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师Epub+Pdf

闺塾师

作者:【美】高彦颐

分类:文化

ISBN:9787214263414

出版时间2022-5-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走进明清江南名媛才女的内心世界

古代女性的生活智慧远超你的想象

反思五四传统,开创中国女性史研究的新视野

明清史、女性史、社会文化研究领域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本书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作者指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她们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名人推荐语:

这本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明末清初中国女性及其生活世界的认识,高彦颐挖掘了大量被忽视的材料,让我们听到了女性的声音……她在前现代中国女性史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伊沛霞(Patricia Ebrey),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彦颐的这项研究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帝制晚期中国历史的理解。……这本书蕴含的意义非常广阔,它挑战了自20世纪初以来对中国女性的传统假设,现代化者声称他们首次为女性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这本书清晰地证明了,明末清初的这群江南闺秀不但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对当时的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爱莲(Ellen Widmer),卫斯理学院东亚系教授

这本书对于任何研究晚期帝国社会文化史或中国女性史的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高彦颐提出的研究范式对于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国史研究者的某些二分法有着重要意义。

——邓尔麟(Jerry Dennerline),马萨诸塞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

章节介绍

《闺塾师》再版自序、中文版序
绪论 从“五四”妇女史观再出发
上卷 情史与社会秩序
第一章 都市文化、坊刻与性别松动
第二章 情教的阴阳面:从小青到《牡丹亭》
中卷 妇女性别的重写与重读
第三章 丈夫与女中丈夫:女性角色的错位与延伸
第四章 从三从四德才、德、美
下卷 家门内外的妇女文化
第五章 家族人伦与“家居式”结社
第六章 书写女性传统:交际式及公众式结社
第七章 名妓与名山:男性社会中的妇女文化
注释
引文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译者再版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卧游小草的评论

    “女性的流动性,文字和诗歌对女作家的至关重要意义,情的流行和女子特性的新属性,名妓与上流之妻间的友情。”

  • 马提尼的评论

    喜欢这样一种生活,一盏茶、一卷书、一窗静,日子波澜不惊,写满人间烟火的味道,真正的富足源于内心的充实宁静。“明清妇女的阅读不是为掌握传统教义以搏杀于科场,也不是信手翻阅而消磨时光,她们是为充实及满足自己而阅读的。”

  • 的评论

    没想到书里讲到了《牡丹亭》。它传递出的信息——情作为一种自然冲动,是不受道德准则甚至死亡约束的,对至情、至真、至美的追求,撞击着各个时代读者、观众的心灵。

  • 煙雲過眼的评论

    作者几十年前的旧作,分析、视野各个方面都是跨学科和独到的,非常具有启发性。

  • Nelly.L的评论

    终于读了高彦颐的早年代表作,三十多年过去书中的观点依然是有启发的。于我而言最重要的启发是看到女性命运的结构性制约其实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明末清初的闺秀们憧憬浪漫爱但大多对智识层面不匹配的婚姻失望、需要以男性的标准证明自己的才华、哀叹因生而为女失去的机会,这不也正是我们的烦恼么。另外一个重要洞见是,所谓的观念进步并不完全是线性发展的,社会性别体系的弹性之强,可以迅速吸收和适应新观念,但即便如此,一部分女性也可以抓住缝隙中的机会实现自我,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是被称作儒家父权制的基本悖论:它既比西方女权主义者和中国现代主义话语所估计的力量要大,也比其估计的力量要小。”

  • 茯苓瞳的评论

    不看不知道系列:
    原来
    经济发展能改变原有社会秩序,
    社会需求会造成某个行业的繁荣,
    竞争才能出新、
    字与画结合是为了促销
    出版社老板的画像会印在首页上
    还有自创的广告词
    ……
    明清才女这么多!

