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虑
作者:[英]弗朗西斯·奥戈尔曼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35642
出版时间:2021-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文化史
心理学
文化
社会史
文学
情感
新民说
历史思考
内容简介
“我忧故我在”
忧虑者的自查手册 “时代疾病”的文化指南
以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之手
层层拆解忧虑的魔盒
忧虑,人类精神的隐痛,日常生活的暗涌。本书融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视域,以全新的方法,剖析了“忧虑”这一内在经验。作者从词源学的角度,通过征引其文学表征,追溯了“忧虑”之观念的历史,并从心理学、文化史等角度探寻其深层成因和特质,揭示了在理性主义和选择理论盛行的现代社会中,为何忧虑注定与我们如影随形,以至成为“时代的疾病”。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忧虑对于个人乃至社会的独特意义,并从作为忧虑者的自身经验出发,尝试提出可能的纾解通道。
章节介绍
前 言
Ⅰ 可是唉,你近来这样多病
Ⅱ 哎哟,真是不可思议的怪事
Ⅲ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Ⅳ 请接受我心烦意乱的感谢
致 谢
参考文献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韧勉的评论
文学作品虽然存在虚构成份,但是它其中蕴藏着的情感却反应出其创作时代的真情实感,忧虑作为情感的一部分,在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文化中被渲染着淋漓尽致。在作者看来个人忧虑的根源来源于个体的不安全感的滋生,是个体自负的表现,每个人应该承认自己是存留失败的可能性的,不存在永远的成功。忧虑是一种更容易实现的“爱”,个体用自我需求取代对爱人的差异性认识,甚至通过可怕的外化,使其成为自我需求的延伸。同时忧虑者也跟擅长独处与自我反省,如果个体善于利用忧虑的及积极特质,在心态上也积极起来,那么个体的安全感也能得以满足,并成就幸福人生。
-
晓林子悦的评论
理论规划和目的性太强了。把忧虑换成孤独、寂寞、抑郁等等当代病,写法都可以替换,先解释名词,下定义和分析概念,接着从文学史、哲学史和社会事件里耙梳材料,然后填塞进预备好的框架,就可以成为一部类似的作品。
-
林培源的评论
书名为《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其中关于文学对“忧虑”的表现俯拾皆是:莎士比亚、乔伊斯、艾略特、狄更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启蒙理性——或者是人自身对理性选择的思考促成了“忧虑”的诞生。如作者所言,忧虑和理性相伴相生,忧虑是理性的缺陷、是理性思考的副产品。忧虑并非全无益处,作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或心理现象(甚至它就是人的一种日常状态),它使我们对自身的存在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忧故我在”并非对笛卡尔名言的戏仿,而是实实在在,对人类现代社会状况的概括。为作者纵横捭阖、引经据典的能力点赞,薄薄一小册,翻译极好,雅致而耐读。
-
陆钓雪等待瑶宝的评论
Worrying. 一本文学“无助书”(there’s-no-help-book)。相比“焦虑”一词,“忧虑”更加稀松平常,而“焦虑”令人联想到临床医生的标签,会随时变得极端,令人失能。毫无疑问,本书所关注的忧虑远不及抑郁那么严重,它能融入普通的、正常的,甚至成功的生活。“忧虑”是一种家常的、功能性的情绪,它无处不在,如影随形,而在我看来绝非一种病态。忧虑可以是一种集体情绪,但更常是一种私人体验。个人的忧虑虽然可以诉说,但人们通常都将其默默藏于心里。作为私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能难以相信别人也有这样的经历,继而认为哪怕我们向他人倾诉,他人也难以相信我们所言。忧虑的主要特征就是对于未知的未来,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的未来的担忧。忧虑往往是循环往复的。问题看似简单直接,却挥之不散
-
Rainy Yellow的评论
忧虑的作者忧虑地写了一本书,再由忧虑的编辑交给忧虑的读者们文学的忧虑与现实的忧虑,都是人类的忧虑
-
安德烈大叔的评论
“活在现在”的世俗说辞就是为了逃避更深的忧虑,岂不知忧虑乃理性之副作用,它是痛苦不安的,也注定是思考的、存在的。
-
J的评论
半天读完,一本有意思的小书,捕捉到了自己生活中难以名状的情绪状态。
-
Creative的评论
感谢大伙的摘录,让我能一窥本书的概貌。
-
蝉的评论
对忧虑的解读很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