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木王Epub+Pdf

桤木王

作者:米歇尔·图尼埃

分类:小说

ISBN:9787549635337

出版时间:2021-7-24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标签:
法国文学 
米歇尔·图尼埃 
小说 
法国 
外国文学 
文学经典 
文学 
龚古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 王小波推崇的文学大师!

◆ 我们的命运与归宿,都写在了《桤木王》的寓言里!

◆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一本全票通过作品!

◆ 法国销量超400万册,读者心中的“神书”。

◆ 影响了中国文坛一代作家:王小波、莫言、毕飞宇等都爱看图尼埃的作品。

◆ 被誉为与诺奖得主格拉斯的《铁皮鼓》相媲美的杰作。

◆入选专刊世界名著的文库与书单:《七星文库》《西方正典》《理想藏书》。

◆一本思考密度、象征意义和信息量极大的寓言式小说。

◆改编电影《乱世启示录》,由奥斯卡奖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著名影星约翰·马尔科维奇出演。

内容简介:

桤木林的沼泽中挖出一具沉睡千年的古尸,

人们以歌德诗歌中魔王的名字称呼它:

桤木王。

—————-

一个吃人的魔鬼,出没在时间的黑夜。

我是迪弗热,一个法国汽修厂老板。人们叫我“吃人魔鬼”,但我只是一个躲藏在大众之中的无辜之人。我充满柔 情,可世界却邪恶,背信弃义。你看到那充满意义的征兆背后,无处不在的恶了吗?在这个魔鬼主宰的时代里,一切都“倒错”了。

而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灾难的根源,就在他们每个人身上……

···························

✶我自幼就喜欢读小说,并且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写小说,直到二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图尼埃的一篇小说,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发现,我曾经放弃了写小说,有整整十年在干别的事。——王小波 《我对小说的看法》

✶《桤木王》是自普鲁斯特的作品出版之后,法国最重要的一本书。——《纽约客》

✶“桤木王”,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性的悲剧,它已经远远超出了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超出了人性与魔性之间的永恒冲突。——翻译家许钧

✶我很喜欢《桤木王》,图尼埃在人性之恶面前的冷峻让我震动。——毕飞宇

✶外国文学作品中,我喜欢法国作家图尼埃的《桤木王》。——池莉

✶我还喜欢图尼埃,他的小说《礼拜五》以及《桤木王》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王跃文

章节介绍

一 阿贝尔·迪弗热用左手写下的文字
二 莱茵河的鸽子
三 极 北
四 罗明滕的吃人魔鬼
五 卡尔滕堡的吃人魔鬼
六 承载天体
在善恶之间:人性与魔性的交织与倒错
——再读《桤木王》(许钧)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亦孫的评论

    绝对值得再读与慢读的一本书。寓言嵌套寓言,故事看似离散,但每一句话都有联系,都能在过去和未来中找到对应的意义。主人公相信一种一切皆为征兆的哲学观,在此之上还有恶性倒错与承载之举。图尼埃把坠落的美妙,人性中嗜血的本性,对天真的保护欲描写得极好。而最迷人的是看主角如何在每一个事物里置入他的世界观,一步步看一个本质善良的人成为“吃人魔鬼”。如同启示录一般宏伟深刻。

  • 吃屎女孩的评论

    封面手绘很立新意!说封面丑是不是习惯了书的刻板规格,热爱经典文学不代表观念秉持守旧,作为一名有品德的读者,没有受邀参与新版设计,作品的浓度没有改变,与其声嘶力竭不如闭嘴看书,谁又能否认图尼埃不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呢?果然文学是没有限制的,小说维度之丰富令人惊讶,这是另一种角度的反战文学,没有一丝暴力、恐怖与血,但哲理、深度、寓意全都表达出来了。

  • Ygoijgoöl的评论

    封面很有艺术感,好看。把喜欢的书再读几遍:)

