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政治与皇权传递
作者:权家玉
分类:历史
ISBN:9787520153287
出版时间:2019-1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标签:
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曹魏与西晋两次皇权传递带来的政治变动,从皇权的交接之际入手,探讨短暂的君弱臣强局面为政治带来的不安。魏明帝托孤与晋惠帝为太子时面临的夺嫡之争,是魏晋南朝历史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皇权传递。魏明帝顾命改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曹魏正始局势的走向,甚至决定了曹魏最终为司马氏取代。西晋武帝时期的太子地位以及围绕皇储话题形成的夺嫡之争,旷日持久,直接影响到晋武帝对于权力结构的布局,对贾充的依仗与放弃和对杨骏的启用,使西晋最终形成了政治和军事上宗王与外戚结合的格局,而这恰成为西晋此后的变乱之由。
章节介绍
绪论
第一章 从许昌看曹魏立国观念的调整
第一节 汉末许昌地位的变迁
第二节 曹魏的战略南移与许昌的地位变化
第二章 高平陵事变前夜
第一节 魏明帝顾命改易钩沉
第二节 魏晋革代与历史书写的困境
第三节 正始局势蠡测
第三章 齐王夺嫡背景下西晋政治的展开
第一节 晋武帝立嗣背景下的贾充
第二节 西晋杨骏一族的崛起
第四章 山雨欲来:八王之乱期间的元康政治
第一节 贾后执政后朝廷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关中起义与关中军镇的调整
第三节 废愍怀太子事件与西晋政局的全面失控
第五章 晋室南渡
第一节 两晋之交司马氏正统南移的过程
第二节 从蜀汉东晋看寄寓政权的“国”“土”观念
结语
附录一 南朝的苏侯神信仰
附录二 《隋书·食货志》与魏晋南朝地税
参考文献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越石—赋扶风的评论
魏晋史真的是已经山穷水尽,凭借传世文献另立新说的基本多为穿凿
-
梦在拉格朗日的的评论
通过皇权传递这一线索串起了魏晋这一段的历史,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取向。总体来看作者对政治史的分析还是比较精彩的,考证比较细致,脑洞也挺大的。尤其是《高平陵事变前夜》一文,认为司马懿其实在景初二年魏明帝遗诏一事中就通过兵变获得了统治权,之后的正始年间曹爽实际是在司马懿的控制之下,最后通过高平陵事变彻底解决了曹魏宗室势力。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分析有点扯,我更倾向于仇鹿鸣的看法,高平陵事变的成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
飞花子的评论
学者们如今用传世文献所得出的新观点,大多只是脑洞更大,推测更多罢了,陈寅恪先生的集团论恐怕并未受到过真正可靠而有力的挑战。中古史领域在陈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同样有解释力和通贯性的基本范式了。
-
吉高由里子的评论
权家玉的论文集 有些识见过于“大胆” 没有仇鹿鸣的扎实平稳 整体阅读体验佳 “寄寓型政权”那篇让我不禁想到了南宋 南宋称都城为“临安” 皇陵为“攒宫” 真是面朝大海 心系四方
-
古典梦话的评论
自诩正统的偏安政权分析建议KMT全文背诵。
-
中世与近世之间的评论
嗯,论文集写出了通史的水平
-
社會主義新肥宅的评论
多为老权硕士期间文章不断修改而成,兼有几篇近年(如脑洞大开的高平陵前夜)和博后期间的文章。阅读体验极佳的政治史论著,钩沉索隐,逻辑清晰,史料可信。最喜欢的一点是脱离概念论述,避免集团对垒这种大而化之的讨论,由此脑洞虽大,却不让人觉着无稽。全书最大的惹人争议的地方,应该是对诸多常见常用史料的批判,其合理与否各自见仁见智吧。
-
隐清的评论
作者从魏明帝托孤和晋武帝太子齐王之争出发,认为魏晋之际政治矛盾的爆发均与皇权嬗位之时“君弱臣强”的紧张局面息息相关。提出司马懿早在明帝托孤后矫诏政变,正始年便已夺大权,曹爽等不过是困兽犹斗的新观点;并重理了西晋政治,晋武帝执意立惠帝,弃贾充等、任用杨氏种下了外戚-宗王恶斗的种子,而贾后在短暂平稳的元康政局后废愍怀太子则直接招致诸王兴兵内乱与王朝的崩溃。
-
潍坊王德兰的评论
第一章写许昌的城市地位升降,指出平吴战争、淮南三叛是维持许昌战略中心的重要因素;第二章将魏晋禅代的时间节点提前至景初二年,通过分析三国志对孙资、刘放二人参与明帝任命辅政大臣之召中的描写,认为司马氏通过发动洛阳宫变开始执掌朝政,并通过史书对政变进行了粉饰;第三章以齐王、武帝-太子一系的政权斗争为中心,辨析了贾充“出镇”及杨峻一族崛起的真实原因;第四章无甚出彩,但作者对于史书对司马遹的褒扬与怜悯保持了警觉;最后一章以蜀汉和东晋为例探讨了流寓政权,北伐、复国诚然是支撑寄寓政权的基石,但也为其套上了枷锁,成为阻挠政权偏安、发展民生的梦魇,甚至沦为了朝臣弄权的借口,作者对诸葛亮、蜀后主的重新评价值得读者深省,有关“北伐”口号在流寓政权中的政治影响力可以另起专著深究。
-
大灰熊的评论
关于司马懿正始角色分析过于脑补不严谨。
-
寥落渐痴为蘅的评论
看样子应该是论文集,之前读过其中两篇,感觉除了脑洞大开的内容,史料运用上平平无奇。定价偏高,五折入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