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时代
作者:[法]吉尔·利波维茨基
分类:文化
ISBN:9787547059074
出版时间:2022-3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步入后现代社会以后,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逐渐被个人主义所解构。伴随着私有化不断扩大、消费主义不断深入,全新的自由意识形态与传统道德观念发生对撞。在推倒权威与规制之后,个性化的思潮却以享乐文化取代了义务,以“欲望机器”取代了英雄主义的历史。我们对伟大的理想、遥远的未来失去兴趣,只活在当下,只关注自我,心灵不可避免地落入虚无之中。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试图从混乱复杂的现象中,澄清现代社会个体精神、文化、生活、未来面临的诸多问题,为“我们终将去往何方”找到答案。
全书从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元素入手,结合阶级、性别、代际等不同层面的理论研究,勾勒出了以多元化和个性化为演化脉络的当今制度与文化全景。同时采用大历史视野,将充满变革的现代社会放诸整体文明进程中进行考察,重建了人类对未来的期许。
作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不仅是今日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也能为每个想要看清世界、逃离空虚的现代人带来智识的启发、心灵的洗礼。
精彩观点
诱惑:富裕的消费社会意味着丰富的“选择”,欲望、快乐、交流便成了唯一的“价值观”。现代人最大的困扰,不是选择什么, 而是因为选择失去了什么。
冷漠:信息泛滥,新闻急速轮换,一个事件一旦被知晓,旋即也就被忘掉,因为它要为更为轰动的事件让出位置。一种因过度、因超激励引起的冷漠出现了。如今还有什么能让人惊异或引发轰动呢?
自恋:执着于自身的自恋并非不切实际,它力求实现自我解放、个体独立的伟大目标,如果放弃爱情,那么理由便是“我不需要另外的人,只为多爱我自己,这样我才能让自己快乐”。
暴力:在个性化的大潮下,靠肌肉确立权威的原则退位,人们憧憬自主支配、心灵对话以及无拘无束的生活,而用暴力行为来划分性别的古老法则也不复存在。
表达:表达的机会与欲望才是重点,“信息”的实质无足轻重。为了交流而交流,为了表达而表达,除了博取寥寥几声应和外,再无其他目的。
章节介绍
前言
第一章 无休止的诱惑
可定制的诱惑
政治低调的魅力
性诱惑
第二章 纯粹的冷漠
大众的背弃
麻木的新面孔
实用的冷漠
“沉醉不醒”
第三章 自恋或空虚策略
度身而为的自恋
幽灵与心理
千锤百炼的肉体
谨慎的舞台
现在是末世吗?
24000 瓦特
空虚
第四章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二律背反的文化
现代主义以及民主价值观
现代主义与开放文化
从消费与享乐主义走向后现代社会
先锋派的枯竭
民主的危机
第五章 幽默的社会
从荒诞喜剧到流行幽默
亚广告
时尚:诙谐模仿
幽默进程与享乐社会
幽默的归宿以及后平均主义时代
微技术与色情的性
夜总会的自恋主义
第六章 原始的暴力和现代的暴力
荣誉与复仇:原始的暴力
未开化的体制
文明化进程
和睦的升级
自杀和犯罪:赤裸裸的犯罪
个人主义和革命
后记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春眼秋手的评论
《空虚时代》《乌合之众》《娱乐至死》帮你了解社会的三大好书。巧的是书名连起来就很说明问题,哈哈。
-
你吃小蛋糕吗的评论
难读但视角好3.5
-
王腿毛的评论
谷歌翻译器都比这个译者翻译得好。
-
归鸟的评论
大学里中国当代文学课的老师曾经讲过一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当代文学没有宏大叙事,甚至可以说,当代没有宏大叙事。也许确实如此。我们已无法感同身受地想象那种集体至上的时代,无法体会《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中所表达的破灭感,文学日渐向个人的内心世界收缩,一个人的所思、所感、所见,表达自己和关注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这是一个意义缺失的时代,我们刚刚脱离集体为我们预设的意义,却要独自面对纷繁迷乱的世界,于是迷失在浮躁而不确定的漫天概念之中,不知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意义也在此过程中分崩离析。这个过程的最终导向会去往何方?这样的现实是利大于弊或过犹不及?这是否是时代的必经之路?当读完这本书后,相信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去探寻自己的答案。
-
我咋炸了的评论
(新版修正了旧版里许多的译名错误,比如伍迪艾伦)比起哲学书,更像是一本随心所至的思想集。佩服作者见对于社会现象见微知著的预测与总结,准确绘制出了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以后的人类心理与文化地图。读这本书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书里所描绘的空虚时代。观点非常有启发性。
-
琰琰的评论
这本书学校图书馆有一本,一直借不到,只能来自己买。改变人生的一本书,真的。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努力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