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与人心
作者:赵冬梅
分类:文化
ISBN:9787521723984
出版时间:2021-1-1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是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老师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
本书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肃刻板印象,以轻松明快的方式来思考制度变迁,理解历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别从国家故事、群体故事、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与其他制度史写作者相比,作者更强调“从史学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与命运”走向: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如:个体在制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下颠沛流离的境遇;官僚群体与更迭的制度“相爱相杀”,在制度变迁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体在制度变革中的颠簸起落等。入仕、升迁、贬谪、宦游、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围绕这些具象化的常态,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及人在制度中的命运,不仅带有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从人与制度的关系层面通讲制度发展的历史,这在已出版的通俗类制度史作品中独树一帜。
本书以开放的历史话题、充满问题意识的探讨方式,对那些真正塑造了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历史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解答了“历史并不一直向前”这一隐蔽逻辑——在对朝廷性质和君臣关系的认识上,元朝曾出现两大倒退:从朝廷性质看,华夏传统将天下称为江山社稷,主张“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则入了皇家私囊——江山社稷变成了皇室私产;从君臣关系看,华夏传统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沦落到以自称奴婢为荣——君臣关系沦落为主奴关系。专制与猜疑的强化自此一发不可收,直至近代。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金元以降,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会走下坡路?推动其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何在?本书就此话题展开了细致生动的剖解。
作者既能从已有的史观中提出新见解,又能从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观;其带有问题意识的讲述方式充满了探讨的可能性与话题的延展性。
本书为读者开启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化的通道,同时为管理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大量管理案例。辅以帝制中国大事表拉页、私房推荐书目、经典历史著作解读,以及近60幅高清彩插,图文并茂地诠释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变迁史。
编辑推荐:
1. 30年制度史研究的深厚积淀,对70年历史研究成果的“读书思考”
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倾30年制度史研究的积淀,为读者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作品,是一本吸收过去70年历史研究成果的“读书思考”,也是继新作《大宋之变:1063——1086》后的又一力作。
2.本书更关注人与制度的互动及人在制度中的命运
相较于其他制度史研究专家,作者更关注制度中的人——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制度发展的整体脉络是怎样的?
3. 以深切的同理心和共情力解读历史
历史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生发出真正的同情。作者长期关注制度中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视从“理解之同情”的角度解读帝制时期的制度与政治文化,以此带领读者看懂并理解历史上的有为与无奈。这样,读者才能深入体察与明白古人之所想、所为,激发出真正的同情心与同理心。
4. 一场“典型个案普遍化思考”的思想盛宴
作者精挑细选大量典型案例,史观鲜明,见解独到,具有“熟悉的陌生感”——选取我们悉知的历史人物,但多是发生在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短小精悍的案例,让读者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认识更为饱满立体。如 “一札荐三相”——额头跑马肚里撑船的欧阳修(谦谦君子天下之心 廓然大度公私分明),如欧阳修给范仲淹的一封信——台谏官“面折廷争”之职责 士大夫坚守道义之气节,如中国古代救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富弼赈灾(有条不紊接济30万河北灾民)等。
5. 一本充满问题意识与探讨视角的独特历史作品
本文以带有问题意识的探讨方式和多元化开放性的视角,为历史呈现留有更多可能性。文本充满探讨的可能性与话题的延展性,如:以“玄武门之变”“王安石变法”为例——对各执一词的历史事件做价值判断,虽改变不了过去,但会影响未来。再如:“抄近道”还是“绕远路”——从狄山博士的死,看如何权衡变通与坚守。此类问题的探讨,可帮助读者拓展知识面,调动思考力。
6.对宏观问题深入浅出的解读——从天下国家到家产制国家,历史为何会“开倒车”?
为什么说“历史并不一直向前”?当历史的车轮开到元朝,江山社稷变成皇室私产,君臣关系沦为主奴关系。金元以降,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走了下坡路?导致其江河日下原因是什么?表现有哪些?
