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Epub+Pdf

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

作者:[英] 罗杰·克里滕登

/

Roger Crittenden

分类:生活

ISBN:9787558621451

出版时间:2022-3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教父》剪辑师、《眨眼之间》作者沃尔特·默奇作序力荐,金棕榈获奖导演肯·洛奇盛赞

《视与听》《美国剪辑师工会》等行业刊物专文推荐

近30位欧洲剪辑大师的创作生涯,由资深业内专家历时数年贴身采访、精心整理而成,

回顾与大导演一起“并肩战斗”的历程,还原影史名作的“剪辑室诞生记”

特别收录塔可夫斯基、戈达尔、特吕弗、瓦尔达、贝拉·塔尔的剪辑随想

“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真挚对谈,处处流露对艺术、人生、文化、社会等多领域话题的深刻洞见

……………….

编辑推荐

曾任BBC经典纪录片《文明的轨迹》剪辑师的罗杰·克里滕登,走访欧洲各地,开启了一场场同行间的分享之旅,记录下这些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对话。剪辑是孤独的工作,而书中的剪辑师也曾与伯格曼、费里尼、奥逊·威尔斯、瓦尔达等大师一起,共同见证过影史伟大作品的诞生。

“在倾听这些剪辑师的心声时,你会对他们所经历的兴奋感同身受……我把他们中一些剪辑室‘穴居人’从规律或不规律的生活里‘拽出来’,让他们向读者敞开心扉……”

■ 核心主创现身说法,披露众多影史名作的“剪辑室诞生记”

○ 阿涅斯·吉耶莫丨戈达尔《蔑视》《女人就是女人》

特吕弗《偷吻》《婚姻生活》

○ 扬·德代 | 拉斯·冯·特里尔《破浪》

○ 彼得·普里斯高达 | 维姆·文德斯《德州巴黎》

○ 萨比娜·马穆 | 阿涅斯·瓦尔达《一个唱,一个不唱》

○ 利迪娅·索恩 | 基耶斯洛夫斯基《影迷》《车站》

○ 尼诺·巴拉利 | 帕索里尼《十日谈》《索多玛120天》

莱昂内《美国往事》《黄金三镖客》

○ 罗伯托·佩尔皮尼亚尼 | 奥逊·威尔斯《审判》

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巴黎最后的探戈》

○ 西蒙娜·帕吉 | 罗伯托·贝尼尼《美丽人生》

○ 塔基斯·扬诺普洛斯 | 安哲罗普洛斯《养蜂人》

○ 尤利亚妮·洛伦茨 | 法斯宾德《中国轮盘》《雾港水手》

○ 西尔维娅·英厄马松 | 伯格曼《秋日奏鸣曲》《芬妮与亚历山大》

○ 米哈乌·莱什奇洛斯基 | 塔可夫斯基《牺牲》

○ 托尼·劳森 | 库布里克《巴里·林登》

萨姆·佩金帕《稻草狗》

○ 乔纳森·莫里斯 | 肯·洛奇《土地与自由》

……

■ 既有趣又有料,透露大师鲜为人知的创作细节

○ 居然有剪辑师“背叛”特吕弗,“投奔”戈达尔?

○ 特吕弗到底有多爱“撒狗血”?

○ “电影之神”伯格曼的“普通人”瞬间

○ 片子都上映了,库布里克还想找剪辑师回来干活?

○ 瓦尔达和阿兰·雷奈从相识到“莫逆之交”

○ “教父”一样的奥逊·威尔斯

○ 坐拥威尼斯广场大House,却羡慕同侪的莫里康内

■ 欧洲艺术电影“众神殿”, 展现多元化的美学视野

如果导演是一个眼神,那么蒙太奇就是一次心跳。

——让-吕克·戈达尔

我发现剪辑工作乐趣十足。那也是我第一次开始“虐待”电影。

——弗朗索瓦·特吕弗

是镜头中流动着的独特的时间,创造了电影的节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库布里克会花很长时间剪一场戏,这只是他寻找答案时的一种“掩饰”。

——托尼·劳森

如果一个剪辑师的贡献是“不可见”的,那他一定很杰出。

——埃娃·保洛陶伊

大部分美国电影似乎都有个显著的特点:非常重视理性——一切都要说得通,要准确,就像字幕一样。声音和画面要表达同一件事,镜头会反复解释和无休止地重复早就被演员刻意表达过的东西。典型的美国电影就是永无休止地在强调显而易见的东西。

——扬·德代

我不知道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边界,还是说,这种边界在于前者是那种相信观众有理解力和领悟力的电影,而后者则是寻求最高票房回报的产品。

——弗朗索瓦·格迪吉尔

欧洲电影人会把焦点放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面,美国电影却希望操控观众,不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参与电影。

