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作者:[韩国] 韩江
/
陈允然绘
分类:小说
ISBN:9787541163760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我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比起残忍、难过、绝望肮脏和痛苦,
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
国际布克文学奖得主 韩江
再度入围国际布克文学奖之作
英国《卫报》评选“今日之书”
这是韩江在白纸上用力写下的小说,是63个有关白色事物的记忆。
—————— —————–
白是那个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白是一只收起翅膀躺在芦苇边的白色蝴蝶。
白是悄然无声、不悲不喜从天空降落的一万片雪。
白是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
白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所有记忆。
白是易碎易毁、瞬间消失的美好事物。
白是一度死去或被摧毀过的人,在被熏黑的残骸之上,坚持不懈地复原自己,因此至今仍是崭新的人。
白是鼻腔里呼出的白色水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是我们的生命,是一种以虚白且清晰的形态散布于虚空的奇迹。
白是在黑暗中燃烧的白色火花,是不灭的信念。
我相信,若相信不会被摧毁,便不会被摧毁。
章节介绍
(第一章)我
(第二章)她
(第三章)所有的白
作者的话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布卤的评论
我一向反对印刷疏,搞形式的书,但这本书是个例外,。可能是书的设计、装帧的感觉和“白”太贴合了。一本非常美的书,美到我都不舍得在上面贴标签(但还是贴了,贴浅色的,半透明的)。
这本书是对生命的感受,生死的实际问题,回忆,记忆。
写法上,特别像安妮宝贝不装逼时期的调调。我非常喜欢庆山以前的安妮宝贝的文字。大概是初读书时被吸引的那种文风,深深扎在了记忆里,之后再看到金子还是钻石,也无法替换了。就像本书作者说得那样,时间并不会抹平一切。有些东西,不管过了多久,只要冒点头,那个调调就会被自己敏锐感知到。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我很喜欢这本书。 -
长安的评论
以后看星空的时候会想起一种白色的意象:数以万计的星星如同盐粒般倾泻在乌黑的夜幕。
-
远子的评论
整体还是有些寡淡。和前阵子看的《蓝》比,少了点知识的趣味,但多了些情绪上的共鸣。母亲独自生下早产儿的那段看着很疼;写自己总是在生病,“仿佛人生不希望她前进一样,在体内注入了一股阻止她朝光明前进的力量”。正处在鼻炎发作中的我,深有同感;看到华沙街头的悼念后,“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祖国从未真正缅怀逝者”,这里像是在写中国。东亚人的共鸣。
-
黎戈的评论
常态下,这种硬冷滑的装帧让人有点疏离,但是和这本书的文字质感恰好相配。一个又一个的凄冷场景,不是像电影那种连续叙事,更像是隐秘关联的照片,再准确一点,是心灵速写,抓拍了那一刻的心之无明,有气味,有光线,有我,有她。
-
把噗的评论
关于“白”的63章片段,献给那个活了一小时的婴孩。装帧真美。
-
粉红玛土撒拉的评论
一种故作旁若无人的写作,带着女性暖暖的体温 。武器、寿衣、白热灯球,集中关注世间纷繁的白色意象本身是一种很美的想法。hoochootong님的译文超美,很幸运提前三个月读到并参与校译。
-
Jaspersona的评论
现在,我会把白色的东西给你。
即使它会变脏,
我也只想给你白色的东西。
我再也不会问自己,
是否可以把这人生交付于你了。 -
暴雨的评论
这是韩江用“没有破碎的、没有被玷污的、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被破坏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如果说这是婴儿才有的眼睛,那或许是那还在襁褓里就无法活下去的“姐姐”为她留下的唯一的礼物吧。阅读的时候总有种感觉涌上心头,这是极度敏感、极其富有感知力的人才能写出来的文字,它虽表面满是残骸与黑暗,但文字背后所寄托的却是完整又纯粹的愿景,是我们都曾对生活与世界抱有过的那种祈望。
-