7.近60幅高清宋画彩插+私房荐书+帝制中国大事表拉页+经典史学著作精解
高清彩插:以近60幅高清宋画及每幅画300字左右的解读辅助读者理解。
帝制中国大事表:一张拉页看懂帝制时期大事发展的脉络
私房荐书:专业又个性的历史书目推荐,为读者提供深入探究古代政治制度、文化及人与制度关系等历史知识的入口。
经典史学著作精解:为读者开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化的一扇大门。
名家推荐:
赵冬梅教授的这部作品,从制度、文化到社会生活诸方面勾勒历史脉络,点评千秋功过,将史学家的眼光和思考编织进人物事件的具体情节,寓严谨的专业知识于生动的史实叙事之中,史学洞见贯穿篇章,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 周雪光教授
作者以多年制度史研究功底为依托,将看似抽象的制度与文化还原到鲜活的政治生活场景中,就一系列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又生动的探讨。这本书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制度变迁与文化更迭的轨迹,认识历史上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大有裨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张帆教
章节介绍
前言 1
历史中国的空间、时间与中国人 5
一、历史中国的空间 5
二、传统中国的时间 12
三、中国人——我们都是“混血儿” 17
上篇:典章经制下的理乱兴衰 25
引言:游戏与规则 25
一、皇帝的权力与矛盾 31
1.帝制的宿命 31
2.皇帝也有怕的? 36
3.最高权力如何交接 42
4.皇帝的“岗前实习” 47
5.从家天下到公天下 52
6.帝王的礼制与情感 57
7.至卑贱者至跋扈 61
二、如何决策?如何纠错? 66
1.皇权哺育下的相权特点 67
2.此消彼长还是共同扩张? 72
3.缺宰相的政府靠什么运转? 76
4.御前会议解决啥问题 80
5.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85
6.君臣关系也有软肋 89
三、帝制国家的地方治理 93
1.封建与郡县的是是非非 94
2.央地关系的错喻 98
3.中央巡视制度的兴与衰 101
4.如何解决边疆问题 105
5.上级集权下的地方狼狈 111
6.盗贼之患与解决办法 115
四、选官与用官的那些事儿 118
1.当官儿的观念与实践 119
2.小圈子政治的人才困境 123
3.唐后期的升迁高速路 128
4.科举时代的中国梦 132
5.开放式政府的三大难题 136
6.选任集权的利与弊 140
五、利益配置的矮化与隔离 145
1.如何对待功臣? 145
2.出将入相到文武分途 150
3.危险的兵权该怎么管? 154
4.刺青后是否有回头路? 159
5.进退两难的狄青 163
6.官吏分途的等级差别 168
7.被歧视与被矮化者 172
结语:陛下与谁“共天下”? 177
1.东西方帝国的差异 177
2.雇主伙计到合伙共利 178
3.滕子京谪守背后的反思 180
下篇:王朝政治省思 181
引言:文化与历史的交错塑造 181
一、观念隔膜下的古今代沟 186
1.天命观——理解与共情 187
2.天人感应的纠错功能 192
3.孝的尺度与边界 197
4.愚忠是个死胡同 202
5.道德至上的真实观 206
二、主流政治文化的变迁 211
1.迂阔下的稳健 211
2.从高效到失效 217
3.儒与法的艰难融合 222
4.礼治与德化的合奏 227
5.兴亡反思下的帝制梦魇 232
三、帝政兴衰的北宋故事 237
1.这是最好的时代? 239
2.养子即位的大转折 245
3.立场差异下的大变法 248
4.王安石变法是成是败? 252
5.宽容政治为何会终结? 257
6.司马相公是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261
四、传统政治文化何去何从? 265
1.金:政治的残暴化 267
2.元:政治文化的两大倒退 271
3.明:朱元璋的无知与恐惧 276
4.明:廷杖下的士大夫之气 282
5.清:盛世的狭隘 288
结语:历史并不永远向前 293
外篇: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297
代后记——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297
1.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299
2.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302
3.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306
4.杨讷《丘处机“一言止杀”考》——历史学者掰谎记 310
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315
6.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320
7.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325
8.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文献中“自我压抑”的现象》 329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罗成的评论
《冬梅讲国史》文字版终于来了,视角很新颖!
