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夜奇行
作者:[美] 理查德·A. 巴尼 编
分类:生活
ISBN:9787305257094
出版时间:2022-1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图书简介】
大卫·林奇,《穆赫兰道》《双峰》的导演,享誉国际的好莱坞鬼才,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过去三十年里,没有导演能够拍出比林奇作品更引人入胜、更具争议、更令人困惑的电影,也没有导演比林奇更不愿谈论自己的创作。
《幻夜奇行:大卫·林奇谈电影》收录二十三篇重要的林奇访谈,时跨三十多年,多篇首译中文。这些也是林奇为数不多敞开心扉、直言不讳的访谈,涵盖他创作与人生的方方面面,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解读、他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对暴力、恐怖、城市、欲望、女性、生老病死、现代人的焦虑等议题的深刻探讨。电影、绘画、音乐、家具设计;现代却令人不安的纽约、衰败污秽却古老美丽的费城;童年的回忆、荒诞的故事、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一切都在林奇难以捉摸的谈话与静默中攫住人心。
—————————————————-
【编辑推荐】
★大卫·林奇访谈合集重磅面世,《穆赫兰道》《双峰》标配读物,精选二十三篇重要访谈,多篇访谈首译中文。
★他是享誉全球的鬼才、好莱坞的清流,屡获国际大奖,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接地气的市井表达,充满哲理的人生洞见,洞察现代人的欲望与焦虑,畅谈暴力与恐怖、城市与自然、生命与死亡。
★采访林奇就像尝试抓住一条非常健谈的响尾蛇。
★二十三堂好莱坞大师电影课,展现林奇的创作观与电影梦,收录林奇的电影与文学私人清单。
跟林奇探秘他的电影迷宫:具有三重梦境、极其挑战理解力的《穆赫兰道》,揭露诡异美国图景、让人欲罢不能的《双峰》,颠覆传统美学的《橡皮头》,堪比萨德作品、疯狂笨拙的《蓝丝绒》,惨败的《沙丘》……
跟林奇学拍电影:抓住飘浮的灵感,坦诚自由地表达自我,相信影片中的真实,相信讲故事的重要性,遵循电影世界的规则,和观众一起看试映……
跟林奇标记必看电影和必读文学:希区柯克、库布里克、费里尼、比利·怀尔德、卡夫卡;《日落大道》《洛丽塔》《绿野仙踪》……
★二十三部林奇式电影,畅游林奇人生的穆赫兰道。
内心疯狂如亚马孙丛林,日常简洁如混凝土墙壁。
童年美好却诡异,渴望父母吵架,害怕大城市与地铁,做疯狂的梦,总是做和事佬,见证女儿出生,深刻体悟性爱、衰老和死亡,喜爱冥想,拥有三幢房屋却常常哭穷,亲历费城枪击事件,喜欢肢解动物……
★二十三次林奇亲自导游的地狱之旅,探险神秘诡异的自然、暴力腐朽的城市,侵入人类潜意识,窥察人类内心的原罪。
★二十三次面对面畅谈,寻找通往林奇另类世界的缺口:黑暗、邪恶与梦境。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画面中的大路上标有“穆赫兰道”字样,两侧路标上是林奇电影名,封面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章节介绍
【目 录】
引言
年表
《橡皮头》:出生即死亡?
