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语录
作者:胡文辉 编
分类:文化
ISBN:9787532179381
出版时间:2021-8
出版社:后浪丨上海文艺出版社
标签:
陈寅恪
历史
学术史
文化
经典
陳寅恪
文学
读书
内容简介
原汁原味 ,具体而微,呈现一代史家的学术世界
史识诗心, 古典今情,还原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
☆编辑推荐
◎学术丰碑,道德楷模
陈寅恪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学习陈寅恪,对于读者治学、为人、处世均有深刻意义。
◎汇辑零金碎玉,尽力广搜博引
本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种旁人的记录、回忆中广搜博引材料,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附录诗作,以凸显陈寅恪的史识和诗情。录文不避重复,着重将零散材料汇辑一处,并逐一注明出处,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
◎依据权威底本,还原学术风貌
本书在选录时注重校勘,除依据权威的陈寅恪作品版本外,还参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写本或手迹做了校订,尽力做成一个可靠的摘录读本。这个读本不仅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也努力还原陈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陈寅恪作为一代中国史学巨擘的学与思、言与行。
◎突破阅读门槛,方便通览领会
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均以文言文写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体竖排形式印行,阅读门槛比较高。本书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内容精炼,编者又加以适当的按语进行注解,有效帮助读者突破陈寅恪著述的阅读门槛,方便通览、学习、研究。
▎内容简介
《陈寅恪语录》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对于陈氏讲课的记录、关于陈氏言谈的回忆中选录文字,以编者个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谓竭泽而渔。选录内容侧重适合“语录”的通论,更加突出陈寅恪的史识。录文不避重复,相反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本编所选录文字,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并选摘陈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诗作,逐一注明出处,简体横排,以期更好地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还原陈寅恪的精神风貌,方便读者阅读、学习,真正领会陈寅恪的学与思、言与行。
章节介绍
编选说明
引用文献及其缩略语
治学方法
文明与社会
历史•种族
历史•阶层
历史•文化
历史•其他
文学
自述与回忆
附:诗摘
后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文在兹的评论
选“我将来死后,一本书也不送给中大”一句做结束,是何居心
-
隨安室的评论
本不欲一观,以装帧(抄稿作封面,又加半透明之书衣,极可爱)故购一册。号为语录,实则主自专门著作辑出,本非语录体例,宜作学案之资料,然撰作金明馆学案,又非胡氏所堪任。金明馆殁既五十年,版权公开,遂令家人素来之持守化为泡影,先出简体横排本,今又出语录册子,皆负金明馆遗志。其简体本尚不论,其语录竟成何物?胡氏以此种恶俗加诸金明馆身後,犹沾沾自喜为其功臣,《后记》(此文拉杂萎弱,亦大劣,而附骥尾于语录)曰:“这确实让我觉得骄傲”,异哉!
-
清风不堪酬的评论
“语录”一般指的内容是口语,若是这本书专注于搜集师友回忆等文章里面散见的陈寅恪言论倒是符合“语录”的定义,书中一半多是其作品摘抄,体例上看近乎“学案”。然而编者一方面没有搜集语录的能力,一方面没有撰写学案的才华,只能从两项中各取部分只言片语,攒成一书,名曰“语录”。
这种生吞活剥式的编辑产品,其理想受众,与其说是对陈寅恪学问感兴趣的人,不如说是《围城》里那个督学或者急需名人名言填充八股文的高三学生。
至于其出版是否符合陈寅恪生前愿望、点校与注解水平是否高明,倒是次要的问题了。 -
三清喵的评论
倘若无暇纵览陈老文集,那么常读这本语录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硕士阶段,平时吹牛或临文装B的必备工具。博士阶段,还是通读吧。今人一贯称道新材料,然而陈老有云“必定旧材料很熟,而后才能利用新材料”(36页);今人一向推崇宋文化,然而陈老亦言“李唐为中国文化之最高峰”(51页);今人素来征引先生“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其实后文强调“而宋代史家之著述,于宗教往往疏略”(61页)。其主张“宗教与政治终不能无所关涉”(56页),可惜迄今尚是“有教无史”或“有史无教”。其认为“有宋一代文化,乃南唐(包括吴越)文化之扩充”(169页),孙克宽、饶宗颐则补充西蜀,诚宋史之“北方五代化”与“南方九国化”两大渊源也。期待胡氏增补“反陈寅恪语录”,对比阅读,效果更佳。顾颉刚语录、钱穆语录等,也应该提上日程嘛。
-
宋希於的评论
多谢编者胡文辉先生对后浪的信任。这本书具体的编校工作是我做的,过程不轻松,但因水平所限,仍有(也已经发现了)编校未处理妥当之处。希望大家读后随时指教,俾再版时修正。
-
Tagesschläfer的评论
此书搜罗详赡,编排合理,构架精当,未来中国读书界对陈义宁的理解,必将受此书之影响,而成一部重要文献。古者善抄书能成一书,胡氏之功有近于荀悦、袁枢之处。此书封面设计极为精心,可惜页码多、纸质硬、开本小,致使执持费力,易使书帙变形,如能改成精装则大善。义宁论史,种族、阶级、文化以外,地域也是一把重要的解剖刀,如能在“阶层”与“文化”间加列“历史·地域”一目则更佳矣。
-
Lexiphanes的评论
语类分别,精妙可喜。胜似一部《陈义宁传》。
-
晓林子悦的评论
读到最后,但觉满目酸苦,而傲骨嶙峋。
-
海上心史的评论
这个书感觉编得很奇怪,前言和后记更奇怪。大概是因为陈的版权期过了都来吃他,如果真的能做成学案那样也不错,但是这个样子真的有点吃相难看了。
-
若存的评论
1950年致吴宓:今日四海困穷,有财力足以济人之急者皆已远走高飞,而《儒林外史》中作八股之徒触处皆是。(266)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长期从事陈寅恪研究的胡文辉老师编选的一部陈寅恪先生的语录选集。所选语录,全部出自陈先生自己的作品与身边人对陈先生的回忆实录等一手文献。其编选的问题意识,大致是突出陈先生治史、问学、知人、论世等方面的心得精华。相比于陈先生自身作品的相对专业与艰深,这样一部语录选集,是大众学术读者相对系统地了解先生思想的一部门槛较低的作品,但同时,得益于编选者的学术眼光与严格的版本学意识,本书也可以成为有志于系统了解、阅读、研究陈寅恪先生的读者的一部上佳的入门性和指南性作品。值得推荐。
-
萌古子的评论
為何是簡體橫排?這得到過陳先生准許嗎?
