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切片,1900
作者:雷颐
分类:文化
ISBN:9787564573386
出版时间:2020-11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标签:
历史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
雷颐
晚清
中国
历史与记忆
内容简介
从最高统治者到官僚队伍,再到商人和底层民众,1900年的大清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衰败相,乌云暗沉,山雨欲来。本书就1900年的大清事迹“切其一片”,一片虽薄虽小,但通过对切片的病理分析,意义却未见得轻而浅。清政府对危机的发生起了什么作用,危机产生后又是如何处理的?鸦片战争60年后,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此又有什么影响?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官员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简言之,本书将视角投射在清政府对危机的判断和管控、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中高级官员对时局的判断和应对之上。
————————
◎著名近代史学者雷颐先生新近著作。
◎1900年这场巨大的悲剧,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拉开了 20 世纪中国的序幕。义和团成员、中国民众、大臣官员、清政府及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近代中国无法忽视的一段特殊历史。
◎本书以独特的切片视角,取1900年前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通过具体事迹、个人命运,剖析晚清政治与社会之病理:质朴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用作工具,以圣主为自己做合法性辩护的官场特色,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一再误国,臣子为“圣明天子”做替罪羊……上上个庚子年的病症依然值得认真回顾与深思。
章节介绍
代序
1870:预演
003 / 天津教案与庚子年预演
022 / “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晚清混混陈国瑞发迹史
1900:风云色变
033 / 己亥建储:慈禧的心态与政治逻辑
047 / 社会结构与民间文化
058 / 危机产生与管控失败
084 / 东南互保:革命隐喻?
101 / 绅商崛起
官员们
137 / 1900:大臣都是替罪羊
147 / 张之洞:总督的抉择
163 / 风口浪尖李鸿章
184 / 裕禄:憨直的直督
194 / 袁世凯:庚子动荡中的最大获益者
229 / 奕劻的重用与清王朝的命运
243 / 尾声
263 / 附录 史学家就是翻译家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飞行员的评论
1900的内忧外患,慈禧为首的朝廷进退失据,管控失力,终成大乱。乱潮中义和团被利用又被抛弃,终成替罪羊。大臣们也是替罪羊,鲜有几个通权达变的保全性命。乱作一团,尽没有变好向上的可能,东南互保也是隐喻,全都只为1911-1912埋下伏笔。百姓苦。
-
malingcat的评论
举重若轻之作。上上个庚子年的一组病理切片。天津教案和义和团部分很精彩——仅有正义是不够的,民族主义的正义性,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悲剧性。
-
以明读书会的评论
作者通过对历史片段里社会各阶层的“病理”分析,让读者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一年时间虽短,但视角丰富:清政府、慈禧、大臣、军阀、绅商、农民、义和团……社会各个阶层在面对时代巨变时如何应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发了哪些新的矛盾?晚清社会结构的复杂变化,在这一年中可见一斑。
-
snow的评论
毕业多年,兴趣几经游移,对当初所学近代史关注日趋无多,再度捧读恩师著作,思绪重新被拉回到那个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由于看到后来共和建设成绩的糟糕,以及再后来由革命走向极权,我自己的思路也曾一度被责备激进、“告别革命”的论调所吸引,如今通过雷老师新作重温那场庚子国难,历史的底调再清楚不过:是昏聩的晚清朝廷一步步为自己挖好了坟墓,革命只不过是最后那根稻草。1900年,中国之变到底会走向何方这副牌底已彻底亮明。面对几十年频发的教案,清廷始终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冷静的解决方案,进退失据;一心恋权的慈禧太后因废光绪建新储而嫌隙于列强,遂而发疯,颟顸到借巫魅排外的团民之“气”向八国开战,至令京师不保,东南“独立”,而后仓促“新政”却始终气量狭隘,一步步将改革的空间耗尽,清廷的结局早已在1900这个庚子年注定。
-
饿霸地煮的评论
1900,另一个庚子年。此前三度训政垂帘的慈禧,在顽固派裹挟下,失去了理智,要废掉光绪,她恐惧死后要被人鞭尸。1900,山东爆发拳乱,以降神附体、扶清灭洋为招牌的义和团成为慈禧眼里的民心可用,她向八国宣战,举国目睹悍妇发狂,拖曳国家拽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国以极其悲惨的面目迈入二十世纪。1900,帝后西狩,洋务派大佬张之洞刘坤一联名东南互保,这是清末督抚坐大的后果,预示了辛亥的未来。1900,容闵盛宣怀张骞等绅商崛起,成为勾连中外稳定地方的新力量。1900,袁世凯委任山东巡抚,他雷霆手段抗命朝廷诛杀义和团,又八面玲珑成为慈禧心腹,这个手握帝国唯一新式军队的男人,即将展开他的野望。1900,孙中山看到了机会,清政府背叛维新背叛义和团人心丧尽,他说:中国人心,已觉与前有别。他将成为拳头,砸烂旧世界
-
雁渡寒潭的评论
近代史的通俗写作,雷颐先生非常擅长。除了李鸿章与义和团部分之外,本书中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天津教案的台前幕后。
-
世界的一點的评论
從1900年8月下旬到1901年2月底的半年時間內,清廷內外政策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時移勢變,經過血流成河的庚子劇變和《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確實威望掃地,其「合法性」大受質疑。由一個威望嚴重不足、合法性受到嚴重質疑的政府來行「新政」「立憲」,確實勉為其難,更何況它還受制於「歷史之結」與「歷史的負擔」,雖有種種努力,但其所作所為最終未能滿足時代、社會的期待——大清1911年結的果,其實早就在1900年開了花。
革命者對潮流、風氣的變化最為敏感。「皇權的威信掃地以盡」「革命風潮自此萌芽」,是孫中山的感覺,更是對1900年「中國切片」最準確的病理分析和報告。 -
东夷昊的评论
结合邓文初主编的《历史在此转向》看会更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