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研究
作者:孟宪实
分类:文化
ISBN:9787220121272
出版时间:2021-9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标签:
武则天
历史
唐史
中国历史
中国史
隋唐史
唐朝
隋唐五代史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武则天为何只获得了唐太宗的才人称号?
武则天真的杀死了小公主吗?
武则天为何要为李君羡平反?
如何正确评价永徽政治?
※武则天称帝有哪些舆论准备?
武则天的“内宠”,代表了女皇生活的荒淫?
武周政权为何短命?其症结在哪里?
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了绝唱?
——————————————–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破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中间有着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为了绝唱?在本书中,作者用最详实的史料,与古今学者展开对话,抽丝剥茧,力图向读者还原最真实的武则天。
章节介绍
目 录
导 论 传统史学、新史学和公共史学的“三国鼎立”/001
第一章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015
第一节 背景回顾/015
第二节 汪篯先生的观点/019
第三节 出生地与故乡/026
第四节 武则天的家世/032
第二章 武则天初入宫/037
第一节 现有史书的记载/037
第二节 唐太宗的才人们/039
第三节 武士彟的唐朝历官/046
第四节 武士彟之死/054
第三章 李君羡案件/063
第一节 李君羡案件/064
第二节 再度解释/071
第三节 三度解释/089
第四章 永徽时期的政治/099
第一节 “永徽政治”问题的提出/100
第二节 永徽政治的实相/106
第三节 永徽政治的特质/117
第五章 吴王李恪之死/128
第一节 《李恪墓志》/129
第二节 李恪之死/131
第三节 李恪谋反动机/135
第四节 唐高宗的作用/142
第六章 高宗功臣李义府/149
第一节 “废王立武”的功臣/149
第二节 得志便猖狂/160
第三节 牵连武则天/166
第七章 李勣与“废王立武”/174
第一节 前人研究回顾/174
第二节 “旧臣”李勣/179
第三节 高宗的东宫旧部/191
第八章 小公主之死/201
第一节 从简至繁的记录变迁/201
第二节 苦肉计的风险/206
第三节 王皇后的危机/208
第四节 公主之死的作用/211
第五节 “厌胜”事件是废后的导火索/213
第六节 《讨武曌檄》不言公主之死/217
第七节 公主之死与婴儿夭折/219
第九章 “北门学士”及其历史书写/223
第一节 作为翰林院前史的“北门学士”/223
第二节 作为武则天夺权手段的“北门学士”/229
第三节 “北门学士”产生的时间及其职能/235
第四节 北门学士的结局/242
第十章 高宗、武则天并称“二圣”之说/251
第一节 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252
第二节 “二圣”之称的使用范围/258
第三节 石刻史料的强大证据/265
第四节 家礼及其使用范围/273
第五节 后高宗时代的“二圣”之称/279
第六节 皇后武则天上表唐高宗/282
第十一章 从《上官婉儿墓志》看上官仪之死/288
第一节 上官仪的历官/289
第二节 上官仪与“废王立武”/297
第三节 上官仪与废后风波/305
第十二章 武则天的太后称制/316
第一节 高宗遗诏/317
第二节 天后摄政计划/324
第三节 新的选择/332
第十三章 武则天从加尊号到称帝/343
第一节 皇帝的两种尊号/344
第二节 武则天的政治发明/349
第三节 尊号体现政治理念/356
第十四章 武则天的舆论营造/361
第一节 武则天与佛教/362
第二节 武则天与祯祥/366
第三节 女身问题/378
第十五章 武则天称帝/385
第一节 性别史视角/386
第二节 阶级基础/394
第三节 制度史的解释/401
第四节 武则天称帝是政治事件/407
第十六章 武则天时期的祥瑞/420
第一节 唐朝祥瑞制度/420
第二节 武则天时期的祥瑞/442
第三节 祥瑞与地方政治/476
第十七章 武则天的“内宠”问题/493
第一节 “内宠”的称谓/494
第二节 薛怀义/499
第三节 “二张”/507
第四节 女皇的健康神话/513
第十八章 武周魏王武承嗣事迹/519
第一节 《武承嗣墓志》/520
第二节 历官/523
第三节 未入墓志的事迹/531
第十九章 武周政权的短命及其症结/538
第一节 称帝时的继承人安排/539
第二节 武承嗣的努力/542
第三节 间歇期/548
第四节 确立继承人/555
第五节 短命武周的症结/560
第二十章 归葬乾陵/56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565
第二节 皇帝、皇后合葬的传统/570
第三节 神龙政变之后的政治局势/575
第四节 武则天的评价与政治分野/584
第二十一章 武则天著述考/592
第一节 书目/592
第二节 编者/597
第三节 意义/604
附 论 关于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612
第一节 《李武集团》论文内容概述/612
第二节 《李武集团》一文在陈寅恪唐史研究中的位置/619
第三节 后续发展与讨论/632
小 结/639
后记/642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Neil的评论
作者采用新史学研究的方法,努力从史料中查找历史的真相,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武则天。主要关注武则天称帝前及称帝的过程,以及去世前后的历史迷雾。没有屈诘聱牙的行文,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作者的结论却不是戏说,而是基于各种一手史料。从文中还可以看出,其实很多历史文献资料其实有原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隐含其中,但本书作者通过客观对比史料,对武则天进行了客观评价。值得推荐一读。CBS,20210920。
-
无斋公子的评论
此前,武则天的形象从未脱离《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范畴,而这本《武则天研究》却突破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千古女帝最真实的一面。正如孟宪实教授所感慨的那样:一千多年过去了,武则天还是孤独一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在写什么?荒野风景、人间情感?不,都不是。他在写一个人——武则天!
