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视
作者:[加] 彼得·沃茨
分类:小说
ISBN:9787547739792
出版时间:2021-7
出版社: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标签:
科幻
科幻小说
小说
理想国
加拿大
神经科学
文学
内容简介
★人类最终的进化方向到底是什么?如果唯有摒弃自我意识才能在茫茫星海中生存下去,这是进化还是灭绝?雨果奖得主彼得·沃茨代表长篇,近十年硬科幻领域集大成之作,获加拿大极光奖、法兰西学院科幻文学翻译奖、日本星云奖等诸多科幻大奖。
★重新定义人类与异星的“第一次接触”,打破历代作品中千篇一律的“外星人”形象,直接对生命形态发出拷问。以严肃文学的写作手法、科幻冒险的起伏跌宕,探讨存在与意识的终极命题。
★十年全新修订版,特别收录作者专门提供的《上校》《零和》番外中短篇二则及完整版后记,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故事线和书中关于自我意识的讨论。同系列续作《模仿》即将于年底出版。
◎ 内容简介
2082年2月13日,65536个外星探测器包围了地球,初时它们如同镶嵌在大气层中的无数个黑洞,其后它们一起燃烧殆尽,引发了地球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所有无线电同声共鸣,每一架红外线望远镜都只能看到一片雪花。一场短暂的、明亮的,来自不明生物的窥测。
地球方面探测到信号的来源,先后派出三支队伍前往源头——海王星轨道附近柯伊伯带上的一颗彗星,本斯—考菲德进行勘测,前两支队伍均为无人探测器。在第二波无人探测器即将靠近时,星核中埋有人造仪器的本斯—考菲德爆炸了。
天火坠落两个月后,包括主角在内的第三支探测队出发,途中爆炸的消息传来,飞船自行改变航向,载着船员前往大朝型星体大本。
船员们陆续从星际旅行的休眠中醒来:一个拥有四重人格的语言学家;一个以植入机械设备取代五感的生物学家;一个战斗指挥官;一个吸血鬼;以及一个综合家——人工去除了一半心智的拓扑信息观察者,作为向中心汇报情报的纽带。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战斗还是谈判?他们能否解读外星生命的密码,揭开天火坠落的真相?
◎ 媒体推荐
沃茨在这部令人激动的科幻小说中探索了意识的本质,将迷人的外星环境与引人入胜的战斗完美融合。他对我们所熟知的异星接触题材进行了令人战栗和本质性的颠覆。——《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彼得·沃茨掌控了第一次接触的核心并将其粉碎,最终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撼又充满创意和警示的杰作。这是一部罕见的、可以为科幻小说创作开启全新篇章的作品。——加拿大科幻小说作家卡尔·施罗德(Karl Schroeder)
彼得·沃茨的外星人既不是有着奇怪外表的人类,也不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怪异组织——它们是新事物,而且无限地令人不安,这迫使我们面对有关意识本质的难以置信的可能性。强烈推荐。——雨果奖得主、《末日奇点》作者查尔斯·斯特罗斯(Charles Stross)
章节介绍
1、盲视是作者[加] 彼得·沃茨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 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朝颜的评论
明明是个硬核到炸裂的故事,字里行间还埋伏着各种文艺的小陷阱,稍微走个神就能错过的那种。比如切尔西打给席瑞的最后一个电话,比如卡律布狄斯计划的始末,比如贝茨作为作战指挥官存在的意义。“血肉讲述给机器的回忆录”,沃茨自己的概括真是太合适了。真正的科幻不是什么传递人性光辉的工具,真正的科幻本身就是人性,哪怕是在扭曲的机械、算法、进化法则里挣扎动摇最终选择放弃的,那也是人性。血肉会消亡,机器也许会不朽,但是凡有所见所得所感,都是血肉留下的,不是机器。就算最后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曾经被人记住过的也是血肉不是机器。
-
grassdog的评论
看了后记和两篇番外,如果说费诺文奇是上个世纪的超前沿,那沃茨就是这个世纪的了。沃茨的文风堪称喷射式掉书袋,不仅是科技设定,连剧情陈述都带有打哑迷式的半连贯性(有可能是翻译的效果),读起来的感觉像是和沃茨本人在赛跑一样,读过《盲视》后会比较适应,后记中的文摘引用目录是一大宝库,有兴趣的可以继续阅读。
-
makzhou的评论
等了很多年的完整版,非常好。小说正文我只匆匆扫了一下(读了太多遍了),应该是修订了脚注,正文没变;然后原书后面的文献部分也一并翻译了,非常用心(扯一句,Watts引用的大部分不算主流科学,我读了几份他引用的文献。但确实非常好玩)。附加的两个短篇其实需要一点背景才能理解,《上校》的故事发生在《盲视》之后,为续作Echopraxia做了铺垫。而《ZeroS》(中译《零和》)则接着Echopraxia,据说会接上「尚未出版的」同宇宙第三部小说Omniscience。Watts本人的在这整个系列里的核心关注依然是意识(身心二元论,以及很多非主流构想)和理解,我已经在豆瓣上吹过很多次了,快买了读吧!最后,祭出粉丝自制电影预告https://youtu.be/VkR2hnXR0SM