佳作《橡皮头》:印第安纳
导演大卫·林奇——从邪典电影到《象人》
只要是黑色,什么颜色都行
《沙丘》之后
林奇式存在
《蓝丝绒》之下的爱欲情仇
用电影对抗衰败与失控
狂野世界中的温柔爱意
艺术家大卫·林奇的创作与人生哲学
《双峰:与火同行》:199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
赤裸林奇
随性创作,保持神秘
世界的真容
妖夜慌踪
偶像略传:大卫·林奇
地狱之路
漫步电影梦境
林奇:一百八十度大转型
迷失的美好
《穆赫兰道》、梦境和摆脱好莱坞的束缚
大卫·林奇和劳拉·邓恩:《内陆帝国》
《内陆帝国》、超觉静坐和“游泳的”灵感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欢乐分裂的评论
若说总有种隔靴搔痒之感,那只能归结于林奇是一位狡黠的被采访者,正如他反复声明“不喜欢只能有一种解读的电影”,因而拒绝过度阐述创作意图、说明拍摄过程,因为讨论即意味着产生曲解,这也是他不善或不喜语言的原因,更偏好以影像的神秘和多义去留白;以电影为媒介“用影像、声效和音乐展现发生在这个虚幻世界中的故事时享有的广阔空间”,保持人类热爱悬疑的习惯,保持对未知的恐惧,用直觉和体验去灌溉奇思妙想,创作者和和观众共享“一场感官体验”。
然而他谈起技术问题则乐此不疲,比如反复研究滤镜的灰度和配光,再三赞美配乐师与自己的高度默契,谈到制造家具和布景(甚至会住到布景中去亲历那个被创造出来的世界),这些更具体的信息可参考《梦室》。 -
南大·守望者的评论
林奇本人感觉与他的访谈一样神秘,他不喜欢解释秘密,问到关于作品的想法时,他经常保持沉默。这本访谈揭示了他自身的矛盾,他的电影中的残酷暴力在他的生活中找不到一丝踪迹,他本人爱好的冥想也与电影风格相去甚远。我们能从他的访谈中找到看待问题的许多新鲜视角,比如有些人六十岁才意识到自己是成年人,开始认真生活;比如电影是独立于现实存在的,它更像童话和梦境;再比如他很感激秘密和谜题的存在,因为它们会吸引人去揭开秘密、解开谜题,这个过程很幸福。
-
kiyoice的评论
天才大多自我
-
XXX的评论
对话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
章昕颖的评论
正如书名,“幻夜奇行”,大卫·林奇是又黑又灵,神神叨叨又深邃
-
顾舜若的评论
“守望者·访谈”之影人谈第二部。编辑感想:林奇长得帅,说话吸引人。
-
黎幺的评论
我爱大卫·林奇
-
山川月见的评论
还行吧,主要是大卫林奇本人蛮有趣的,他对待电影与图像的态度蛮独特的。
-
心如薄荷微微凉的评论
天才大多自我
-
渡边的评论
“弗兰茨卡夫卡是唯一与我心意相通的艺术家。”上天让有独特天赋的人遇上与之匹配的艺术形式,真是值得一句哈利路亚!林奇其实不算是好的访谈对象,因为他和塞林格卡夫卡差不多是同类人,内心世界的激荡或混沌要远大于“输出”,但即便如此,他的电影也足以引发源源不断的好奇和过度阐释,所以访谈中很多时候提问比林奇的回答还长,很多内容也超出电影的范畴,一如林奇本身。而面对重复的疑问,林奇则反复地说“直觉,直觉很重要”“要保守秘密”“对,没错!”我感觉其实林奇想说的是,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那么想。对于一个神秘主义者来说,走进一个谜题永远比获得答案更重要,更快乐。读完,满足,respect。喜欢林奇。
-
恶鸟的评论
沙丘差点要了林奇的2/3条命,还好双峰弥补了1/3回来,超觉静坐弥补了1/3
-
久枝的评论
够变态
-
时间之葬的评论
书中收录的采访,大多数时候都像是采访者在自问自答,林奇往往用含糊的一个词或两句话(经常还是非连贯的断句)打发了。林奇都不能算是在打太极,而是以一种诚实的姿态表示大部分问题都无法或不值得回答。刚开始我会以为这是一种策略或者是性格使然,到后来我觉得这大概只是因为林奇的脑回路与普通人从来不在同一个维度,所以哪怕同样都用电影模拟了梦的形态,林奇也远比布努埃尔晦涩得多。
-
那颗晴空的评论
2022.10 @万圣书园
-
丛林宜歌的评论
23篇访谈,断断续续看完,写作水平略有参差,一些问题不断被提出来,从1977年到2008年,不变的是林奇对于解读自我的回避态度。30年时间让他从直接拒绝谈论渐渐变为技巧性绕开自己不想回答的问题,反过来向提问者安利冥想:“你们去冥想,然后再来和我讨论”,这个时候他明显已经累积了足够多接受采访的经验。他崇尚直觉、灵感,为梦境、冥想和神秘感心醉神迷,30年如一日,是一个表里如一的超现实主义者。
-
帕尔玛干酪的评论
书籍装帧非常用心可以展开读,在读之前真的要好好看看大卫林奇的电影。
-
Paprika的评论
林奇的粉丝应该会看得很爽,介绍了很多他拍摄电影的幕后故事,作为访谈录来说非常合格。看完觉得林奇是一个怪诞且通透的人,爱死了他那神出鬼没的想象力。
-
初晓的评论
太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世界越小,我们就越觉得安全,越相信自己的掌控力。
或许现实世界有太多无法掌控,但电影可以,林奇建造了一个世界。他喜欢探索与现实不同的世界,电影正好给他这样的机会。 -
珀卡的评论
费城、工业、差异、真实、直觉、内心、忧虑、灵感、冥想、抽象、神秘、自由、体验、统一场……这些可能就是林奇的关键词了吧
-
少爷的评论
林奇对电影、画作、人生哲学的所有观点都在《双峰》中得到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