-
伲凹的评论
读本书最受益的还是一次为武则天的“去妖魔化”,通过作者集结史料,多方对比,算是对其有了相对比较公正的一次认识。毕竟一个可悲的现实是,在这个世界中,与男性同行相比,女性领导者面临的批评总要多得多。
-
正字员外置的评论
好耶
-
默扉的评论
各类“妖魔化”武则天的叙述,在传统史学中并不少见,对于武则天称帝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彻底偶然事件,无论从政治领域、历史领域以及文化领域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人们无从参考,在政治形势的影响下也无法做到绝对公正,因此,事后诸葛亮式的“归罪”,以及“妖魔化”的评价解读,其实都是不客观也不可取的,历史真实的声音,或许更需要我们已经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聆听。
-
逸轩的评论
武则天的祛魅,后武则天时代的各种历史书写造就了武则天的形象如此,两《唐书》和《通鉴》都是后世批判武则天时代的史料,文本的形成与资料的大量删改与流失,《通鉴》又特意剪裁拼贴史料,即使是最可靠的墓志材料,也是带有特殊政治意味的〔作者考辩李君羡案,20年李君羡墓志刊布,作者未及使用,不过墓志本身也没有更多的信息透露〕我们也许永远得不到一个清晰的武则天时代的考察。作者的论文改书,部分情况下有些章节显得重复啰嗦〔比如祥瑞一章〕。
-
自有我在的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宪实秉着专业的态度,用新史学的观点走进那些历史故物的考究之中,从各种不同派别、不同时期、不同观点的对于武则天的记录之中,去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武则天,而他的这本专著《武则天研究》就是这方面的精心之作。新史学主张实事求是和客观评述,尤其不能用善恶、道德甚至后世的主观态度去评判历史人物。而武则天的研究无疑就是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作为女性的代表走上最高位,在中国历史上就一定会被很多后世的历史学家所在意,而她的登基做皇帝,改唐为周,也有着篡位的嫌疑,她也就一定会被后世所诟病。但真实的武则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时间已经过去一千多年,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根据那些曾经的史料尽量去还原武则天,尽量不带主观色彩的去探究历史上武则天最真实的面目是怎么样的。
-
初晓的评论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全书通俗易懂,对非历史专业的读者很友好。
-
栗子有毒的评论
又名《我们仨:公公儿子儿媳的三角恋情与权术表演》,通篇都在讲权力的获得与运用。一个李君羡,因为身上跟武字沾边太多,全家遭殃。这种制度不终结,行吗?如果津津乐道于这几位如何,英明神武,贡献卓著,是不是还生活在七世纪。
-
NoSurprises的评论
典型的旧瓶新酒式研究,书名和文风一样低调。按内容和方法来说的话,明明可以起《把武则天作为方法:以两唐书和通鉴为中心》《两唐书、通鉴批判研究:以武则天为中心》之类的有卖点的名字,却最后选了这样保守的书名。入宫与其父、李君羡、永徽政治、李义府、小公主、北门学士、二圣等等全是很有代表性的史料批判和历史书写研究。后记对于此书撰写缘起的记述,也让人有些触动:自己的研究与家人的关系。
-
青禾的评论
认同第十五章中对“武则天称帝”的探讨。武则天称帝,首先是政治行为,从废黜中宗,镇压徐敬业,到杀裴炎,武则天是步步为营,最终才取得了政治运作的成功。
所以说,政治经营是武则天称帝成功的关键。她具备的成功要素是偶然的,所以女皇才成为历史绝唱。
同时,武则天称帝,也能够反映皇帝制度的弹性,很准确地证明,帝制之下的官场,唯强是从的功利主义。
-
夜萱的评论
历史人物是多元的,好与坏是单一的标签,而不能作为一个人物的评价
-
白云千载的评论