  • alain.proust的评论

    竟然刚好在五年后的同一天重读完了!重读也依然是满满当当的五星。鹿角是男根神而马臀是肛门神,德语是堆放的卵石而法语是黏滞的流体,仰卧形同死亡侧卧比拟新生而俯卧朝向大地,作为人的小男孩可以被拆解成一个由两瓣身体拼合起来的事物,失去了精气神的无头尸体更具有身体原型的重量……迪弗热擅长凝视身体的细节,沿着形象的轮廓描摹哲思的金线,它超然于俗世伦理,也必不能被善恶人魔所界定,它密密麻麻地缝进形象隐秘的褶皱下,不断缠结环绕,指向遥远的六角金星。

  • 的评论

    4.5 二战的背景在暗处,一切都在征兆与象征中。修道院学习生活、战争中的信号鸽、战俘生活、林间狩猎、纳粹政讯学校里的小学员,一切都是象征,像优雅有力的信号鸽、失明笨重的驼鹿、排泄与承受的马,集中营的头发,遥远的加拿大,万物都可这样死亡,都可被侮辱与摧毁。

  • Aaron的评论

    阅读《桤木王》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并不容易。图尼埃把他的哲学思辨融入了文学创作之中,用寓言的形式,用小说主人公迪弗热非常零散的日常状态,用他的心得感悟,串联起了整本书的框架。他并不像我们绝大多阅读的小说一样,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作者把哲思根植于各种生活日常之中,而正是这种不连贯的生活日常成了这本书的主体,即不惊心动魄,甚至有一些部分还略显乏味。但这才是日常生活的本质。

  • 夹心饼干小难瓜的评论

    第一章日记式文学太绝了,全文是由许多生活小事拼接起来的,避重就轻地展现了二战时期的人类生活图景,在慢节奏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是一本值得细品的书,但不知道是不是情节过于零散,我一直没能摸清楚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一会儿这个感觉一会儿那个感觉。或许寓言式的文学就是这样,主人公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个人。

  • kiki204629的评论

    在读《桤木王》的这两周,我的周围发生很多事,有些事情也颠覆我的思维,补看了电影《铁皮鼓》,同是二战时期的故事,和这本书倒是很应景。恶性倒错是一种混乱颠倒的价值观。某明星拜鬼事件,对杀人犯的变态崇拜,内些战争罪人名字标在牌上供人敬仰,简直无法理喻。书中的主人公迪弗热,就身处一个倒错的时代,成为一个倒错的人,即使他一直在控诉这价值观。唯有魔鬼才敢挑战魔鬼,恶性倒错让善良的孩童成长为魔鬼,如果不去纠正倒错,最终结果只有消亡。

  • 雪深蓝的评论

    “由思辨到小说,应通过神话提供给我”(《圣灵之风》)图尼埃的自述是分析《桤木王》的一个重要锚点,神话在此以精悍而流畅的叙事体展开,酷烈的战争背景则被统摄于迪弗热超理性的直觉之下,琐碎的日常由此转换为启示性极强的寓言。15岁的希特勒青年团员被杀那天夜晚,年轻同伴们悲哀的歌声已预言了此后欧洲的破碎。最触目惊心的并非图尼埃这样的无名之辈如何在战争中变成魔鬼,而是人性中的善恶分野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清晰,正如圣皮埃尔宝座上早已落下的那道撒旦魔影。

  • 木由的评论

    二战背景和抽离的叙述让我找回了看塞利纳《长夜行》时的体验。米歇尔•图尼埃避而不谈战争,反而将关注点放在琐屑的日常,带来几近病态的解读。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既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又使人可以从客观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每一段经历都仿佛精巧的寓言,语言却平实到几近带有恰克•帕拉尼克式的赤裸。「负载基督的巨人」有着纳斯托尔的五官,备受珍爱的信鸽葬身友人腹腔,拥有二十二根叉角的鹿王死于非命,每年德国民族都将一代孩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元首,“加拿大”是避难所亦是是奥斯威辛的噩梦。瞎眼驼鹿般的主角在冬夜摸索穿行,最终也成为了用孩子的无辜作为伪装,获得宽恕的恶魔。可是啊,「生与死,是一回事。痛恨或害怕死的人,也同样痛恨或害怕生」。时位移人,神性与魔性在人的身上交织,人生本就是一场盛大的寓言。

