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与重生Epub+Pdf

内容简介
 · · · · · ·

在战后的废墟上,重建物质、精神、法治和道德

从和平到暴力,从恢复到分裂

欧洲的知识分子、政客以及普通人

如何重新认识自我,想象欧洲文明的未来

◎作品看点

★满目疮痍的欧洲大陆,在难民救济、住房、居家和礼仪等诸多方面重建文明生活

二战后,文明的危机促使欧洲人在各个层面迅速展开了重建工作。战后初期,国际组织着力解决基本生活需求。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家电和汽车等逐渐普及,住房建设也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话题。展示最新家居用品的展览受到各界人士关注,被视为国家恢复、社会进步和文明重建的象征。欧洲大陆各处涌现出帮助人们适应新生活的各种礼仪手册,引导社会重拾和平与尊严。

★大量使用摄影和电影等材料,以文化史眼光观察欧洲人在半个世纪里的破败、重建、和平与分裂

为展现战后欧洲更为立体的面貌,本书涵盖艺术、科学、建筑与考古等领域,尤以摄影和电影素材为特色,生动刻画了欧洲人在重建文明、和平发展与扩大分歧等不同历史阶段的真实心理。本书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纽伦堡审判等案例说明,摄影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不仅是引导公众意识和思潮的重要媒介,更在关键历史事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梳理文明从代表欧洲中心论到倡导多元文化,再到维护保守势力的转变,展示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博弈

2019年底,新冠肺炎大流行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文明危机”的讨论。“文明”一词曾长期被用来掩饰欧洲扩张和帝国主义统治,二战后,文明以和平、正义、去殖民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面貌出现,为欧洲的繁荣发展服务。然而,“9·11”事件、恐怖主义、民粹主义和难民危机等困境,使文明再度沦为恐惧不安和激进行动的借口,被用来支持边境防卫甚至侵略,文明成为各色思想家、政治家、宗教团体和国际组织争夺的核心概念。

★解码战后欧洲的“和平幻象”,揭示帝国主义复兴与殖民地独立相交织的特殊历史画卷

一种流行的误解是,二战后帝国主义强国为了和平与繁荣,放弃了殖民地和海外利益。但时至今日,地图上依然存在“欧盟特别领域”。以加纳、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的独立为例,本书深入分析了1945年后老牌欧洲国家最终失败的再殖民化努力,以及非洲的被殖民国家如何颠覆欧洲文明的话语,以自身的历史和传统重塑民族文化、构建以非洲为中心的文明。

★在旧信念崩溃的战后世界,宗教主导欧洲人的思想领域,构建人道主义和人权话语

本书以影响深远的匈牙利枢机主教审判案为切入点,探究东西欧民众宗教信仰骤增的深层原因及其影响,并着重分析宗教在冷战中的重要角色。战争摧毁了旧有的信念体系,催生了一种新的宗教情怀。基督教前所未有地凝聚了西欧、美国乃至南非的力量,并对人权和人道主义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意识形态对抗中的重要思想武器。

★获2021年美国哲学学会雅克·巴赞文化史奖

◎内容简介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保罗•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立,与其他国际救济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质和道德上重建欧洲。为恢复国际司法秩序,战犯被新成立的国际军事法庭以反人类罪起诉。濒临破碎的基督教世界重新团结起来,提出了基本人权与信仰自由的主张。在战争破坏与核威胁的阴影下,舒适的家庭生活成了欧洲人首要关心的问题,各国都把捍卫家庭价值作为社会文明化的核心,致力于发展社会福利。老牌殖民帝国不甘失败,试图通过掠夺殖民地来挽救衰败的命运,却不得不面对非殖民化运动的巨浪。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在推进物质与道德建设,力图发展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明。文化多元主义逐步压倒了欧洲中心论,世界的文明版图朝着多文明共存的方向演变。

“9·11”事件、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再次唤醒了人们对文明遭受威胁的恐惧和不安,各种保守势力趁机将“保卫文明”作为分裂和进攻的借口。重新审视“文明”的内涵,或许能够帮助人们跨越民族、国家和政治的藩篱,构想国际合作与和平的图景。

◎推荐语

保罗·贝茨的书直指游荡在欧洲大陆上的新幽灵:关于文明的话语。“文明”比任何一种我们熟知的“主义”持续的时间更长、面相更为复杂。它既是进步和自由的代名词,也是暴力和帝国的借口。哀悼文明衰亡的声音和致力于再造文明的力量旗鼓相当。而正是这种多样的文明观念成为欧洲重新想象自己、寻找身份、处理与广阔世界关系的思想锚地。这本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战后欧洲政治历史范畴,将文明作为我们在民族国家话语之上进行抗争、对话和建造的新方法。

——吕晓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对于二战后欧洲在物质和道德方面重建自身的方式,《毁灭与重生》进行了极其微妙而广泛的探索。保罗·贝茨大胆地使用备受争议的“文明”概念来展示冷战双方的欧洲人如何重新定义自己和他人。对于任何想要了解当今世界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牛津大学

《毁灭与重生》关注不同的主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帝国、国际组织和多元文化主义。它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偏爱文化史——尤其是摄影、电影和建筑——而不是通常那种知识性和政治性的历史。它描绘了欧洲不同的文化地理,不仅跨越欧洲的东西,也跨越南北之间的边界,其范围包括非洲的几个前欧洲殖民地……(我们)可以努力实现一个没有文明冲突的未来,但在那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文明在过去所扮演的角色。为此,没有比《毁灭与重生》更好的起点了。

——阿登·克纳普,哈佛大学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保罗·贝茨(Paul Betts),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现代欧洲史教授,长期从事现代欧洲文化史,特别是20世纪德国史研究,曾任英国德国历史学会主席、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墙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私人生活》(Within Walls: Private Life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获维纳图书馆当代史奖)、《毁灭与重生: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Ruin and Renewal:Civilising Europ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获2021年美国哲学学会雅克·巴赞文化史奖)。

译者:

陈超,青年译者,毕业于中山大学,主要译著有:《奥威尔作品全集》《我们》《美丽新世界》《帝国之秋》《在路上》《海洋之星》《影子游戏》等。

目录
 · · · · · ·

引 言 为旧世界带来新生
第一章 呼吁救济
第二章 惩罚与悲悯
第三章 信仰与边界
第四章 科学、住所与礼仪
第五章 再造帝国
第六章 去殖民化与非洲文明:加纳、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
第七章 世界文明
第八章 社会主义在非洲的文明教化使命
第九章 宗教、种族与多元文化主义
结 论 新铁幕
后记与鸣谢
注释及参考文献
索 引
· · · · · ·

毁灭与重生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