-
不舍昼夜的评论
这本语录的价值,依读者对陈寅恪的了解程度而异。专业研究义宁之学的人,可能会感到搓火。对陈寅恪的了解为零的人,当然也不必读。最适合的是读过《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许多著名论文(不管读没读懂)、熟悉陈的身世、但因为专业的限制而没有读过他专著的那一大批读者。比如我看完这本语录之后,就有立即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动力。仅就这一点,我觉得这个语录就很成功。另外,这本书将陈氏对同一主题的论述收集在一起,所以有一点concordance的意思,很适合预习和复习。
-
后浪的评论
依据权威底本,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 ,还原一代史家的学术风貌
-
一灯续日月的评论
书中大多都知道,不少可以随口说出,算是重温一过。陈氏有浮于表面之议论,也有治学之真方法,这本书自然都是前者。后者也不能简单以考证目之。陈氏的议论也要结合他的研究来看,不然只是走马观花。议论如他所说或有时而不章,或有时而可商,唯治学之真方法今日也不过时。余英时看历史心中藏有一部近代史作对比,陈研究历史则自有近代史与明末清初史作为根基,明清遗民又往往遥相呼应。陈论中古世家升降无疑受晚清新旧兴替影响,旧世家以道德自矜瞧不起新学生。论关中文化本位,又受共党影响。且早在二十年代就认为收功常在西北,此后历史发展也成为这一看法的注脚,决定了他自身的选择。陈论嵇叔夜、阮嗣宗之清谈,无疑又受方以智等人逃禅影响。或许民初也有其事。也可见陈氏考证钱柳姻缘渊源所在。论韩愈、李唐称臣突厥之类更不必说。
-
姬流的评论
我不是义宁粉丝,我觉得这种语录形式挺好的,没啥冒犯不冒犯的。
-
kempis的评论
门外汉未忍逑去,或自门隙中窥探,或翘耳凝神,企图听得一二语。知陈先生所讲为西晋清谈。陈先生曰:“清谈可分二期,前期在西晋初年,为政治斗争方式之一种,东晋则为名士之清谈,所言不及于民生的事。
“世之言清谈误国者,皆不知是谁误国?当时在位大臣重清谈,贻误荒疏其责任,自然有误国政,至放山林隐逸,旨在批评朝政,确有一种好处,并不曾误国。”
“魏武帝深恨清谈,一如其他帝王深恨自由的言论。曾经多方伤害清谈之士,并没有成功。迨司马氏执政,对清谈作更进一步的摧残,使许多文人,不能再谈政治,而只好去谈一种反抗现实的老庄哲学,以及无关政治的文艺。
“清谈之士为避免杀身之祸,乃不得不遁迹山林,大谈其玄旨。而其他等人,虽有些自以为是儒教的,也帮助司马氏夺取政权。故当时清谈之士,不得于上,而自有其不可掩没之声誉在。” -
EREIGNIS的评论
简体横排根本就不是这本书问题所在,如果真那么喜欢繁体竖排为什么不读台湾省的书,为什么不去看三联那套陈的著作集?他都去世52年了,都过了著作权保护期了。这本书的问题在于它根本不是“语录”,更像是著作摘抄,最后放了陈的诗让我觉得是在充页数。陈寅恪虽然是被过度渲染的学术神话,但也不是能让胡文辉这种搞什么点将录的人可以评判对著作随意剪裁的。
-
韧勉的评论
胡文辉觉得陈寅恪的史学成就有两方面的长处:一在于考证,即所谓“发覆”之学;一在于通识,可谓之“大历史”之学。因体裁的关系,这本语录更多呈现的是后者。作者择取陈寅恪著作中的经典结论、其亲友学生回忆录中对其金句的记录,从言谈中重新建构陈寅恪的思想育成,方便大众一窥其思想精华。
-
飘来飘去的评论
作为一种索引未尝不可,就当作一本工具书,也挺实用的。目测陈寅恪在知网论文中的出现频率会高涨一波,只是希望引用者可以返诸原文,切勿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