  • 伲凹的评论

    左手写尽吃人魔的倒影,神话虚构填充进魔性的世界,深刻的人性勾描,左右颠倒,我喟叹于他的隐喻,象征……什么坠落,承载,孩子,命运,倒错,叙事文学游戏实在是加剧折磨(惊了)。黑暗破碎的世界里,纯洁的渴望带来的危险诱惑,真的能颠覆善良。

  • 夜夜夜猫子的评论

    一个吃人的魔鬼,出没在时间的黑夜。人们以歌德诗歌中魔王的名字称呼它:桤木王。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个意向来叙述的,讲的确是一个善恶倒错的故事,当普通人成为恶魔,当恶魔本心为善,错的到底是这个人,还是这个世界呢?很难回答。所以说,“只有在迷醉的情况下,生活才是可以忍受的”,这一生,我们自己能做主的时刻,又会有多少呢?我不是个宿命论者,但却相信现实有一双魔幻的、翻云覆雨的手,我们都在尽可能为自己寻求一份庇护,安于此便可乐于此。

  • youxia的评论

    一笔连成始与终。
    这是一个践行命运的故事。
    我们生来就是在践行自己的命运。一步一步,记录,感知,最后达成圆满。

  • 不喜欢紫外线的评论

    本来读之前会有些忐忑 因为二战 反战这个题材实在是被太多文学影视作品所演绎 但这本书以纳粹分子的视角带来了全新的诠释 并不像战争与和平那样大段的哲学思辨而是用寓言的方式 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娓娓道来 虽没有西线无战事那样大量战争现场的描写 却处处揭示了纳粹的血腥与残酷 主人公从一个备受欺凌的普通人到狂热的种族主义者的转变让人不寒而栗 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这本书的寓言依然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 警醒我们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自处

  • 奇诺的评论

    再版了,这封面够diao……文字也够diao,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法国长篇小说

  • 林浮云的评论

    图尼埃作为新寓言派代表人物,忠实于歌德《桤木王》寓言诗的同时,将自己的哲学思辨与法兰西血液流动着的浪漫相合,完成一次《桤木王》二战语境的移植。即便在这样复杂的写作方式下,图尼埃仍保持着节奏,在理性与主观之间自然游移,文学价值而言便已是稀世珍宝。鹿角的男根学,马臀象征的肛门,图尼埃在桤木王之中所展现的首先是自己对于符号,隐喻的把控与再注力。左右手写作的动机与差异,德语的匍匐大地与法语的浪漫嘶哑,魔鬼与上帝,迪弗热与桤木王……在这些地方显现出的是图尼埃二元对立写作模式以后的不断消解,最终得出非二元的答案。金色传奇中那个背着耶稣过河的巨人与迪弗热在沼泽泥地中背着心爱孩子过关的遥相呼应,卡尔腾堡剪下的孩子头发与奥斯维辛的女人头发,我所看到除却寓言,更是对于魔性与非人性的批判,对于人本的怜悯。

  • 馬永權¹⁸⁹²⁶¹⁹⁸⁸的评论

    读过2000年的版本,也是许先生的翻译,真是一本好书,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 陆辛的评论

    比希摩特终于遇见了上帝,并在解救中倒错性地领悟到了救赎,他终于逃脱了天命,并将纳斯托尔那暴力的庇护牢牢囚禁于内心深处…

  • 白云千载的评论

    这本书被誉为与诺奖得主格拉斯的《铁皮鼓》相媲美的杰作。但感觉我能看懂《铁皮鼓》里面的大多数隐喻的出处,而这本书里面的隐喻埋藏的更深一些。但是,这毫无疑问就是一部佳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第四、第五章关于吃人魔鬼的描述。还要再多通读几遍全书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中深刻的内容。

  • harmenyinn的评论

    当撒旦变成上帝,人类善恶倒错的寓言。远古的古尸、魔王的神话、负载的故事在现实中不断回响,仿佛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有永恒的时空观。人类的恶行越恐怖,动物的生命就越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