-
亦非的评论
“是沉浸于大脑无穷的递归与模拟,感受艺术、共情、美德带来的愉悦,还是抛开自我意识的束缚,成为进化程度更高的物种?” 就算我是怪胎,也有和我一样的怪胎,世上最好的相遇不是人与书的相遇,而是书让我认识你们。
-
書淺的评论
想像,你被毫無準備地丟進未來世界。到處是陌生的信息:有直角排斥反應的吸血鬼?選擇把意識上傳到天堂的母親?用螢火蟲勘測地球的外星人? ……這就是閱讀《盲視》的第一感覺。這是一個被完全設定的世界,而你,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沒有人會耐心地給你解釋設定,沒有人會把社會人物關係都給你捋清楚,角色們講話時才不會顧及著幫你做名詞解釋,主人公在思考時也不會考慮專業術語你到底懂不懂。這絕不是一本容易讀的科幻,但它卻是一本好看到讓你一直渴望下一頁的科幻。如果你也看過太多打著「燒腦」旗號卻覺得「完全沒有被燒到誒」的潮濕助燃物,那麼試試《盲視》吧。
-
yezI的评论
理宅铁憨憨,虐待文科生狂魔。一边感受智商被吊打,一边拍手称绝。着迷。
-
王小一的评论
这是我看过的最硬核的科幻,没有之一。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这是个大佬,但是我看不懂。”
书中有大量而专业的术语,第一遍读起来慢,而且不流畅。在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思考文明的交流(比如梦想中的地外文明交流就只是一间鸡同鸭讲的中文屋);你也可以看到人类发展的抉择(人造人、杂合人、天堂,还是落后的基准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是否需要意识(或者理解为交流与自由意志)……
然后我再来看了第二遍,才看到作者在看似冰冷硬核的故事里埋下了多少温情的种子。
想象你是席瑞·基顿。 -
校长的评论
新版。纸张柔软,无论翻到那一页,平放着都不会自动卷缩,翻阅极度舒适。封皮黑白新封面,一改旧版过份缤纷的彩色漫画感,就是一个真正的罗夏:你想象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内封更加绚丽,黑白的绚丽,有点老杂志的味道。翻译:比上一版更流畅,终究是找回了科幻世界译文刊那种原始的生猛又冷酷的质感——那正是真如主角无情的流水账口吻说出来的悲剧故事。不过某章前句的某个词,还是再一次骗过了译者的眼睛。故事:十多年了,它始终还是一本冷门的小说。尽管好像最近热度起来了,短片也拍了,新中文版又补上所有后记,加上两个相关的短篇。连续集都在准备出版。不过它依然不会是个流行的奇怪东西。浪漫,冰冷。无限的幻想力,被一波波硬邦邦的科学理论绘画成形。这是一个我最想写,却永远也不可能写得出来的故事。
-
大风起的评论
看此书就像在一条充斥着高科技字眼儿和无数逼王对话飞沫的河流中逆行,所有不以故事表达为目的而是为了唬住读者的小说都是耍流氓。
-
台村光夫的评论
不算太友好的阅读体验,整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作者通过咀嚼几十上百篇科学论文试图理解的意识是否是进化中昂贵的累赘。
-
小裕裕的评论
想象外星文明,想象几万个萤火虫从天而降,是你疲惫生活中的短暂逃离,抬头看一看星空,关注整个人类,而不是手头的表格,明天的会议。
-
奔葬之人的评论
非常精彩的构思,这本小说在自我意识议题上的探讨都不能很笼统地称之为“掉书袋”了,简直是作者在借科幻小说发表长篇论文,虽然作者在技术细节上的追求有点过火,离经叛道了点,但我认为小说整体并没有偏离“科幻即人性”的轨道,还是具备不错的文学价值的,其实小说在其他部分的语言充斥着理工男的幽默,其实没圈子内传得那么难啃
-
桃子的评论
我一直觉得我写的不足够好,我不知道原因。而我分明有感知能力的,小虎写的东西常常叫我激动的手舞足蹈,写得太迷人太可爱太让人怦然心动,好像经由小虎的眼睛,我才更为真实的看到了星星,橘子软糖和夏天。看到《盲视》我突然醒悟,对,我整个都是瞎的,我写不出来是因为我什么都没有看见,我的眼睛被过往的经历,记忆,体验,知识,以及由这些东西组成的自我意识团团包裹着,我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这些过往的凝固下来的陈腐的东西,我从没有真正睁开眼睛去看。我看不到,于是我也写不出来。
-
陈老巨的评论
有同世界观的短篇
-
小不愣愣的评论
太硬核,以至于看不懂却也停不下来,很适合在夜晚的飞机上阅读
-
Lapseeeee的评论
虽然我一直搞不懂萨拉斯第攻击Siri的动机,但这书真是对我们人类可笑的自尊的一记重击。我非常喜欢Siri这个人物,或许是因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缘故 能在他身上找到我的影子。
-
冰封千里草的评论
希望继续引进更多彼得沃茨的作品,当年在科幻世界读完就一直是我心中最好的硬科幻小说,可惜科幻世界一直没出了,希望你们加油
-
于可欣的评论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