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Epub+Pdf

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

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分类:文化

ISBN:9787208170506

出版时间:2021-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标签:
历史 
东欧 
欧洲史 
世界史 
欧洲 
世界历史 
欧洲研究 
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从多瑙河流域到黑海以北大草原的东欧,是游牧文明马鞭所及的最西端,是改变欧洲历史走向的心脏地带。1500—1800年,东欧迎来新的变化。千百万开拓者在血泪中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决定战局的不再是战马而是火炮,组建国家的力量从马背上的劫掠者变成执笔的文官。三大强权奥斯曼、哈布斯堡、俄罗斯,夹缝中的匈牙利、瓦拉几亚、摩尔多瓦,搅局者鞑靼、哥萨克……近代东欧的边疆,在诸强的权谋与冲突中悄然划定。

本书描述“草原边疆”转变为近代国家的历史过程,书写东欧治乱交替的三百年。俄罗斯帝国如何崛起,近代东欧如何形成,甚至19世纪至今的东欧局势等问题,或许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启发。

章节介绍

序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1570年前)
第三章 混乱时期(1570—1650)
第四章 官僚帝国的胜利(1650—1740)
第五章 边境的封闭(1740—1800)
参考书目
索引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八月的评论

    想不到还有读者在谈论”庞廷欧洲“这个译名,我回忆一下当初这么译的原因:作者在书中有66处是用Pontic Europe这个词,而没有用东欧大草原通常的英文称呼The Pontic–Caspian steppe(原文只有5处使用Pontic steppe),我猜测作者可能有其用意,是有意区分开;再加上我当时查到的其他讲这一区域史的书籍(如《土耳其通史》、《丝路新史》也用“庞廷”音译,所以音译成庞廷欧洲。

  • 长湖镇第一公民的评论

    前言第一句就翻译错了,Pontic 一词来源于Pontic-Caspian Steppe ,即介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东欧大草原,作者以Pontic Europe 来代指这一地区。译者并没有把这一专有名词意译出来,反而音译为“庞廷欧洲”,实在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 吉米·雷诺的评论

    我承认翻译给我搞了个“就这??”的印象

  • 的黎波里智术师的评论

    虽然读的赠阅,也要实事求是讲三点:
    1)译文及格分,一些句子明显看出处理欠妥,读着比较拧巴
    2)整本书加起来不到200页,定价实在偏高
    3)原书出版已近一甲子,很多参考资料甚至是二战前的,在细节上难免过时。当然,本书的“卖点”在于一个宏观视角,审视多瑙-第聂伯地区三百年来的社会转型与权力更迭,因而受学界新进展的冲击相对较小。关于三大帝国(奥斯曼、沙俄、哈布斯堡)的书近年中文新出不少,可自行参阅,了解最新研究,罗马尼亚三王国和克里米亚汗国的更多历史只能去找外文看了

  • 傍槐闲士的评论

    这个翻译太糟糕了,非常不通顺。

  • D12.ZaSe的评论

    写得比较乱,翻译也比较赶工。

  • 自有我在的评论

    东欧在欧洲历史中是被关注较少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这里都是欧洲西部农业文明与亚洲北部游牧文明冲击最为严重的地方,这里就是两个文明的战场,在这片土地上并没有形成特别强大的势力,所以这应该也是这片土地被历史学家所遗忘的原因,而能提到这片土地的时候,更多的是战争。但随着游牧民族战争优势的消退,游牧民族也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农业文明又向着工业文明迈进,世界的格局在发生着改变。而东欧也必然随着这种趋势而发生转变。这也是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主要观点,而他的这本历史著作。《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就是讲述着那个变革时期所发生的历史史实。

  • 小大的评论

    搭配格鲁塞《草原帝国》、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食用,效果更佳

  • 伲凹的评论

    《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之后想再尝试下麦克尼尔教授的作品,此番读罢《东欧:草原边疆1500—1800》,其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一是正文短短158页,视角宏大,其结果便是内容密度颇高,就我自身而言,知识储备少的短板就自然而然显现出来了。二是翻译,虽比前者好些,但依旧有词序读来扭捏之处,加之冗长的定语,需得心中默念默念,才顺得出意思来。阅读全球史的难度在这,其实也未读懂多少,权作开开眼界罢。

  • 沐恭朝夕的评论

    不同的史观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踩一贬一,而是要宽容的让它继续存在

  • 的评论

    翻译

  • 五花王的评论

    成书较早,译笔艰涩,读后会初步对此区域史演变有一纲要性认识。

  • 宸妈碎碎念的评论

    这是一本我时常看得跳脱出去胡思乱想的历史书。1500-1800年这三百年间,东欧地区的草原边疆变迁,是一部殖民史,也是一部战争和劫掠史,农耕文明和海盗活动的发展,劫掠的本能……

  • 格鲁米的评论

    麦克尼尔全球史视野下的欧洲草原边疆,跟他的《威尼斯》堪称姊妹篇

  • 韧勉的评论

    麦克尼尔写作本书着眼于1500-1800年间,中亚游牧的鞑靼人等部族进入东欧大草原之后,由于当地植被的承载能力有限,草场很快蜕化成耕地,使得部分鞑靼人为了生存而采用农耕生产模式,这些受奥斯曼帝国影响的部族政权逐渐出现农耕与游牧混合的生产模式,继而随着农耕生产的不断扩大,原来游牧部族中充当佣人的奴隶群体,逐渐演化成了农奴阶层,后来顿河以西的东欧大平原和俄罗斯的区域出现了大量农奴群体。但也有小部分游牧部族以骑兵群体的形式留存下来,如哥萨克骑兵这种另类,游牧部族在东欧大草原上的生活方式的变革深远影响是草原边疆的消失,使得东欧-伏尔加平原地带的民族育成与政权林立形成了如今的政治格局。 | | 本书翻译的确问题不小,比如其他豆友指出关键名词东欧大草原,音译成了庞廷欧洲,影响理解。还有连词使用重复匮乏。

  • 挑食小猪猪的评论

    作者在这本小书里借由东欧草原的开拓史,叙述的却是奥地利、俄罗斯和奥斯曼三大帝国的体制演变。作者很明确的说明了,在15-17世纪,一种由官僚机构和常备军支持的国家机器开始压倒了一切旧的帝国,对于许多落后国家而言,他们的统治者可以仿制出一支现代军队,但他的臣民们注定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

  • 一卷残书惹夜归的评论

    由于东南欧的碎片化,这一特征不仅在历史上如此,在现实中更是有增无减——故而对其历史充满陌生感,相关概念较为生疏,致使阅读过程并不是太流畅。有意思的是,在主权国家和民族国家概念确定以前,俄国、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其实也是一种“有边疆,无边界”的状态,帝国的力量——以农民、官僚、军事、宗教为主要内容在草原边疆或进或退,进而形成现在东南欧地区宗教、历史错综复杂的状态。本书其实主要讲述1500至1800年,庞庭欧洲这一地理版图从边疆到边界,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过程。

  • kevinou的评论

    收到赠阅很开心,但阅读的过程颇为痛苦——一则近来颇多烦心事,无法静心,二则原本对本书涉及的疆域一无所知,作者又偏好长句,读来费脑筋。作者以宏观的视角,综述三百年间三个帝国的体制变迁、势力消长、人群来去,为此地纷乱的历史梳理一个脉络。

  • 穆霒的评论

    见过不给地图的,但给的地图这么写意我还是第一次见……

  • 煎茶的评论

    时间跨度长,涉及国家和地区多,又是欧洲历史上经历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信息量很大,有一定阅读难度。文字翻译腔比较重,很多是按照英文原文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