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读法Epub+Pdf

《资本论》的读法

作者:杨照

分类:文化

ISBN:9787573005687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真正读懂《资本论》,重新理解被遗忘和误读的马克

“每一个在当下资本环境中的人,都应当阅读马克思。”

施展、梁捷、梁文道推荐

—————————-

【编辑推荐】

1. “把马克思还给马克思”:从三个版本、多维度完整梳理《资本论》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为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及其思想一百多年间历经了无数的被误读、神化、扁平化甚至滥用,本书通过整合《资本论》三卷内容,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理论三个维度来为《资本论》和马克思祛魅,还原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马克思——既是为人所知的革命家,更是严谨深刻的哲学家。作者同时毫不掩饰地点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出现的矛盾与未解决的问题,而只有看见和参与这一哲学层面的思考,才能真正明白《资本论》从来不是神话,不是口号,而是方法。

2. “工人都读得懂的书”:“经典摆渡人”杨照讲述四十年《资本论》研读成果

《资本论》伟大,但为什么难懂?马克思曾计划将其写成工人都能读得懂的书,不过那是对于过往的历史读者而言。于当下读者,时空的剧变产生了理解的隔阂,但本书用兼具理性的逻辑和朴实的语言,铺出一条在当代生活与现象中理解和探究《资本论》关键概念与洞见的路,它充满了实际问题:我能否决定工作多久?职业真的无贵贱?这条路不止是为对马克思思想感兴趣或有理解基础的人而造,更是为所有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每个普通人铺设的。

3. “为弱者而写的辩护书”:除了历史的和当代读法,《资本论》还有一种读法

时代变了,还需要读马克思吗?作者指明了两种关联当下与个人的读法,即历史读法——通过马克思理解资本主义如何从19世纪的残暴不仁到如今的慈眉善目;以及当代读法——借由马克思思想来审思自己对工作选择、生活样态以及生命意义的选择。但全书还隐藏着一种读法,它悄无声息地蔓延在作者讲述中,即把《资本论》当做一种思考方式和棒喝之言,借由知识与深思来质疑流行价值、不沉溺于他人给予的观念,若还有余力,关切自我之外的弱者群体——这是《资本论》永不过时的人文之光。

—————————-

【内容简介】

源起看理想的口碑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凝聚杨照四十年《资本论》研读成果。这样一部划时代的经典巨著,直到今天仍有挖掘不尽的思想资源,人人都听过,但很少有人真正读过,现在正是时候,告别课本里的“教条”,跟随杨照,真正走进《资本论》复杂深刻的思想世界。

作者认为要理解现代社会,《资本论》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对今日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仍有着重要的解释和指导作用,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概念和工具。作者从《资本论》的社会环境和思想动机出发,试图还原一个兼具理性和前瞻性的《资本论》,带领读者重新认识它的深刻与趣味。

—————————-

【推荐语】

《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他关于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各种问题的思考都汇聚于此。无论你是否认同马克思,对于他所开创的思想范式的了解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本论》实在是本大部头,非专业人士想把它读下来难度太大,那么,跟随杨照老师的脚步,来体会资本论当中的奥妙所在,就是个非常好的办法了。

——施展(政治学学者)

《资本论》是那种典型的人人都听说过,但很少有人读过的书。今天大家很幸运,有了杨照老师这本书,不用再忍受图书馆的灰尘和霉味,可以跟着杨照老师全面地认识马克思,并且透过马克思和《资本论》来认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我们当下的境遇。

——梁捷(经济学学者)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的认识,其实是跟很多后来对于马克思的诠释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之中不同阶段的成果,相混淆了。而在本书中,杨照老师要给我们做的就是试图去看到马克思原来到底在讲什么。但我们并不是要做原教旨主义者,坚持只去读马克思的原意,书中也同样会讲到马克思的合作者恩格斯以及此后的研究者们不断发扬出的内容,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