——塔基斯·扬诺普洛斯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近30位欧洲剪辑大师的长篇专访,以及戈达尔、特吕弗、瓦尔达、塔可夫斯基、贝拉·塔尔等“作者导演”的剪辑随想。这些采访聚焦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多元化的美学视野及剪辑手法,描画了不同于好莱坞工业体系且少为人知的创作细节。他们言谈之间显露的情真意切足以让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动容。正如给本书作序的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所说,这些访谈“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涉及电影,还呈现了对艺术、人生、文化、社会等多领域话题的真挚关切和深刻洞见。

名人推荐

我认识的剪辑师普遍洞察力十足,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剪辑哲学。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剪辑师的趣闻轶事,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

——肯·洛奇,英国导演,金棕榈奖得主

一个导演,要想学会拍电影,学会面对自己的局限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自己接下来该做的事,那他就必须走进剪辑室。导演最好和剪辑师搞好关系。书中受访的剪辑师都是业内的佼佼者,我们很有必要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

——斯蒂芬·弗里尔斯,英国导演,银熊奖得主

媒体推荐

克里滕登这本书囊括了剪辑师访谈,以及同他们合作的导演发表的关于剪辑的随笔和重要观点。对任何一位喜欢法国新浪潮、意大利现实主义,或者塔可夫斯基和伯格曼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美国剪辑师工会》杂志

剪辑既能不着痕迹,也能变得极具存在感,它在苏联电影、主流英语商业片或者导演主导的欧洲电影中的应用可能截然不同。技术是人们谈到剪辑时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经历了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巨大跨越之后。罗杰既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剪辑师,也是机敏的采访者,他擅长根据受访者自身的个性和兴趣点调整每次采访的形式和内容——这很像需要应对各种情况的剪辑师。

——《视与听》杂志

章节介绍

推荐序 从机遇到命运的转变/沃尔特·默奇
自 序
致 谢
01 戈达尔:蒙太奇,我的美丽忧虑
“如果导演是一个眼神,那么蒙太奇就是一次心跳。”
02 阿涅斯·吉耶莫
“最伟大的导演总是会和剪辑师并肩战斗。”
03 扬·德代
“理想的剪辑师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导演。”
04 弗朗索瓦·特吕弗
“我发现剪辑工作乐趣十足。那也是我第一次开始‘虐待’电影。”
05 萨比娜·马穆
“第一个剪辑版本就是最终剪辑版。”
06 阿涅斯·瓦尔达与阿兰·雷奈
“写作——拍摄——剪辑——拍摄——剪辑——写作是一个整体过程。”
07 弗朗索瓦·格迪吉尔
“我不知道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边界。”
08 尼诺·巴拉利
“在电影剪辑里,有时候2+2=3。”
09 与塔维亚尼兄弟会面
“故事的节奏是已经存在的。”
10 罗伯托·佩尔皮尼亚尼
“我一直记得奥逊·威尔斯的一个理念:我=眼睛。”
11 西蒙娜·帕吉
“欧洲的剪辑师好比是导演的另一个自我。”
12 胡利娅·胡安妮兹
“音乐框定了情感的空间,而影像的节奏则负责实体空间。”
13 塔基斯·扬诺普洛斯
“镜头的内在节奏决定了剪辑的最终节奏。”
14 彼得·普里斯高达
“剪辑就像开火车,像玩具,游戏其中,来来回回。”
15 尤利亚妮·洛伦茨
“剪辑师就应该是联合导演或联合编剧。”
16 西尔维娅·英厄马松
“伯格曼更为重视电影的流畅性,为此他不惜剪掉让影片更有生命力的部分。”
17 米哈乌·莱什奇洛斯基
“我觉得对白也算是一种音乐。”
18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时间的轨迹
“是镜头中流动着的独特的时间,创造了电影的节奏。”
19 利迪娅·索恩
“没有剪辑师就没有导演。”
20 米莱妮亚·菲德勒
“剪辑没有什么规则,只有以前行得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
21 安娜·科尔尼什
“每一次剪切的尝试都意味着一个承诺。”
22 贝拉·塔尔
“我们剪辑时更关注电影内在的心理过程。”
23 埃娃·保洛陶伊
“如果一个剪辑师的贡献是‘不可见’的,那他一定很杰出。”
24 约瑟夫·瓦卢思雅科
“我不相信‘剪辑师是天生的’这种说法。”
25 阿洛伊斯·菲沙雷克
“现在,任何人都能记录下影像和声音,就更需要有经验的剪辑师。”
26 托尼·劳森
“库布里克会花很长时间剪一场戏,这只是他寻找答案时的一种‘掩饰’。”
27 乔纳森·莫里斯
“我一直觉得会跳舞的人兴许能胜任剪辑。”
28 迈克·埃利斯
“我觉得美国电影从欧洲电影中‘偷师’很多。”
29 米克·奥兹利
“粗剪是什么意思?我不会粗剪,要剪就得精细。”
30 皮娅·迪恰乌拉
“精剪是电影艺术的精华所在。你得在剪辑室里重新‘导演’一部影片。”
31 露西娅·祖凯蒂
“剪辑的首要规则是不能恪守陈规,其次要细看素材。”
32 对话吉利斯·麦金农、皮娅·迪恰乌拉
“我最在意的是表演,其次是场景之间的衔接。”

出版后记

网盘地址:

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Epub+Pdf

书友评论

  • 茯苓瞳的评论

    畅读《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聆听30位欧洲剪辑大师的经验分享,不啻于上一学期多对一的名师课,还是免费的,真值!

