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不离Epub+Pdf

形影不离

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分类:小说

ISBN:9787572225420

出版时间:2022-2-10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标签:
波伏娃 
小说 
法国 
女性 
波伏瓦 
文学 
长篇小说 
外国文学 
 

内容简介

《第二性》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小说手稿首度面世。

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

波伏瓦养女作序导读,附波伏瓦珍贵照片、手稿、信件。

——————

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 蕾 。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的“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经历过可怕的烧伤,身上带着火的印记。为了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她不惜用斧头砍伤自己。

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逐渐成为困兽。

——————

在波伏瓦的一生中,有两次失去对她影响至深,一次是丧失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是挚友扎扎的去世。扎扎去世后至少30年里,波伏瓦都觉得她的自由是用扎扎的生命换来的。——《波伏瓦传》

我们一起与摆在我们面前的、令人厌恶的命运抗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相信她的死就是我为自己的自由付出的代价。——波伏瓦 《端方淑女》

——————

《形影不离》收录于磨铁经典第一辑“发光的女性”。本辑所选5部作品(《小妇人》《简爱》《一间自己的房间》《形影不离》)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呈现出一条关于女性自我发现、丰富和创造的历史脉络。

章节介绍

1、形影不离是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瓦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 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恰妮斯虫的评论

    波伏娃版本的「我的天才女友」,主角却只有一个,反叛的扎扎和Lila好像,可惜一生那么短。

  • 长安的评论

    “我们对美貌和聪明这两种特质的评价并不高,爱和反抗才是我们在乎的东西。”

  • 粟冰箱的评论

    安德蕾和希尔维是会让人想到“我的天才女友”,只是她们的性格并不像莉拉和莱农那样具有戏剧性的反差,而显得更真实。译后记里说到她们:“没有谁真正乖顺,也没有谁彻底叛逆。”人生总是充满各种矛盾啊。世界杀害我们,一视同仁,哪怕是对安德蕾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孩。

  • 小川叔的评论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句话像一枚锥子贯穿整个故事,整体内容有些压抑,两个女主之间看似说着爱来爱去的百合情节,但作者更像是观察者,而死去的那位则更像是时代女性的缩影和投射,是什么塑造了女人?母亲?祖母?宗教?家庭?还是男人们?在女性意识开始崛起的当今,我不倡导性别对立,任何性别之间的对立,都只是二元对立,这本书用故事的外壳,装着作者的纪念,编辑也做了高品质的呈现,口袋本的精巧,封底蕾丝花边的设计都很精美到位,如果你是作者的粉丝,可以入手一本,因为后面还收录了两个女孩子的照片和书信,但对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把它当故事去读,因为故事本身有很大的震撼力。当然,前提是你要忍耐一下序言的啰嗦。故事里呈现的那种规矩里的长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在经受,我们从没问过,这些刻板的规矩是谁定的。

  • 冬惊的评论

    波伏瓦写自己少年时代的挚友扎扎的小说,真挚流畅好读。之前在《成为波伏瓦》里看过关于这段的友谊的描述。这样一位美丽又火热的天才少女,因为所处的时代、家庭和信仰而深受压抑,最终英年早逝,着实令人唏嘘。无论古今中外,束缚着女性的枷锁何其多!羡慕的是两位优秀的女青年这种长久、深厚的友谊,惋惜的是这种比很多爱情更深的情谊并不能拯救扎扎(她的母亲、没完没了的家庭责任、社交活动经常阻碍两人的友谊)。如果能不被狭隘的性缘关系所束缚在单一的生活方式中,女性之间的感情本应该给对方提供更多的支持。

  • 不良生的评论

    短而精小的书,深爱与忧伤的故事,没有什么强情节,但表达的情绪很浓烈。也正如前言里说的,波伏瓦至少完成了写作此稿的使命:抵抗时间,抵抗遗忘,抵抗死亡;一瞬即永恒。

  • 闻夕felicity的评论

    《形影不离》是波伏瓦和扎扎故事事实的梳理印证之外所缺失了的当事人的心声。在这本小说里,波伏瓦以虚构的方式,将自己和扎扎分别化名为希尔维和安德蕾,从头至尾重现了她眼中的扎扎的故事,她的存在、挣扎、爱情和死亡。波伏瓦给这个剧情过于戏剧化以至于不真实的真实故事提供了背景、脚注、细节和血肉,让突兀显得自然,让戏剧性变得合理,让扎扎落地生根、不再是故事里飘在天上的一朵雨做的云、而成为一个有血有肉、陷于困境中的女人。同时,作为故事叙事者和旁观者的波伏瓦也像镜子一样折射出了扎扎、并在扎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她俩看似疏离、实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看似迥异、实则一脉同根,正如林黛玉之于贾宝玉。

  • 冬至的评论

    波伏娃之前未发表的作品,用小说再现了密友扎扎的人生经历。或许是由于这段情谊对波伏娃过于重要,感觉写得有些束手束脚,创作空间没撑起来。封面好看,附录资料很好,适合波伏娃粉丝收藏。

  • HelloAmy艾米的评论

    昨天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读到这句话:“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的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如果说波伏瓦是那个在我们的平静水面“扔石头”的人,那扎扎也许就是那个在她的内心世界“扔石头”的人。《形影不离》的故事不仅仅关于两位女性和她们之间的真挚情谊,更关于女性的反叛和找寻自我的意义。