徐慢懒的评论
白并不是一种颜色,却包含着所有颜色,盐、雪、寿衣、白热灯球,过往的痛从日常的缝隙里渗透出来,轻薄的、近乎透明的文字肌理下是坚硬内核。是目前读过最喜欢的一本韩江了。
-
乐浪公主的评论
就在九月!三年前我根本不知道这本在讲什么,这次却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韩江老师想传达的凄凉的生与死。马上可以进入她内心的氛围,是白色的华沙;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先感受到悲凉…文字真神妙啊,是完整的“作者(内心)的话”。
看得我在地铁上憋住了眼泪,却没憋住鼻涕
现在还没缓过劲来。 -
王林武的评论
这本书的故事、主题和象征确有普遍意义,但并不是很赞赏作者在书中运用的叙述方式。这种断片、碎片式的写作手段也许正契合了记忆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为在破碎和尝试愈合的灵魂中注入了相当形象的隐喻。但是,我浅薄地认为,手法终究是为故事(事件)服务,而故事又是为精神和灵魂建设框架、铺展道路的。因此,对我个人来说,这样的形式所带来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同时,如果说这是一个有意涵的故事,那么在这本书中,人物,事件以及其间的关联反而是被弱化了(可能会被描述为一种优势),这种有些缥缈的、(更多的)建构在从物件、景致中寻找象征意义的体验好像剥离了人生切实的内在,更像是一种(作者似乎在后记中提及)并不入世的自我修行。
-
bird的评论
初秋读《白》,已感到深冬之寒。译文和装帧都好美,那些插画和特殊字体,背光下都似雾气缥缈消失。像玛吉·尼尔森《蓝》般的颜色絮语,发掘着物体、自然、回忆中的白,过滤出它作为颜色之外代表的空虚、洁净与哀悼。假如没有补充的后记,这些短暂破碎的思绪,也可以推测作者曾在某个留下战火疮痍的欧洲城市居住,在雪花纷飞的白色孤寂里,深思着逝去和仍存在的生命。这个世界并不会特别偏袒任何人,只展示它的洁净,人的出生便携带着污秽。可韩江对那位早夭的姐姐,除了干净美好的东西,不会再有什么想告诉她。想到作家陈映真也有一个早夭的兄弟,这样的经验会让人怀疑为何自己活了下来。最终他们以写作为业,把身上流淌的热血传递给那位短暂存在过的亲胞。
-
三明治还我的评论
有的片段真的蛮不错 我在冬日壁炉和冰冷教堂里钻来钻去
-
alain.proust的评论
感官的小说,白的无限通感与联觉,从事物滑向状态,从状态的持续再滑向持续的深度,存在是对着虚无吹出一口白色的雾气。
-
x的评论
不瞒你说,又是男朋友不喜欢而我喜欢的书。虽然感受不如《素食者》那么强烈,但是我好喜欢她对一切细腻的、触摸般的情感表达,而我也能感受到她所表达的那种抽象却也具象的白。我也深刻的思考过白,有时候觉得太让人安心平静却又感到纯净,白色被单也是、白色的雪也是。只要还能看到白色的、纯粹的东西,我好像也就还能活得下去。
-
闻夕felicity的评论
这个故事像一个装置艺术。读者被邀请加入。句子和念头像白色羽毛一片片叠起,只等翻开出的人吹出一口气,它们便交错、擦肩、并置,排列成新的故事。白是反射了一切光的颜色,它本身并不存在。所有这些念头的羽毛汇聚在一起形成的舞动,是白。所有这些零碎的念头和体验,拼在一起,是生死。因而写白就是写生死,生死皆白。
-
Nelly.L的评论
我很难称之为小说——它如蒙太奇般把一个个场景罗列出来,叙事极淡。但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反而能被作者的文字牵引出自己的思绪、情感与回忆。多么奇妙。译文很美很轻灵。
-
庄晓的评论
“白”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干净的东西,并且容不得一点瑕疵,任何污渍都能玷污它的美丽和纯净。但“白”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包容的东西,它衬托着所有其他颜色的存在。作者韩江用一系列的短篇,短故事和短文字来叙写了“白”。白色婴儿,白色乳汁,白色的雾,白色手帕……看似独立又相互呼应。这本书我想起了韩江的《素食者》,女主人公对于素食的执着是她对这个世界的反抗,也正是一种精神世界的“白”。所以这本书的封面也说:“我只想让你看到干净的东西。”
-
慕禾的评论
敏感的人都痛苦、脆弱,但温柔有力量。
-
上海的文学小馆的评论
1⃣️满是隐喻的散文,又似小说。2⃣️写给夭折的姐姐,关于生与死3⃣️一切白色之物,从实物逐渐转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