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上的水电站Epub+Pdf

伏尔加河上的水电站

作者:[俄] 布尔金·叶夫根尼·阿纳托利耶维奇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73440

出版时间:2022-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伏尔加河水利史,甚至苏联水利史。

1930年2月12日,联共(布)中央决定开始对伏尔加河能源和灌溉问题进行研究,伏尔加河大规模改造由此起步。苏联历史恰恰在几个月前发生转折——1929年,“新经济政策”被中止,第一个五年计划上马,其后延续了一个甲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斯大林模式”形成。到1989年最后一座水利枢纽(切博克萨雷)投产,伏尔加河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与苏联兴衰之路近乎耦合。在本书中,关于伏尔加河水利枢纽的筹备和建设经过、大规模搬迁、劳改营犯人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选择性抢救的描述,为更广泛地了解现代社会的水利建设和“斯大林模式”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斯大林模式”被很多人认为是近现代史上集权主义的典型代表;相反,也有推崇者肯定苏联政府在国家发展上的巨大成就。在本书描绘的伏尔加河水利建设中很容易找到两种迥异观点的证据,既有古拉格、自然和人文生态悲剧,又有发电、航运、科技等千秋之利。但无论如何,“苏联”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

章节介绍

前 言 …… 1
第一章 伏尔加河流域国家水资源开发政策的沿革
1.1 水利建设的萌芽与发展:从彼得一世到斯大林(17 世纪末— 1930 年)
1.2 构想之战:从萨马拉“伏尔加工程”到“大伏尔加”(1930— 1938)
1.3 伏尔加河水利枢纽修建因素:优先工业与国防
第二章 伏尔加河上“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20 世纪30—80 年代斯大林征服江河计划的实施
2.1 勘测设计工作
2.2 水利枢纽建设施工:在计划与日常管理之间
2.3 古拉格囚徒参与伏尔加水电站兴建
2.4 人文激变:淹没区居民疏散与其他措施
第三章 伏尔加河水利建设的成就与代价
3.1 水电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被顾及和被忽略的后果
3.2 伏尔加河梯级水利枢纽冲击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3.3 伏尔加河流域的自然环境:退化还是灾难?
结 语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 录
一、档案资料
二、 表格
三、示意图
注 释
译后记

网盘地址:

伏尔加河上的水电站Epub+Pdf

书友评论

  • frozenmoon的评论

    这个系列价值很大,但看这一本,不如《外宾商店》,那一本更社会更政治,这一本更科学更技术。当然,作者也希望从技术角度切入抵达政治文化等等更广阔的领域,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几章也没有更好的展开和抵达。

  • 房顶上的猫的评论

    “以毁灭数千年形成之文化和自然环境为代价去创造国家民族的经济繁荣,断不可为。”作者从政治史、社会史和生态史三个维度入手,详细讨论自17世纪末始至1980年代止伏尔加河梯级水利枢纽建设的得失。全书着重揭示水利枢纽建设中吊诡地将组织和技术进步与囚犯非熟练劳动力结合,将新技术应用与某些工程低下的机械化率结合,将提高人民福祉的宗旨与强制移民至不宜居之所相结合,反思行政指令经济体制的得失。作为欧洲最大的平原水利工程,伏尔加水电站既取得了卓著成果,但在其设计、建造和生产体制当中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性。唯意志论、急于求成,工程的现实体量、复杂程度及其环境后果未被充分考量。技术专家受到巨大政治压力的规塑,与行政官僚间处于微妙状态。古拉格囚犯,他们依然失声。遗憾的是,作者对大型水利工程意识形态意义的考察付之阙如。

  • 如是我雯的评论

    书中提到一个细节,页岩。我初次接收页岩的概念还是郎咸平教授在《财经郎眼》给李超人站台的年代——“李嘉诚他没跑”。呐,如今我们都知道了,李嘉诚他确实跑了,他又花了500亿回来了。尽管这也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页岩在我这里依旧是个很现代的概念。

    但是书里写着,1925年苏联能源处就在研究页岩的可燃性了。1925年!

  • Ninotchka的评论

    地理學的太差,看不懂這書。

  • 横转中子星的评论

    角度新颖,内容偏向学术。伏尔加河之于俄国,正如长江黄河之于中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关于在伏尔加地区的水利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修建顿河-伏尔加河运河。从沙俄时期到苏联时期,经历了几次失败,这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运河终于修建成功。为了应苏联工业化发电指标的要求,轰轰烈烈的伏尔加河水电站开工建设,经历了数年的艰辛施工,这个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驯服这条巨大河流的背后,也有让人悲伤的一面。伏尔加河的几次洪水让河流两岸的居民饱受灾难之苦(同时,一些湮没在土地中的古代文化也随着洪水的冲刷而重见天日);古拉格群岛的“游客”们也参与到水利建设之中,为苏联工业化的建设填砖加瓦。治理伏尔加河的道路,不只是看见伏尔加,也有苏联发展缩影之展现!

  • 邓艾踩电门的评论

    垃圾编辑 三联的书什么时候也开始恰烂钱了?除了人为造成的阅读障碍外,内容上我也读不出来得与失到底体现在哪…错怪史学了,这特么纯纯一本四不像

  • 步方的评论

    重工业优先,不惜代价;待到反噬,已追悔莫及。哀而不鉴,苏联有伏尔加,一个甲子之后,我们上马长江三峡。

  • 的评论

    作者爬梳众多史料,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角度来思考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造成的影响,动态分析科技设计与非专业工人(古拉格囚犯)的劳动、伏尔加河各级行政部门的掣肘、甚至堤坝设计造就的生态环境剧变,得出“破坏环境和文化造就的繁荣不可长久”这一结论。
    由于笔者的书写偏专业性,可读性不强,即是简单的“史料概述-分析过程-概括结论”的方式,读起来觉得啰嗦。
    而且译者和编辑有些非专业吧,尾注还可以理解,表格全部放在最后,读来上下文一点都不连贯,都能把笔者注变为括号而不是脚注,实在不理解。
    另外,参考资料如有译著是否也可表明。
    最后,作者一味地分析修筑水利工程的弊端,水利工程除了国防和工业建设意义外,难道没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觉得,三联定价88,就单薄的结论和缭乱的格式,贵了…

  • 乞力马扎骡的评论

    伏尔加河上的水电站: 断不可为。河在牺牲,土在牺牲,鱼在牺牲,尸骨在牺牲,人在牺牲……牺牲者,没有办法言语,禁忌,管控,封闭。而后,一路社会主义颂歌响起,却如警报,告诫万物: 前往坟墓。逃亡是虚妄。躲避是虚妄。(无聊程度: 五星)

  • Alle_LQJD的评论

    副标题是“苏联水利建设的得与失”,实则一成得、九成失。作者从上而下广泛地触及了工程规划与设计、施工劳动力、库区移民、文化遗产、自然环境问题。相比为伏尔加河畔流失掉的水土与文化哀叹,我倒是更觉得苏联式的行政意志与执行体系、资源和劳动力分配与动员更激发共鸣。正面是往往“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反面是由内而外的粗犷本质,七十年前的苏联和今天也差距不大。

  • 文昭的评论

    已出版,可以购买了

  • 小花的评论

    数据是真扎实啊。观点也很中肯,效益不掖着、危害不夸大。不知对比来看,我们是否也敢这样的调查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