  • 来自东京的帅哥的评论

    入行经历介绍、作品回顾、导演点评、剪辑经验谈以及对于新技术的看法,不是系统性输出,比较感性零散,拉拉杂杂适合跳读。一些导演吐槽很好玩。比如说特吕弗善妒、过分关注自己。库布里克一直在做排除法,没有明确想法。戈达尔头脑清晰。萨姆佩金帕是视觉天才。

  • 任仁忍的评论

    阅读体验基本可以看作是一次对欧洲电影“祛魅”再“复魅”的过程。“祛魅”在于借诸位剪辑师之言,窥见了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伯格曼、特吕弗、奥逊·威尔斯、库布里克等人的“精神实体”,那些影史名作的光晕仿佛被“从旁参与”的剪辑师的三言两语所消解——他们不再只是虚幻的“电影之神”,在剪辑师的讲述中,有的导演甚至沦为一副或龟毛或做作的寻常人模样,他们甚至不惜“盘剥、诱骗”他人,精打细算地构建着自己的电影乐园;而“复魅”则在于本书从剪辑师的角度予以旁证,提供了相当多欧洲电影的生动细节,不光是文本层面,还涉及合作、情感、个人经历等真实可感的实在层面,既是鲜活的口述史,也是欧洲电影艺术所闪耀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明证

  • 洛兹尼茶的评论

    既然欧洲三大开始拔高了制片人奖了,也该拔高剪辑奖的地位了。

  • mori的评论

    风格和好莱坞剪辑师的书籍完全不同,好莱坞就是鼓励大家冲!欧洲剪辑师:这个行业讲天分的。要是能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

  • 除非的评论

    发现书中大半受访剪辑师入行时梦想从事的职业是导演,有些压根不知道剪辑是怎么一回事,但当他们走进那间黑屋子便发誓说:剪辑师是世上最棒的职业!电影大师吕美特在其所著的《导演》一书中说:“只有剪辑导演摄影师三个人清楚剪辑是好是坏。”剪辑师必须保持客观,他要明白他是为影片整体服务的而不是为导演或其他。 想成为好的剪辑师,必须善于聆听:聆听素材然后感受接收表达,引导观众去探索和发现。勤思考:想工作中出人头地,你必须要有想法,剪辑不光要用到眼睛,智慧也必不可少。相互信任:最大的信任常是“不剪”的勇气。打破传统:跨过崇拜尝试一切可能,意外事件常揭示真正珍贵的东西,每一次剪切都意味着一个承诺。剪辑靠天赋也靠机遇。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剪辑师吗?爱好文艺是一方面,但一定要热爱音乐,音乐即节奏,节奏是拍电影的真谛。

  • 妖艳左轮的评论

    行 看看吧

  • VivianChou77的评论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行得非常之事的人,干一行,爱一行,必能远超常人。这就是这本访谈录的精神所在。

  • 张震老婆(V)的评论

    断断续续花了不少时间精读,部分访谈非常有深度,以前对于剪辑很不在意,看完了有了初步印象。1、发现相对于其他幕后岗位,剪辑人员中女性的比例是挺高的;2、好的剪辑师乐感一定好,对声音敏感,对节奏和结构敏锐;3、好的剪辑师太难得了,他们拥有的素质和优秀导演拥有的素质有很多交集,但要成全后者,这种成全很多时候还必须通过斗争,好像一场深度恋爱。

  • 胡图图的评论

    历时四个月,读完!

  • 吴在野的评论

    乐感与情绪,是剪辑里最重要的。

  • 电影蓝皮书的评论

    这本书对想了解好莱坞体系之外剪辑师以及电影人是非常不错的资料,可以看到欧洲电影的从业人员自由度更高的创作模式可以和好莱坞模式做比较好的思考和权衡

  • 浪影的评论

    近30位欧洲剪辑大师的创作生涯,由资深业内专家历时数年贴身采访、精心整理而成,回顾与大导演一起“并肩战斗”的历程,还原影史名作的“剪辑室诞生记”。特别收录塔可夫斯基、戈达尔、特吕弗、瓦尔达、贝拉·塔尔的剪辑随想,“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真挚对谈,处处流露对艺术、人生、文化、社会等多领域话题的深刻洞见!

  • 4.0的评论

    令人兴奋的阅读过程!在这个时机能看到这种访谈对我太重要了。我想这和默奇的书一样会成为我常留在身边翻看的职业手册。

  • 小夕口的评论

    奔着名字买的,人物传记部分占了1/3,干货较少。 可以提炼的几个关键词:独立、音乐、节奏、艺术、文学、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