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沙发考古”源自美国的armchair archaeology,意指理论考古。但在中国,考古学又叫锄头考古学,是动手动脚找材料的体力活。因此,“沙发考古”到了中国,又叫纸上考古,指坐在书斋里的笔耕。然而,如果考古只限于挖土、辨认陶片和类型学研究,缺乏思辨精神和想象力,那么常常会变成“挖宝”。本书主旨正是倡议中国考古学加强科学思辨和理论素养的训练。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贾兰坡。1992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类学系。主要从事史前考古学研究,涉及领域包括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农业起源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等。
目录
· · · · · ·
自 序
概念与思考
从爱因斯坦想到考古学
考古研究的哲学思考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变迁
考古学文化的功能观
考古学的定位、视野与研究
类型、形制与类型学
类型学分析的可喜尝试
埋藏学与遗址动态分析
农业起源主要概念的更新
文明探源需多学科协作
中华文明探源刍议
谈酋邦
能动性:当今考古研究的热点
材料积累与历史重建
增强考古报告的科学性
考古分析的归纳与演绎
考古随笔五则
研究与探索
人类探源的新进展
北京猿人的后裔是谁?
中国旧石器研究的进展和差距
中石器时代研究随笔
三峡古文化的生态学观察
从东亚最早陶器谈跨湖桥和小黄山遗址年代
跨湖桥遗址环境变迁的新认识
环境、稻作农业与社会变迁
稻作、旱地农业与中华远古文明发展的轨迹
“墙”与“城”的关系、内涵与起源
玉璜与性别考古学
古蜀金器“射鸟纹”之我见
夏朝与最早中国
夏商是奴隶社会吗?
墓葬:个体考古学的视野——伊特鲁里亚人葬俗管窥
“西汉纸”的质疑
先贤与名著
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继往开来 走向世界——纪念贾兰坡院士百年冥诞
纪念布鲁斯•特里格教授
思想开放、积极开拓的一生——纪念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王建先生
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典范——读《洛阳皂角树》
里程碑式的人物 考古学变革的杰作——柴尔德与宾福德译著推荐
一部考古学智慧的发展史——《考古学思想史》第二版中译本推介
全面修订与更新的经典之作——《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文第二版推介
发扬传统 锐意创新——重译《时间与传统》记
谈考古学阐释——《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文第二版译后感
考古学史上骗局不断
人类未来演化的祸与福
文化与族群——《族属的考古——构建古今的身份》译介
考古学史上的一本划时代巨著——戈登•威利的《聚落与历史重建——秘鲁维鲁河谷的史前聚落形态》推介
农业起源的考古学探索——从安诺遗址到圭拉那魁兹洞穴
国家探源的它山之石——埃尔曼•塞维斯《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导读
新世纪的龙骨山传奇
遗产与保护
文物考古忧思录
为未来保存过去——北美的文化资源管理与合同考古学
美国的文物保护策略CRM
考古学的人文关怀
一部研究工业遗产的开山之作——《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评介
文物保护与公众教育
抢救发掘与遗产保护
考古学与未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