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累斯顿Epub+Pdf

德累斯顿

作者:[英] 辛克莱·麦凯

分类:文化

ISBN:9787549636648

出版时间:2022-2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标签:
历史 
二战 
城市 
德国 
非虚构 
英国 
近代史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原型,丘吉尔缄口不提的敏感事件,广受争议的盟军轰炸行动

战争结束在即,德累斯顿是合理的军事目标吗?如果说摧毁德累斯顿是犯罪,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罪犯?

★《泰晤士报》年度图书,一部独一无二的城市史,讲述艺术之城的前世今生

从典雅、文明的往日辉煌,到残酷、狂热的纳粹时期,到毁灭与重建的极端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和解与复兴。

★从空中到地下,从前线到后方,多视角叙事,完整还原灾难始末

“从计划到执行,这个故事由关键参与者以及地面上遭受攻击本身及其后果的受难者讲述。”——罗伯特·福克斯

◎ 内容简介

“一场大火从德国喷出,绕世界一圈,然后又回到了德国。”

1945年2月,末日从天而降,上千架轰炸机飞过,德累斯顿在一夜之间沦为废墟,“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欧洲文明的中心,被炸出了20世纪。

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针对德国城市和平民的无差别轰炸对战争进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惨痛的伤亡以及巨大的破坏引起了舆论的激烈反应。纳粹当局将盟军的攻击称作“恐怖轰炸”,英美媒体亦为德累斯顿这块瑰宝的毁灭而震惊,就连丘吉尔也对空袭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究竟谁该为德累斯顿的毁灭负责?这一问题的讨论经久不衰,热烈程度甚或高于人们对广岛核爆的关注。冷战时期,德累斯顿的废墟在“铁幕”之下成了英美帝国主义恐怖暴行的物证,也刺激着大西洋两岸的反战运动。到今天,德国右翼组织仍然试图利用这一事件,以期将德国人塑造成战争罪行的受害者。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轰炸发生的那一夜——在德累斯顿,千百个声音正等待着世界的倾听,是时候看看那场骇人听闻的毁灭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 媒体评论

正直的愠怒驱动着这一扣人心弦的研究。

——马克斯·黑斯廷斯(《日本帝国衰亡》作者)

令人不安又无法抗拒。辛克莱·麦凯赋予了这个黑暗的主题以生命。

——基思·罗威(《野蛮大陆》作者)

清晰而公正地描述了空战历史中最臭名昭著、最具破坏性的空袭。从计划到执行,这个故事由关键参与者以及地面上遭受攻击本身及其后果的受难者讲述。

——罗伯特·福克斯(《我们见证过》作者)

这场火风暴及其后果为这座城市的六年战争划下了创伤性的结局,它铭刻在人们的公共记忆中,在易北河畔被火烧黑的石头上依然清晰可见。

——《金融时报》

麦凯的丰富叙事和描述天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那个可怕夜晚的考究而坚定的记录。对现代历史上最具道德争议的军事行动之一,这本书是极为可读和精心制作的补遗。

——《华尔街日报》

麦凯避免直接的说教,他更关注德累斯顿人年复一年的纪念仪式以及这段历史在集体记忆中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为这座城市在现代的复活感到欢欣。

——《经济学人》

引人入胜、研究充分、写作有力、结构得当。献给所有对军事历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人。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麦凯的广泛研究和生动书写捕捉了轰炸的恐怖和悲剧。读者不会轻易忘记这段关于毁灭的叙述。

——《出版人周刊》

章节介绍

前言 时光中的城市
第一部分 怒火将至
第一章 在那天之前
第二章 在州领袖的森林里
第三章 理性的废黜
第四章 艺术与堕落
第五章 玻璃人和物理学家
第六章 “小伦敦”
第七章 末日的科学
第八章 适宜的大气条件
第九章 冲洗
第十章 魔鬼不得休息
第二部分 恐怖之夜
第十一章 黑暗之日
第十二章 警报拉响前的五分钟
第十三章 坠入深渊
第十四章 影与光
第十五章 晚上10:03
第十六章 灼伤的眼睛
第十七章 午夜
第十八章 第二波
第十九章 在死者间
第二十章 第三波
第三部分 劫后余生
第二十一章 亡者与梦游人
第二十二章 灼热的坟墓
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含义
第二十四章 亡魂的乐曲
第二十五章 反冲
第二十六章 “斯大林风格”
第二十七章 美好与纪念
致谢
图片来源
部分参考文献
注释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的评论

    两年前交稿,終於付梓了,可能是迄今翻譯過的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作者以多視角的私人敘述為主,結合德累斯頓城市的藝術、建築、音樂史,詳述了德累斯頓大轟炸的緣起、經過和影響,非常精彩。我也是第一次這麼細緻地了解這段歷史,震驚惋惜之餘,更多痛心,譯到提及茨威格一處,短短几句却让我落淚不止。遺憾的是,對於德累斯頓的重建和市民心理創傷的修復,書中最後只是草草帶過。作者文筆相當優美,本書應該是學習英語寫作的好材料(霧),我的譯筆略顯蒼白,恐怕不及他一半,只能說盡力了。瑕疵難免,望多包涵、指正。

  • 红茶玛奇朵的评论

    “一场大火从德国喷出,绕世界一圈,然后又回到了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