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三文鱼
作者:(挪威)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
分类:文化
ISBN:9787576014945
出版时间:2021-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人类学
社会学
民族志
环境史
人文与社会译丛
anthropology
科普
历史思考
内容简介
三文鱼由来已久。它们早于我们存在,作为一种可靠的季节性资源,一种来自远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它们在近海地区可以被方便地捕获,从而成为了海边人群的生计支柱。我们曾拥有共同的历史,然而近些年来这种历史发展出了新的方向。
本书是关于“鱼的城市”的第一本民族志。基于作者自2002年始在三文鱼养殖业的田野,以多物种民族志的视角检审三文鱼养殖如何成为全球化的水产资本产业。它讲述三文鱼如何成为养殖的动物和如何被赋予情感的故事。这是关于一个出人意料的、正在崛起的产业故事,这个产业已给世界渔业资源的格局带来了巨大改变。随着三文鱼的全球化,这也是关于一种新型生物资本改变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故事。本书重点描述构成三文鱼养殖的脆弱而不可预料的关系实践,以及其催生的多种“成为三文鱼”的方式,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切面如何在三文鱼的旅途中不断赋形,又塑造着彼此。
以往,“它们的”故事在生物学家中寻找读者,“我们的”故事在人类学家中寻找读者,但讲故事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
这本书既是对三文鱼和饲养它们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敏锐探索,也是一封引人入胜的写给民族志的情书,它阐明了这种工作可以扩大我们思考科学和社会棘手问题的界限……这是一部人类学著作,它向所有人讲述了我们的食物系统和被卷入其中的动物,以及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它以一种高超的声音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没有结尾的答案。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个及时的贡献……总的来说,《成为三文鱼》对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进行了详细而有启发性的研究,提供了对照料实践的关键见解,这些实践确实将鱼作为食用动物带到了生活中,并贯穿其间。
——《工作人类学评论》
《成为三文鱼》展现了生活中平庸的一面,揭示了它们令人震惊的陌生感。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追溯了这种陌生感——通过理论、历史、民族志和凄美的个人叙述——来说明人与非人的关系是如何处于我们生活的核心的。
——本-奥洛夫(Ben Orlove),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教授,《变暗的山峰:冰川退缩、科学和社会》的合著者
作者带我们进入神秘的贸易区,在这里,人类和鱼类等不同物种相互接触,并决定彼此的命运。
——罗安清(Anna Tsing),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类学系教授,《末日松茸》作者
章节介绍
图表
致谢
第一章 塑造中的三文鱼
第二章 追踪三文鱼
第三章 成为饥饿的:关于三文鱼场所的介绍
第四章 成为生物群:食欲、数字和管理控制
第五章 成为可扩展的:速度、饲料和时间序列
第六章 成为有感觉的:照料和宰杀的编排
第七章 成为外来的:回到河流
第八章 尾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郑能亮的评论
鸟类是在空气中游动的生物,鱼类是在海水里飞行的动物。养三文鱼就像养水里的肉鸡。作者认为,“驯化”三文鱼是单向的话语,实际上,三文鱼的生成是和人类在历史上共谋的结果。田野调查也不是探索异域的冒险小虎队,使用ANT探索互动的实践。虽然一直在写鱼,但总是能想到人驯化
-
Derridager的评论
区别于将“驯化”视作分类工具(通过历史的分期以显示人类/文化对动物/自然的征服),本书致力于追踪“生成”三文鱼的异质的实践,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与三文鱼的驯化实践,尽可能挖掘这一概念在提供“一种在被破坏的星球上生活的艺术”的潜能。本书的出发点呼应了近来诸多新的学术转向(但在生存意义上,这其实是一种提醒),这可以从频繁对话的研究(拉图尔、约翰劳、罗安清和莫尔等)清晰地看到。借此,非人类如何参与到世界转型过程得到强调,驯化也因此成为一个generative process。此书的副标题本是水产文化与鱼的驯化,现在的译名恐怕会真的被划到水产养殖门类上。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研究可以激发人思考的地方特别多,值得注意。有些地方可以和J. D. Peters对话。
-
南池子的评论
“鱼如何成为情感性关系中的个体”这个问题倒是角度刁钻
-
Grey的评论
还是很感谢薄荷阅读出版的一系列学术黑话浓度极高的著作
作者民族志写得很好,数量化的“生物群”、时间性的考虑、养殖过程的机械操作、动物个体与群体的情感联系等论述都很有启发性
但可能domestication的合理性、动物福利方面的论述,个人觉得一般吧 -
圆圆的评论
端午假期读完,不得不感慨,这本书的角度独特(也有可能我不是人类学专业背景)以及挪威在动物道德方面做出的努力。(把三文鱼纳入道德考虑范畴,其实意味着培训+设备更换等一系列成本,当然这本书不是讲这个。)书中提到的“驯化”,真的很有意思,我们把三文鱼从野生驯化为家养,但是反过来,三文鱼又不是在驯化人类?一开始我觉得还是书名“驯养”更合适,因为意味着一种是双方的情感联系,但是读完发现,还是“驯化”更合适,鱼和其他动物不同,它是一种冷血动物,人类不能从鱼的行为或者表情来推测鱼的感受,除了通过科学仪器,进行一系列实验。所以,这更多是一种人和三文鱼互相驯化的过程。可能因为以前我们家也是养鱼的,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对养殖人被鱼驯化的一些行为和情感都非常有感触。
-
燕麥蠻的评论
…我不知道是翻译不通顺,还是原作者表达的问题…总之,内容杂乱,句意混乱
-
海风下的评论
“成为”三文鱼本质上就是人类对三文鱼的控制和改造。如果说“驯化”是双向互动的,那么三文鱼对人类的改造和影响在哪里?我没有看到。感觉作者说的“实践本体论”完全是一种牵强附会。
-
Jenny007的评论
这本看上去像是教科书的书,却讲述了一个与你我息息相关的忧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