章节介绍

引 言 “教条”之外,如何认知马克思与《资本论》?
第一章 导 论
1. 读懂马克思,从第三个版本的《资本论》开始
2. 回到 19 世纪 :黑格尔辩证法正当时
3. 辩证法与异化 :人本来应该是上帝的主宰?
第二章 从经济理论开始,认识马克思的思想与动机
1. 资本主义时期的出现 :劳动者、工厂、货币的异化
2. 重新认识使用价值 :物品和你的关系,是价格决定的吗?
3. 被价格左右的欲望
4. 资本的来历和基本运作方式
5. 马克思的灵魂拷问 :你是作为目的还是手段而存在?
6. 投资所得和劳动所得,根源上有区别吗?
7. 被扭曲的价格,被创造的需求
8. 财富分配的公平与正义
9. 人如何沦为劳工 :被降级的工作成果
10. 当批量生产代替量身定做,后果有多严重?
11. 失乐园的悲剧 :交易的目的和手段,是如何颠倒的?
12. 剩余价值的来源 : G1=W,W=G2,为什么 G1 < G2 ?
13. 卖不出去的 0.7 部手机 : 资本对生产的改造,导致了多大浪费?
14. 马克思理论的后继者对《资本论》的补充
15. 剥削与操控 :如何辨别马克思主义的观念?
16. 老板与劳动者的阶级差异,是必然的吗?
17. 19 世纪的欧洲 :帝国的诞生,学问的分野
18. 追求科学的经济学是否有其内在偏见?
19. 马克思的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的不同前提
20. 卖时间的劳动者 : 为什么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每天工作多久?
21. 老板的地位比员工高吗?员工之间是竞争关系吗?
22. 资本的历史 :钱是如何变成资本的?
23. 利息的“必然”存在 : 钱存在抽屉里,何时变成了蠢事?
24. 资本与债务 :无法实现的承诺
25. 货币 :我们与国家间的债务关系
26. 泡沫经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27. 2008 年金融危机 :为了保住美元地位,中国做了什么?
28.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一): 对人的研究不是“科学”
29.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二): 非资本主义国家揭竿而起,资本主义国家调整行动
30.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三): 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仍在扩张的资本主义
31.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四): 劳动者被弱化的“被剥夺感”与资本家的无偿占用
32.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五): 资本家无偿占用的类别
33. 马克思的预言为何没有实现(六): 我的专利,只值一笔工钱吗?
第三章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历史观
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空想
2. 资本主义是经济系统,共产主义是社会系统
3. 都是劳动者,你为什么不支持罢工?
4. 面对罢工,你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还是劳动者的角度?
5. 如何认识工业化的社会 :社会学的诞生
6. 抛弃人名与事件,从社会的角度重新认识历史
7. 混乱中的清醒者 :“社会学之父”孔德眼中的社会
8. 研究社会就像研究一只猫 : 孔德的“三阶段论”和“社会静态学”
9. 孔德的雄心 :所有学科,都应该隶属于社会学
10. 马克思与孔德的分道扬镳 : 资本主义是社会的终极形态吗?
11. 一个德意志人的观察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漏洞
12.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失去自由吗?
13. 马克思的雄心 :完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哥白尼革命”
14. 《资本论》的副标题有什么含义?
15. “职业无贵贱”,只是说说而已
16. 资产阶级专政 :为什么要刻意地抹杀阶级意识?
17. 无产阶级专政(一): 我的报酬是友谊,我的报酬是学问
18. 无产阶级专政(二):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跟真实的历史是同一回事吗?
第四章 马克思的人道探索与哲学关怀
1.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为什么第一章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 投射论与反转论 : 为什么我们创造了上帝,却成了上帝的奴仆?
3.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 :上帝虽死,但宗教不在了吗?
4. 资本主义培养了新的“人民鸦片”
5. 马克思的复杂论理,要从康德的三大批判说起
6. 部分与整体 :重商主义和庸俗经济学的谬误
7. 稀有性的消失 :资本家和地主的特权,不是必然的
第五章 马克思的文化理论
1. “意底牢结”:“意识形态”是一套画地为牢的系统?
2. 从词义开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3. 当理论作用于现实 :马克思文化理论与新马的发展
4. 马克思所说的是“真实意识”,还是另一套“虚假意识”?
5. 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 :重农主义是怎么兴起又落寞的?
6. “资本的宗教”下的我们,如何找到符合自己利益的意识?
7. 新马克思主义 :困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能做什么?
8. 伪造的“和谐”:资本主义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9. 面对 100 年后的市场经济学,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过时了吗?
结 语 莫忘马克思 :《资本论》,为弱势者写的辩护书

网盘地址:

《资本论》的读法Epub+Pdf

书友评论

  • 曾于里的评论

    马克思并不过时,当然,被误读的马克思除外。还是值得一读的

  • 死女子的评论

    这不就是课程的文字稿吗!哈哈

  • 金大喜的男朋友的评论

    杨照老师,这本我还是第一个读者。

  • 放布朗的评论

    跟《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有差异吗?

  • Stone的评论

    看理想音频节目。马克思在苏L被弄得鹿马难分,即便我们还是有机会看到他的本来面目,读到全本的《资本论》,但如果不先抛掉过去听惯的、独断的解读方式,又能看得出什么?一块红布?

