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之死Epub+Pdf

悲剧之死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分类:文化

ISBN:9787517821922

出版时间2017-5-1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标签:
戏剧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戏剧界兴起了一种“悲剧已死”的论调。1961年,乔治·斯坦纳写下了名噪一时的《悲剧之死》,他在书中指出,17世纪前后,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的某种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设想为应该而且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来完善、筹划、主宰自己生活的现代人。在斯坦纳看来,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对于悲剧的衰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斯坦纳分别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浪漫主义世界观对悲剧的破坏、韵文与散文对悲剧的影响、现代悲剧作家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革新等几个方面阐发“悲剧已死”的主题。

章节介绍

第一章 什么是悲剧
第二章 悲剧观念在英语世界的拓展
第三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
第四章 浪漫主义杀死了悲剧
第五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上):雨果、歌德和席勒
第六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下):歌德、拜伦、克莱斯特和席勒
第七章 韵文、散文与悲剧
第八章 现代悲剧作家(上):易卜生、斯特林堡和契诃夫
第九章 现代悲剧作家(下):叶芝、艾略特、克洛岱尔和布莱希特
第十章 悲剧的未来
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默颂神使的评论

    斯坦纳终归是个犹太人。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一章与第十章。什么是悲剧?斯坦纳尤为精到地表达出,悲剧不同于《希伯来圣经》中上帝的公正,而恰恰在于一种来自于神的,绝对无法弥补的不公正性,悲剧英雄正是在承受这种不公正中而高贵伟大。然而这种伟大的展现必须是一种神在场的不堪忍受的重负。启蒙后神的退场,自然这种来自于神的不公正就无法被展现了,因此,悲剧已死。然而,神真的退场了吗?退场的只是基督教的上帝与诸神而已。

  • 咋经经的评论

    译者序也很棒

  • Nicola Ivanez的评论

    悲剧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其命名为悲剧或非悲剧的剧作的阐释。

  • süsses Kreuz的评论

    斯坦纳太厉害了…

  • 苏野的评论

    对形而上学的、极简、纯粹、完整的理想悲剧和悲剧理想(以《七将攻忒拜》《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酒神的伴侣》《希波吕托斯》为典范和鹄的),充满激情的阐析和悲悼。

  • 井方的评论

    斯坦纳认为,当浪漫主义之后原来的“观众”成了“读者”,韵文让位于散文,以及其它因素如小说、音乐的挑战,使严肃的悲剧正慢慢消亡。严肃戏剧之衰落史,就是小说的兴盛史,尽管在这之后从歌德到布莱希特都在设法找回“失落了的观众”,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但是悲剧虽然“死了”,悲剧的本质几乎像血肉一般弥散在了后世文学当中。“可能,悲剧的弧线尚未被打破”。或许悲剧正以另一种形式复活着。

  • 怒潛的评论

    1961年,乔治·斯坦纳写下了名噪一时的《悲剧之死》,他在书中指出,17世纪前后,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的某种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设想为应该而且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来完善、筹划、主宰自己生活的现代人。在斯坦纳看来,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对于悲剧的衰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斯坦纳分别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浪漫主义世界观对悲剧的破坏、韵文与散文对悲剧的影响、现代悲剧作家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革新等几个方面阐发“悲剧已死”的主题。

  • 一颗柠檬的评论

    悲剧的想象以阿特柔斯狂野的哭喊首次标记我们的生命意识,这种狂野而纯粹的哭喊也痛悼人类的残暴和对人类生命的糟蹋。悲剧不应该死去!!

  • 月琴的评论

    对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悲剧关系的辩证诠释,对于拉辛、高乃依、易卜生、克洛岱尔等的解读和比较、对于悲喜剧与文体的结合分析,都言简意赅、鞭辟入里。不满足之处,第40页“法文诗歌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去的诗歌”是什么意思?所谓的“无动作”戏剧究竟何指?希望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 登上月球之前的评论

    第一章和第十章颇为感动,让我从一个宏伟的视角看到了悲剧的历史和未来的可能性。中间七、八、九由于阅读量不足未读。期待自己的悲剧史的原典完善后再次阅读本书。

  • 路上有雨的评论

    好评在于指出了悲剧衰落的真正关键是从诗变为了散文;译者序言对尼采的说明不同意,尼采的悲剧不过是为他自己的思想服务的一个载体,他的古希腊悲剧和苏格拉底本就不是史实记载中的,以这个为观点批判他是没有意义的

  • 好快的刀的评论

    近期最佳,找个时间写书评

  • Meganéant的评论

    封面丑啊以为是腰封,而且还有删节

  • 不睡觉豆瓣亚军的评论

    原以为这类xx之死/的衰落/衰亡史的书名一般还是会从全盛期写起,斯坦纳这书倒是没花多少笔墨在古典High tragedy和莎士比亚传统上,而是in medias res到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译介问题开始详写,继而提出悲剧死于浪漫主义。在德国,席勒“和谐的悲剧”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对照样式。散文取代韵文地位后,悲剧的古老定义愈发淡化,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悲剧止于尚未触碰峰顶的早逝天才毕希纳。此后的悲剧被萧伯纳评价为“无泪悲剧”。斯坦纳最后设想了未来悲剧的三重可能性:①悲剧确实死了②技术形式改变了,但悲剧仍延续着本质的传统③悲剧会复活,尽管很渺茫。我看完觉得他试图讨论的悲剧之死是一个关于悲剧还是悲剧性的问题。也许从文类发展看悲剧的衰退有着必然性,但悲剧性的血脉一定会继承到往后所有世纪的文学传统之中。

  • 零余者的评论

    考研废来打卡。相比之下只会解构的学者就比较惹人讨厌了。刷新观念的是悲剧的定义,叙述得理性而从容。

  • zarathustra的评论

    “只有内部某些东西消亡之时,语言才会任其彻底瓦解。”

  • 她等待刀尖太久的评论

    豆瓣的评分都是怎么来的???

  • 北海拾光的评论

    作者见解独到,译者翻译出色。

  • 汪之洋学生的评论

    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里面的复杂深奥的戏剧理论一窍不通。但是它可以让我在下一次欣赏戏剧,阅读剧本的时候,会开始注意一些意意象,也认识到了一些词汇概念。仅仅是概念在脑中形成,这本书都对我意义非凡的。
    它在我心中打下了悲剧的意识。

  • 专注吃瓜的评论

    喜欢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