这是一本内容翔实的著作,分二十一章和一个附论来阐释论述有关武则天的21个问题和对陈寅恪先生《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论文的分析。是对一代女皇的历史真实的一次还原。值得深入阅读。
-
三清喵的评论
膜拜,通过对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册府元龟》《会要》《六典》等官方文献的长编考异,从文献学角度对武则天生平事迹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系统考辨,无论研究方法还是基本结论,均令人折服。宋人因现实影响而塑造历史的情况,应该引起吾侪重视。可是,亦有两点疑问值得思考:其一,武氏是中国唯一的女D么?前有北魏元氏女婴登极,农民领袖陈氏号文佳HD,后有西辽在位十余载的承天HD。其二,武氏称D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么?近年素有“儒家放大”与“佛道缩小”之趋势,看到伦理道德就一律视作儒家,论及神仙方术则定要区分巫道(佛)。男尊女卑、父慈子孝之类的思想,是先秦以降的社会传统,从来不是儒家独占与特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只是儒教信徒的一厢情愿,是宗教神话而非历史事实。
-
江声走的评论
看得出作者对武则天充满同情,利用新材料做出的新判断也很公允,至少比通鉴里的武则天形象更能说服人。(一个问题:因是多篇论文缀合而成,故行文多重复失裁,冗至600多页…
-
星尘的评论
《武则天研究》并不是一本武则天的传记,这一点开头就说了,而且从目录也可以看出来。导论里说这本书“与其跟新史学亲近,不如说更愿意跟传统史学交锋”传统史学注重政治借鉴和道德评价,新史学主张实事求是,客观评述。
在传统史学下,我们对武则天的认知常常处于一种“男性凝视”的视角之下,不单单是传统史学家如此,我们许多普通读者也是如此,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起武则天我们最熟悉的不是她的功绩,而是她杀小公主和养情人的个人问题。
之所以这样,原因在于比起“皇帝”,后人评说武则天的时候更看重她“女”的身份。
本书中多次提及,为了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第二个武则天,历史在评说武则天的时候往往是作为反面典型,男性凝视也随之而来。
但只有摆脱了这种男性凝视,我们才更有机会看到一个真正的武则天,更有机会公正评判她的功与过。 -
止戈的评论
不仅是对于关于武则天的一系列问题的辨析,更是关于历史文献的辨析。书中对比各种史料分析历史书写的逻辑,且从一般规律出发,相互联系,找出更符合历史现场的因果,超越了后世的批判性视角。这种方法对于认识当下也是有用的
-
江州穆瑾的评论
少见的武则天研究著作,作者行文流畅,逻辑严密,针对小公主事件,内宠,祥瑞都提出了有力的论证,认为武则天虽然不排除利用佛教来进行造势的行为,但其内里仍旧是以儒家的祥瑞为手段来宣扬其天命,而且认为武周代唐过程中,固然有使用轮转王的传说,但其行使权力时,仍旧是以母亲的身份进行的,带有儒家色彩。而其宠爱“二张”,与其说是生理需求,倒不如说是营造其健康的神话,正如其善于涂饰一样。
-
滨边美波的评论
在两《唐书》《通鉴》等传世文献的基础上 再结合出土墓志进行史料批判 试图“回到历史现场”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及其时代……
-
鮀城書蠹的评论
这部关于武则天研究的论文集,也可以作为一部武则天的传记来读,其探讨的主题几乎涵盖了武则天的一生重大事件。考据的方法也是层层推进,犹如剥笋,可读性强,几乎每一篇文章都适合稍稍改编上百家讲坛。作者在推导问题方面力图让读者充分理解,故而有些地方不够简练,显得有些费词。基于新史学立场,作者力图清理出武则天时代的关键历史真相,既非传统史学的儒家宗法意识形态立场,也不采用现代女性主义的立场,而是放在那个时代的史实加以考察,指出武则天称帝是一个蒸制事件,具有偶然性,其政权不能延续是宗法社会、制度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