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一战Epub+Pdf

注定一战

作者:(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分类:文化

ISBN:9787208154872

出版时间2019-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标签:
政治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美国长久以来拥有的全球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艾利森将此定义为“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历史上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和战争场景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结构性压力,在现今中国和美国都提出让各自的国家“再次伟大”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妥善处理在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灾难性战争的发生。同时,作者在书中还为中美如何避免发生战争冲突提供了12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章节介绍

引言第一部分 中国的崛起
第一章 “世界历史的最大参与者”
第二部分 历史的教训
第二章 雅典与斯巴达
第三章 过去五百年
第四章 英国与德国
第三部分 暴风前夕
第五章 想象一下中国和我们一样
第六章 中国想要什么?
第七章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走向战争
第四部分 为什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第九章 通往和平的十二个方法
第十章 我们该何去何从?
结论附录1 修昔底德陷阱案例文件附录2 七个“稻草人”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虫虫的评论

    希望美中关系成为和平解决自身问题的第五个案例,而不是导致战争的第十三个案例。

  • 刀劈三观抱老师的评论

    浮光掠影的分析,而且作者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主张,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如果能建立互信,保持有效沟通,重新定义各自关系和地位,不产生战略误判,愿意妥协,就可以走出战争迷雾。但所举案例却表明,做到这些是很难的。雅典对斯巴达、普鲁士对法国、德国对英国、日本对美国,统统没做到,结果陷入战争。而少数几个成功案例,如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因为有更高权威(教皇子午线);美国挑战英国,是英国为了全力应对德国,在全球霸权和欧洲均势之间选择了后者,所以主动退出北美——这有多少可复制性?所以作者真正的结论是难免一战(但我并不同意这个结论,其对中国的分析肤浅又错误

  • 鎮長的评论

    翻過。簡單來說,彼此要互相了解,然後避免零和,最後先管好自己家務事,就可以和平共處。結案。

  • xvcangcang的评论

    封面是希腊黑像画法大师埃塞吉亚斯在陶罐上画的爱阿斯和阿克琉斯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刚巧在看剑桥艺术史第一册

  • ジュン的评论

    【豆瓣鉴书团】我一直以为自己不适合看这种书,但没想到竟然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常常听人说中美关系,可是觉得自己很遥远,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能在中国很好,能成为崛起国很好
    有朋友问,你读得懂这种书吗?
    我想说,没有什么懂不懂,而在于用没用心,我很用心地在读,所以很喜欢

  • 这里的评论

    我觉得作者写这本书的重点并非为了论证中美是否会陷入战争,而是为广大美国人民科普中国的。然而作为平时不关心时事政治的我,居然借此书加深了对国家的了解,看来我对国家的了解还不如一个美国人。

  • 阿丁丁的评论

    牢记五种可能引发战争的条件,南海摩擦,台湾问题,第三方挑逗,朝鲜问题,贸易战升级。然后做好完全准备。

  • 天威的评论

    翻译质量很差,而且对目前的中美关系而言,除了书中提及的战前日美关系之外,其他关系真的没有什么参照意义

  • Hancock的评论

    在一个夺人眼球的书名下我看到的是一章章似是而非东拉西扯的言说和毛料,间或推销一下自己和同事的事业。或许真要说的已藏在历史分析的逻辑里去了,但第二部分的“关系的近期发展”吞吞吐吐、第三部分的“各自想要什么”含含糊糊,给人一种“修昔底德木马,特洛伊陷阱,红杏入墙来草船借箭”的感觉。不过书中散落的一些零部件倒是值得放进收藏夹慢慢揣摩的。站在宇宙中唯一的这颗有机星球上,我想说:笨蛋,问题是馅饼!不是陷阱!!!

  • espionage的评论

    美国人视野和角度。提出应用历史,对中国外交特性有所掌握,但深度不足。16个案例仍有局限,对中国跟随德、日脚步的假想考虑因素单一。附录2承认案例文件不够全面,基于研究探索目的有参考价值。印刷错误:1.推荐序 p5,注释1中引号问题;2.正文 p73,1948年禁运令应为1941年。

  • 经济人读书的评论

    修昔底德陷阱,在中国已是个耳熟能详的词。看完Graham Allison的书,惊诧之余,颇有感慨。惊诧的是,作者总结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修昔底德式的结构性对抗中,14个最终以“不宣而战”或“擦枪走火”而告终,这概率数字看起来真的冰冷。感慨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涉及中美命运的重大命题,书中频频引用的却是陆克文和李光耀等的洞见,中国的专家学者基本上缺席了(除了引用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外)。更加感慨的是,作者提出这个概念之后,中美关系竟然完全朝着这一面向在迁移,说一语成谶似乎也不为过了。当然,这应该不是作者的错,他只是提出了一个经验观察而已,那究竟又是谁的无心插柳或蓄意而为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也许无解的问题。

  • 云中君的评论

    只看到书里那些高中课本的史实(还是国内高中)好比看电影只看到“内容”,也只是你自己头脑里的内容。“与金镣铐和肮脏的富裕相比,他们更喜欢贫穷的自由,而捍卫作为自由人的权利”,挑战权威,不畏困难,这才是地缘、军备、非此即彼的斗争这种老掉牙的东西以外真正延续文明的资格,有识之士永远比总统聪明。

  • 远古善良战斗君的评论

    书一般,但我觉得中美之间一战基本是肯定的。问题在于某方内部有通过对外战争来解决内部政局危机的动机。

  • 我的精神城堡的评论

    案例研究的模板,自立稻草人。国际关系研究似乎揣测成分居多,中了就是经典

  • 王广涛的评论

    写了一篇读书笔记,有些观点可以用在新论文的写作上。

  • Cooltree的评论

    没有那么浅显 毕竟是不同的研究路径。

  • yusen的评论

    对当代美国高官怎么看中国的一扇很好窗户

  • 咫尺凌绝的评论

    13号。好久没看过专业书籍了,有种回到大学的感觉。尽管作者很悲观,但我总觉得在核威慑的前提下中美出现大的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也是在小国的领土上比划,而非真能将战火引到自己的地盘。此外,美国人对中国的某些担心真有点多余,中国距离美国,真的还远。

  • 麟狩的评论

    随着中国再次复兴,中美关系由“合作大于对抗”向“对抗大于合作”转变。川皇发起的贸易战其实正是对这种国际形式的反应。即便民主党上台,中美对抗也将是双方关系的常态。目前来看,双方的政治对抗与经济对抗,正在延伸到文化对抗,而在可预见的将来延续至军事对抗。大规模热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但有限规模的军事冲突是可能的。避免军事冲突升级的重要一环是舆情控制,预防军事冲突发生的重要一环是为中美找到一个共同敌人。但这两点都太难了,还且需要很大的运气。

  • Moon的评论

    作者从分析修昔底德陷阱源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入手,接着阐释了5个近现代案例,日本挑战美国、德国挑战英国、苏联挑战美国等,最终回到中美博弈上。中美两国现状非常符合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框架,因此回顾历史上同样状况,总结其利弊得失就显得非常有价值。这也是作者推崇实用历史学的意义所在。问题的核心还是中美两国是否会注定一战?作者详细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领导者的价值观、亚太地缘政治、双方的博弈焦点,文化冲突,以及美国对中国政策等内容,还设想了中美爆发战争的五种可能,和12种避免战争的方法。最终结论是,战争并非不能避免,但也不可低估战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