  • 阮戴安的评论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点是推翻了封建社会女性都是受害者和被压迫者的五四史观,聚焦儒家男权理想与权力运作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缝隙,士大夫阶层的女性在这个缝隙中享受着一定的自由,追求着自我实现。ps.下单前是对闺塾师这个职业很有兴趣,翻开发现只有一小部分讲到闺塾师,倒是意外收获了很多明代出版业相关的写作素材。

  • Bitdaydreamer的评论

    囊括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研究对象,印象比较深刻的作者对女性诗人之间友谊的研究,以及对名妓与上流良家妇女之间各种意义上的“自由”的审阅

  • 朱颐钊的评论

    本议题下成名有年的纲领性著作。以明季江南的上层才女批评「五四史观」下古代女性的压迫叙事固然饱受讥议,不过仅就作者对本议题的开掘本身而言,也是颇见得功力了。

  • 棠棣之华的评论

    被书里许多诗歌般一样珍贵的女性情谊所打动,印象中最深刻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和沈宜修、叶小纨、叶小鸾母女间的诗文传唱都让人会心一笑。颇为有趣的是在全书结尾处提到的与本书主题“闺塾师”形成鲜明对照的名妓的生活,她们“作为在男性领地中这一灵活性的交换,只能与其他女性维持着断断续续的来往。她们不仅是最自由、最仰赖男性欢心的女性,也是与其他同性成员隔绝最深的女性”。而同样让人有些沮丧的是,与他们相对是这些闺塾师获得的闺阁之中结社、学习乃至于教书的某种自由,同样也是在践行了传统社会给予其的女儿、妻子与母亲职责后才能享有的。译者李志生老师的话同样很有启发,我们在此时阅读中国古代妇女史,正是为了探索中国妇女为了争取女权之外的生活其他部分在做什么,并从中汲取足以指引我们继续向前去的养料。

  • Never Mind的评论

    补标,非常喜欢

  • 如是我雯的评论

    书中提到一件事,明末清初时阅读《牡丹亭》的女性有很多被感动到去写属于女性视角的评论,因为她们觉得男性读者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书中女主角的感情。其中有个较为特殊的例子,有三位女性先后嫁给同一个男人吴人(第一位女性死于婚前)且她们三人都极爱《牡丹亭》,于是有了合作集《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这还是中国历史上出版的第一步女性文学批评著作。

    这部著作背后的故事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伦理和观念下是不可思议,更是难以置信的。但这也说明了,我们曾经以为的对历史正确的解读也许和真实历史之间是存在局部偏差的。

  • 小镇做题家的评论

    另一个角度…

  • 我要躺平的评论

    想要新版

  • 天地一书虫的评论

    三星半

  • 照夜白的评论

    经典之作,获益良多,在如今的中国绝不过时。

  • 岚山的评论

    作者试图打破五四以来主导的压迫话语,展现儒家父权结构下知识女性的主体性和她们相对自由的文化空间。对印刷业和经济发展如何赋权女性、创造才女文化社区的论述以及关于对男性和女性赞美“情”的不同方式的分析很精彩。(另,似乎还从书中读到了允礼把自己身体冻冰之后给甄嬛降温的故事原型,对“宜修”这个名字所包涵的女性意象有了更多理解,以及为turning red中的“家内女神”找到了依据。)

  • 棉花团子的评论

    打开了另一扇看明末清初时代女性的窗户。这些生活于那个时代的少数才女,拥有着比我们印象中更多的自由,通过诗词歌赋绘画,开展一些女性社团,甚至于表面上打破了男/外,女/内坚持了几千的儒家社会制度,参与到一些男性事物中去。但事实上这种僭越只是暂时性的,还是进一步加强男性的身份,将成功的才女的男性化,保护社会性别体系不会受到攻击。这一系列的女性行动和社团,还是潜移默化的跨越了某些模糊的性别分离领域下的界限,给予了女性新的性别身份,虽然在当时“女性”这一社会性别仍旧不能脱离“男性”而独自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在缓慢发展,让女性受到的教育越多,传统的社会性别体系无法阻止女性去追求更多的自由,我们现在所得到的自由,都是建立早期女性们懵懂的有限自由中。

  • Paoli的评论

    明清时代的女性相较于过去其他时代的女性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得益于社会环境,但相互的作用是,当女性开始读书她们的自主性便更大。今天,我们处于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绝不是社会自然发展而来,而是逐步累计。尽管最近社会有一些男女对立的事件,但这种对立让我意识到女性再被看到,尽管有人在沉默,好在进步的一点在于不再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社会事件。

  • 慧姐爱读书的评论

    这些闺塾师的出现,预示着一种新的职业模式正在浮现。原本的上等家庭家道中落之后,他们的女儿们依然靠才华出道并出版作品。但因为女儿身不能受益于科考,便受聘成为闺塾师,有了自己维持生计的路子。虽然在短时期内,这些职业女性也很难改写社会性别秩序,甚至被反复卷入道德与家庭定位的斗争中,但这依然是女性进步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