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间街角的茶铺
作者:王笛
分类:文化
ISBN:9787020149940
出版时间:2021-1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标签:
社会学
城市史
历史
随笔
王笛
中国近代史
社会
文集
内容简介
《那间街角的茶铺》,是著名历史学家、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王笛的最新非虚构历史读物。
作者以1900—1950年的成都茶铺为中心,运用田野调查、官方档案和小说诗歌等资料,以微观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深描的文学写作手法,生动展示了成都茶铺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以及在那个公共空间中呈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
作者跳出学院派的历史讨论和分析的模式,既保持了字字有依据的历史写作传统,又把茶铺这个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描绘得栩栩如生。
过去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许多方面是我们的传统,然而它们就在我们眼前一天天消失。这是现代化过程中每个人都面对的问题。
茶铺是成都文化的代表。这是成都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
对成都茶铺的探索,提供一个样本和一种经历。微观历史的意义在于为理解城市史的普遍规律提供了个案,不仅深化我们对成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理解其他中国城市。
本书把焦点放到普通民众,跳出过去帝王将相、英雄精英的研究模式,写出了眼光向下的民众生活史。
这本书也是继续践行“为民众写史”这个历史使命。写历史,需要有细节;有细节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似乎缺乏宏大的叙事,但是却为宏大叙事提供了支撑。那些似乎不经意的鸡零狗碎,却是回归历史现场的定海神针。
——王笛
章节介绍
成都是个大茶铺
童年的记忆
今天概念的茶铺历史其实并不长
成都茶铺多的最根本原因是生态
茶铺的物质文化史
经营自主是茶铺持续发展的关键
哪里去找寻茶铺的往事?
茶铺就是成都人的生活史
帝国覆没之前,1900—1911
坐茶铺是一种生活方式
掺茶也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
大众的头脑是怎样被塑造的
女性进入茶铺是争取平等的第一步
小茶铺是江湖的广阔天地
茶铺成为社会改良者所针对的目标
新制度,旧时代,1912—1936
每天超过四分之一的成都居民去茶铺
小商小贩是城市经济最活跃的部分
一张茶桌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日常,就是生活的内在逻辑
抢着付账后面的真真假假
“流浪的艺术家”的谋生地
说书人构建的虚幻世界
茶铺里面充满着戏剧人生
把“情戏”定为“淫戏”,就可以进行整顿了
女性在公共空间被限制是常态
丢失茶碗引发的暴力执法
茶铺里头的龙门阵——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百年前茶铺里就有了《报纸法》的讨论
战时大后方,1937—1945
坐茶铺的一介平民能够“误国”?
凭什么要把茶铺一棍子打死
颠沛流离的文人在茶铺中找到了一点慰藉
战乱中的人们还存在信任
小商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
穷人也有茶铺里休闲的权利
妇女遭受着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压制
茶铺就是一个公共论坛
国家在战时茶铺中的角色
混乱的年代,1946—1949
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
老牌悦来茶园遭遇匿名举报
许多有趣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记录的
一个时代的结束
茶铺是个小成都
征引资料目录
后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王子毅的评论
“1949年12月27日,解放军进入成都,新政府成立,成都市政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政治和管理系统。这些行政机构的演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茶铺的发展、管理以及文化。这个城市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这个时代不属于茶铺,茶铺不再在城市日常生活中像过去那样扮演主要的角色了。”
-
华灯初上的评论
本书其实就是对《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的改写,通过成都茶馆反映出国家与社会、性别冲突、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等问题,国内微观史研究的典范。另,书中插图竟然是王笛本人画的。个人一点私心,给五星。
-
与刀的评论
从通俗读物的角度看,稍显啰嗦和重复,更像是一次材料的整理和总结。很期待王笛老师后记中所说的“第一人称”写法的尝试。
-
不务正业边缘人的评论
思绪之中 是人民公园停不下絮言碎语家长里短的饮茶人 是淡淡的茶香混杂着川渝的辣与麻 是盖碗的清脆声响 采耳的妙趣横生 是一盏清茶释清欢的成都记忆
-
轩儿高了的评论
雷打不动老子要喝盖碗儿茶,文笔来说,普普通通吧,情怀更重
-
琉璃莉的评论
一本写得蛮好的茶铺街头调查报告,很有趣。
-
S君的评论
相较于前著展现了更多的细节,遗憾的是茶馆的后半部无法引入国内。
-
wey的评论
从茶铺看世事沧桑
-
文吷的评论
更像是一种随笔式的第一人称叙事笔记,只有切身体验那种氛围,才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吧。
-
雨天不打伞的评论
低配版《茶馆》
-
清扬的评论
历史学家王笛的新作。非虚构历史读物。写近代成都茶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