  • Elárbol的评论

    唏嘘惊叹。不甘围捕的扎扎,幸存的波伏娃。互为镜像的二位年青女性,二三十年代的巴黎版天才女友。

  • 夜阿凉的评论

    海狸从去年开始就对我有这样的魔力,在一些时刻仿佛自己的人生一片空白,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这本作为海狸生前并未出版的小说,读起来会非常地海狸(除去帕斯卡的部分稍有隐藏),毕竟主角是安德蕾。少年人的早熟,青年人的挣扎,太多私人化的回忆,虽然海狸的个性是会让她不惧地写下来,就如同她的另一本《安详辞世》,但仍然读着会觉得这些部分她过不去,某种程度上她也不会让自己过去。p.s.费兰特不知道有没有看过这部。

  • Nelly.L的评论

    早在费兰特之前,波伏瓦就写过“我的天才女友”了,连两个女孩的生命轨迹都几乎一样:一个早早地就显现出惊艳卓绝的才华,但被家庭环境所限无处施展;一个看似本分乖顺,却在天才女友的激励下力争上游,闯出了一片天地。20世纪初的法国女性所面临的礼教束缚之严苛,不输同时代的中国。这是否是一个女性生命经验中永恒命题——因榜样缺失,女孩们只有从身边的“叛逆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愿天才女友的故事代代流传,成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女性的警示与榜样。

  • bird的评论

    波伏瓦竟还写过这样一部缅怀炽热友谊的小说,格外“天才女友”,但到挚友猝然离世戛然而止,不然她们绵延一生的友谊会更具影响和解读的价值。在这个纯粹简单的小说里,波伏瓦也零散写了市笔女性主义的声音,儿时把友谊当做一切,但长大后发生了这样的转变——“虽然她对我而言依然重要,但现在我的世界有了其他人,也有了我自己”。

  • 庄晓的评论

    在你的一生中是否有这样的人?你们一起长大,分享彼此的心事和喜怒哀乐,分享各自的家庭和身边的故事,关系友好的就如同一个人。虽然距离和时间拉开过你们彼此,但无论相隔多远或多久没见,你们依然一见如故。也许因为后来长大或者经历一些变故,你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甚至不再联系,但无论什么时候当你回忆起来,你永远会记得有那么一个人,你永远记得那个少女间彼此分享心事的夏天夜晚,和她单薄的身影。然后你才发现那样的感情也许就是爱,你爱过她。这就是《形影不离》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许多人身边的故事。少女希维尔爱着安德蕾,而安德蕾却当她是最好的朋友,尽管如此,希维尔依然愿意守护她,尽管得不到爱的回应。而在作者心目中,心爱的人突然离世成为了她刻骨铭心的伤痛。她一辈子都活在回忆中,每每回想,怅然若失却又忍不住怀念曾经的甜蜜。

  • 阿梦的评论

    现实中的扎扎与波伏瓦,与波伏瓦笔下的安德蕾与希尔维,以及《我的天才女友》中的埃莱娜与莉拉,三者可以说是互为镜像。女性友谊对于某些女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在同性朋友那里学习如何成长并获得身份认同。我们彼此憧憬,分享秘密,给予陪伴,分担伤痛…扎扎因为没有遵从世俗规则听话、服从、忘却自己…她在精神世界的严肃与真诚为她换来环境对她的持续打压与折磨。最后,她的心分裂了,她被社会吃了,她在灵魂与肉体双重层面都死了。从形影不离到只身一人,波伏瓦延续了她对扎扎的爱与向往变成了独一无二的波伏瓦。只是时间不管拉到多远,失去扎扎带来的怀念与痛苦总是也忘不掉。

  • 阿朽的评论

    我的天才女友波伏瓦版,扎扎对她的影响可能贯穿了一生。

  • 韧勉的评论

    波伏瓦真核版《我的天才女友》,离经叛道的她虽然走了,但是让循规蹈矩的波伏娃展开了特立独行的康庄大道,当波伏娃中年有为之时,再回望童年往事,更显珍念。全书一半篇幅收录波伏娃的心路历程和童年照片,历史情境油然而生。

  • ♬ CaR的评论

    动人又心碎的故事,少女之间介于友情和依恋,杂糅着崇拜、嫉妒、独占欲与坚贞的情谊,永远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波伏瓦笔下的扎扎没人会不喜欢,我们就像执笔的波伏瓦一样用怀念和惋惜的目光,深深地看着她回忆里扎扎短暂美丽的生命,以及带来的的关于反叛和寻找自己的意义。译后记的最后一句非常厉害:“希望用中文讲述的这个故事,听起来仍然是波伏瓦的声音。”封皮好看,像蕾丝一样的设计太美了。

  • 伊夏的评论

    一个少女的自戗与逝去,会对另一个少女的一生产生猛烈的冲击。属于波伏瓦的“那不勒斯”情谊,只是更加惊心,更加沉痛。译后记和补充的资料非常合宜。

  • Potrokep的评论

    前天看完后觉得“没什么”,但是昨天突然后劲上来了,因为我意识到波伏瓦在一次次尝试用文字让扎扎永生,但最终的呈现是这个“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波伏瓦以局外人的清醒目光和干脆口吻讲完了一个萦绕她一生的故事”。于此觉得非常非常非常难过。就像曹冬雪老师在译后记中说:小说中,有一晚在安德蕾家的乡下城堡里,希尔维向安德蕾吐露心声,诉说自己对她的炽热情感,但她故意用一种冷淡的语气,仿佛往事随风,一切已成过去。可是,谁能说写这本小说的波伏瓦不是那一晚的希尔维呢?//而安德蕾或许是希尔维的另一条生活路径,是更多女性无法选择的生活路径,“也许波伏瓦如此勤奋地工作,以成为后来的她,是某种形式的纪念:她必须竭尽全力表达自己,因为扎扎没有这样的机会了”。《纽约时报》评论:没有扎扎,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