  • 玩偶青春的评论

    看理想音频节目

  • 普通朋友的评论

    杨照的高产和渊博一直让我困惑且佩服。之前读过他写托克维尔的书,总体感觉是不痛不痒,这一本好一些,特别适合对《资本论》了解不多的读者。我的阅读体验是最好完整读一遍,因为单独读其中一章会觉得过于浅显。但这也体现出这本书不适合更严肃读者的一面,因为它没有结合文本谈。

  • Wittgel的评论

    音频。

  • 无有为的评论

    非常遗憾

  • 音乐派的小飞的评论

    回答下各位两个比较关心的话题:
    1、这就是看理想音频课程的文字稿吗?
    这本书的基础是杨照老师在看理想的音频节目《你好马克思》,但绝不是单纯的节目文字稿,成书经过编辑梳理结构上更加清晰和有逻辑,而且杨照老师也做了整体的修订和调整。

    2、这本书和《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有差异吗?
    《浩劫》主要是老师谈资本论的哲学部分,《读法》是全面谈了马克思关于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想内容,体量大概是之前的4倍。这次看理想的课程以及这本资本论的读法,可以说是杨照老师全面的一次资本论解读。

  • 胡小猴的评论

    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摇头,疑惑,大摇其头。马老师既不是专业的经济学家,也不是专业的政治家,但具有超级强大的道德号召力,加之长于写作,因此能够在人类的历史上画下长而鲜明的轨迹。他如此对国人的胃口,是因为他建立在道德文章之上的形象,与我们的朱子有高度的相似性。他的幸运与不幸之处在于,他的乌托邦理想,遇到过“得君行道”的机会。在大地上播种乌托邦会带来什么?历史已经反复给出了答案。

  • huyouyou的评论

    我只能怪我自己吧,即使是解读版本,也不是太能读懂。#20221020

  • 白卷°|Oranje的评论

    当然这不是什么严肃系统的资本论解读 只能算杨照个人带感染力的解读和他想传递给当今被资本主义笼罩的人们的一些信念 当下的这个世界总是只有互相指责的声音 是否很难再有理智冷静又不被闭嘴又能被理解的批判声呢 当口号越来越多马克思原本的话语是否能一直被人记住呢

  • 零下一度的评论

    各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过于零散,不成系统;对于可以深挖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深度。建议理想国在出书的时候不要直接拿音频稿直接出版,作者在出书的时候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整理和修缮上。

  • 无斋山人谈异录的评论

    金钱是一种最可怕、最有效的理性量化工具,把所有的物品统统都圈进商品的范围内,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商品。我们活在将一切事物都当作商品的环境里,也必然习惯用价格来架构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些事情看作理所当然的,但这正是马克思希望我们思考的东西——我们被价格所包围,也被价格剥夺了欲望的自主性,这种处境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 默小奥的评论

    阅读这本书让我又一次深刻体会到尼采的那句话:“其实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马克思便是如此!是哲学家马克思对历史和社会刨根问底地追究,让我第一次站在如此宏观的高度,看了看我身处世界的一切。那是一种很惊艳的感觉,妙不可言,醍醐灌顶,满腹感动。若1844年我在巴黎遇到这个26岁的德国小伙,我希望我能一眼看出,他是一个特别美好的青年,正如他的思想一般,充满人文关怀,比大多数哲学家还要满!这本书的作者杨照老师,想来也算得上是傅佩荣教授口中“接着讲哲学”的学者吧!感谢他通俗易懂的行文方式和精准讲解,让我第一次真真切切读懂了马克思!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是训练辩证思维的好书一本!

  • 神威的评论

    修行29th,与其说是资本论的读法,不如说研读资本论前所需要了解的前提。抛开开创性与历史意义这些与文本内容无关的东西,我们需要知道,资本论是没有写完的,马克思的思想没有全部的展开阐述清楚,甚至包含若干仓促的推论,作者自己并不完全信任,因而马克思会称自己并非马克思主义者。在文字上,资本论为了让工人读得懂而刻意采用了通俗化表述,有时甚至为通俗而牺牲了论辩严谨性。未完成、通俗化与现实需求,使资本论乃至马克思思想被各方严重曲解,而此书的观察者效应使得其预言实现出现难处,这两点让后世之人产生怀疑。而其成立所需要的前提:人们可以很好的认识自我,劳动者可以剥离其他身份的影响而团结起来又都是那么的艰难。但务必需要认清,资本论所阐释的政治经济学乃至对未来的预测,是成型的思想体系,与乌托邦毫不相同,这点不容有误

  • 刘晓晖爱原则的评论

    读书,不被异化而读。

  • 流苏的评论

    看理想音频全部都听过了,所以未有发售就可以标了,超前点击阅读。
    杨照老师从思想史的方法解读马克思,对待马克思理论的解读还是比较中肯的,它阅读过大量的数据,同时在美国上大学也上了五六年,也去欧洲旅行过,可以说他对资本主义制度是有较为深切的体会的,总体来讲,我相信杨照老师的专业

  • 想不出一个ID的评论

    《资本论》并不过时,当然,被过度简化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