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理性的异化“”与“虚无主义的危机”是现代性大行其道的人类社会的通病,也是早期浪漫派所面对的“总问题”。由此出发,本书依据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三位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在1797—1802年间的主要哲学文本,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语境下,从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早期浪漫派的唯美主义与现代性批判、早期浪漫主义的宗教观念及其伦理意义、早期浪漫主义的市民社会批判和有机论国家观等四个方面,深刻而系统地阐发了早期浪漫主义哲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及意义。对于澄清加诸德国浪漫主义的种种误解,进而推动国内的德国浪漫主义研究,本书无疑有着开路先锋的学术地位。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罗久: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出版专著《理性、自然与伦理形而上学: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探源》(商务印书馆,2022年),译著2部,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3项。
目录
· · · · · ·
前 言 001
导 论
第一节 诠释镜像中的德国浪漫主义 008
第二节 早期浪漫主义的“总问题” 023
一、理性的异化与虚无主义危机 025
二、启蒙运动与早期浪漫派的唯美主义 032
三、早期浪漫主义的宗教观念及其伦理意义 038
四、早期浪漫主义的市民社会批判与有机论的国家观念 043
第三节 研究思路 048
第一章 康德的浪漫主义与早期浪漫派的康德主义
第一节 启蒙理性的危机056
第二节 雅可比与虚无主义问题 062
第三节 康德批判哲学中的浪漫主义 068
一、理性批判与知识的奠基和划界 070
二、透过实践理性看世界 075
三、从理性的统一到世界的统一 084
第四节 诺瓦利斯与早期浪漫派的康德主义 092
一、从费希特回到康德 094
二、沿着康德的道路再出发:从实践的到诗意的 099
第二章 斯宾诺莎与早期德国浪漫主义哲学的兴起
第一节 泛神论之争的主题与缘起 114
一、莱辛的斯宾诺莎主义 115
二、纯粹理性的虚无主义 119
第二节 新斯宾诺莎主义的兴起 129
第三节 早期浪漫派的斯宾诺莎主义 136
一、渴慕无限,或观念论与实在论 138
二、说不可说之神秘 151
第三章 施莱格尔“浪漫诗”中的古今之争与早期浪漫派的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现代性浪潮中的“古今之争” 169
第二节 施莱格尔的古典主义 177
一、从自然的教化到人为的教化 178
二、现代教化的困境与出路 183
第三节 浪漫的反讽与自然的复魅 188
一、“浪漫诗”的观念 192
二、反讽与自然的复魅 201
第四节 自然的诗性统一 204
一、自然的创造性 205
二、自由与必然的和解 208
第四章 诺瓦利斯的“诗化自然”与早期浪漫主义的感性本体论
第一节 启蒙世界观的危机 220
第二节 一种动力学的自然观念 225
一、自然的生命力与内在合目的性 226
二、诺瓦利斯的生机论的形而上学构想 235
第三节 诺瓦利斯的感性本体论 241
一、反主体主义的自然哲学 242
二、诗:聆听自然的言说 248
三、浪漫诗作为真正的科学 256
第五章 早期浪漫主义的宗教观念及其伦理意义
第一节 康德的“道德神学” 280
第二节 雅可比对理性主义和观念论哲学的批判 284
一、先验观念论作为“颠倒了的斯宾诺莎主义” 285
二、无神论之争与费希特知识学的虚无主义 289
第三节 施莱尔马赫与早期浪漫主义的宗教观念 297
第四节 诺瓦利斯论道德与宗教的内在统一 304
一、通常的道德与更高的道德 305
二、道德作为“更高世界的奇妙反光” 310
第六章 早期浪漫派的“诗性国家”与政治世界的重新赋魅
第一节 施莱格尔论审美经验的政治意义 333
第二节 施莱格尔的共和主义观念 347
第三节 诺瓦利斯的共和主义与世界主义 366
一、“诗性国家”中的信仰与爱 369
二、作为世界主义的象征的中世纪 377
参考文献 39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