧易的两本书。
    为了看此书特地开通得到会员。但其实就是规规矩矩的四川考古介绍。

  • 铁骨铮铮墙头草的评论

    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很强,本来以为是一次诘屈聱牙的考古之旅,没想到整个过程竟然异常的顺畅,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配合恰到好处的精美配图,我追寻着考古学者的足迹,追溯新石器到明清这一段长达数千年恢宏历史。讲述西南少数民族的那几章尤其吸引着我,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习俗和技艺,最后在历史的推动下,共同组成了如今这个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 奥拉西斯的评论

    本书涉猎广泛、考察深入、史料丰盈,带我们重新认识了四川,非常好的书!

  • Shirleysays的评论

    #说书# 以考古为线索的历史散文。内容浅显易懂。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好,为编辑的用心点赞。对四川考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带上一本去访古。对旅游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带上一本实地打卡。博物馆爱好者,也可以看这本书,文物目前在哪里馆藏写的清清楚楚。推荐~

  • 晶晶猫猫的评论

    有好几章的内容都提前看过萧易的草稿了,还有很多内容也都很熟悉,但是拿到书再重新读起来还是那么津津有味,果然看萧易写的历史和考古最有亲切感了。最喜欢和陵和钓鱼城那两章!

  • 薛定谔的猫的评论

    写得不错,刚好也是在去成都飞机上看完,列到清单里,出差之余慢慢溜达

  • 北纬的评论

    可以涨知识,然后和朋友吹牛。

  • Jakob的评论

    作者本是扬州人,却能以蜀人视角叙述历史,难能可贵。巴蜀苦帝国久矣!

  • nowhereman1的评论

    太浅显了,大失所望

  • 鱼的九思的评论

    萧易的几本书都读过了,这一本以文物、遗址为切入点来串联四川历史,介绍的大多是四川最负盛名的遗存,读来饶有趣味。建议引用的文物照片注明收藏地,比书末来一偷懒式的总结要好些。

  • 汤川太太小溪天的评论

    本四川人是真的不太了解四川连贯起来的历史的,这本书脉络倒是很清晰。我们宝墩明明位列四大,因为太穷了没出土什么震撼的文物结果一点也不出名,可可怜怜。三星堆和金沙是真的又猛又富贵!南朝石刻在川博看到过,阿育王像也是憨厚可爱。后蜀和陵、彭州博物馆、平武报恩寺通通get!真没想到四川这么牛逼2333

  • 绿水高山的评论

    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四川各时期的代表性考古/文物,对了解四川不同时期的历史有帮助,有种纸上寻宝的快乐。

  • 文山的评论

    制作精美,内容丰富,以一个地方的历史与考古做专题写作,还是蛮不错的,结合这几天三星堆的考古发掘看起来更有意思。看来有机会要安排去一趟成都了

  • Witzelsuchtt.的评论

    有些稍微重复的内容,不过瑕不掩瑜。虽说考据上可能显得不是那么学院派,但难得的是作者将中国古代的诗词、小说这类文本以民俗学的眼光来考量,这些所谓的古东西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PS 我爱我家)

  • Landeloress的评论

    很赞的一本书!在西南生活了七年,看到很多熟悉的地名,后面竟是如此厚重历史,可叹可叹。让我震撼的除了金沙三星堆,更叹为观止的是经常被一笔带过的南宋,如在这片土地上累累宋墓、金银窖藏及后面的故事,还有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结局。我始终坚信历史没有所谓方向,人心自古相通。

  • 范思朦的评论

    寻蜀,找到一个世俗的四川

  • zczhuohuo的评论

    书本的装横满分!

  • 杨州的评论

    远古时期蜀地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时期文化鼎盛,与中原和长三角地区的文明交相辉映。夏商周时期蜀地逐渐融入中华文明,蜀地文化依然保持着独立又独特的地位。

  • 寺影梵音的评论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 小鹤飞飞的评论

    要得!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