-
华 迅的评论
以通俗的故事叙事方式解读中国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关系,角度、思路、和趣味性兼而有之,受益良多。
-
伊靠谱的评论
相当好的一本书。都说中国历史灿烂辉煌,但是事实上却相当令人沮丧,这种沮丧是建立在数千年也没有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死循环,金观涛在中国政治的超稳定结构中总结过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不过正如那个经典的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科学的问题一样,在一个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大一统的范围内,或许问题真的藏在为什么科学只发生在欧洲,在这一点上,这本书没有谈起,颇为遗憾。对历史报以同情之理解,但是如何让这种理解不成为虚无主义,就成了每一个回望历史的人都该去想一想的
-
桑榆hc的评论
太浅
-
Shirleysays的评论
#说书# 主要讲中华帝制的利弊,以及这种制度如何推动历史向前(有时靠惯性),依然以宋史为主要例据。其实呢,30多万字,结论就是我们今天的制度,依靠的是历史传承,可以找到上自春秋下至大清的影子。要说穿越回宋朝,也没啥意思,因为大宋早晚是要亡的。兴亡百姓皆苦。
-
Nelly.L的评论
预定今年我的年度十佳之一!之前我对赵冬梅老师的印象停留在宋史研究,没想到她写中国通史也如此通透明晰,读罢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她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层面勾勒出帝制中国的历史进程。从鸟瞰视角回顾这段历史前路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问题,看清文化与历史如何共同塑造当下的意识形态。一个感叹:如果说宋元明清一路下来就是一个政治文化节节衰退的故事,那么已经跳脱出帝制循环的当代中国要如何扬弃历史包袱——比如过于重视道德以至于欠缺具体事件具体分析的能力、对异见缺乏宽容——重塑一种健康积极的政治生态?
-
溪诚的评论
叙述浅显易懂,语言和例子很接地气,章节的篇幅也不长,非常有讲课或讲稿的风格,对于比较少读历史类书籍的读者来说也很阅读友好,读完还是能够收获一些知识、收获一些理解历史制度的视角。书的装帧也蛮漂亮。但问题就在于有一点点琐碎,待看完再读了一遍目录,看似是有逻辑的,可是为什么读的过程中却并不觉得清晰,仿佛每个小节就是单独叙述一个制度,很难和前后、整体形成一个体系。而且书名为法度与人心,法度是介绍了很多,但人心却讲得少,而且以为会写一下法度和人心之间的张力,但是好像也是较少带过,有一点点遗憾吧。
-
阿俊的评论
来了来了
-
文艺理工男的评论
10分。今年读的第一本满分好书,意犹未尽,尤其后半部分。前几章有点老生常谈,后半部分渐入佳境,尤其北宋的认识,太到位了
-
林清壑的评论
赵老师治史细致踏实可靠!插图也超棒!
-
二十几的帕金森的评论
不忍心打低分,但又看不下去,可能是我看书不够耐心,在喜马拉雅听听还行,作为文字就是没有力量,不深刻,乱且杂。
-
细雨流光的评论
“另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从人的角度讲述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制度。从后记来看,算是作者在讲述中国古代史过程中的附属产物,带有作者的读书痕迹和思考,对于历史爱好者或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入门读物。对于青年教师具有启发性的是,如何将一门课发展出一本著作,一定要笔头不缀啊!
-
helle的评论
再会。
-
江州穆瑾的评论
大致是从制度史和文化史出发探讨中国史,就我个人阅读感来说,可能外篇书评更有意思。
-
沧浪的评论
赵冬梅老师用可能浅近的语言,梳理古代政治史与制度史,提出了许多饶有兴趣的问题,尤其是制度、群体与个人的互动,读来酣畅淋漓。有一个小奢望,如果她对其他时代能如两宋一般富有见地,此书必当更上一层楼。
-
烟斗客甲的评论
喜马拉雅FM音频讲座冬梅讲国史文字稿;皇权安全和中央集权是帝国两大关键;唐宋间大变革是由分级管理加入分权制衡;东汉式皇帝与外戚共享,宋式皇帝与士大夫共享权力;宦官是皇权的机甲;宰相议政权和人事权帮皇帝接近抽象;所有功劳归君主是君臣和睦之道;北宋是科举时代开端形成陌生人官场但不能核名实;隋朝起地方官由中央任免;文武分途和官吏分途;周人的天命观保佑有德者;忠是按照内心秉持的原则行事;迂者远不近于利;秦末世是土崩七国乱是瓦解;北宋是王朝政治巅峰:分权制衡、同舟共济和约束皇权;王朝政治走向三因素:开国之君、守成之主和官僚集团;王安石联手神宗破坏宽容政治;元朝是朕的家产和家奴腐败最甚;朱元璋以一人而治天下,廷杖摧毁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对华夏文化历史蒙古人不懂满洲人认为很懂,清朝挟私心以治中国;
-
阿辽沙的评论
宋以后,华夏传统政治文化不断倒退。于宋,节点在安石变法;于华夏,节点在金元征服。
-
皓日当空的评论
三星半,赵教授到底是能上百家讲坛的,通俗易读
-
山抹微云的评论
评论里有些人吹捧得太过了让人很不适。这本书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懂,作者虽然是宋史专家,但尝试对中国两千年的帝制文化做一个总结,适合入门级历史爱好者。缺点首先是不够深入,其次是主观意识太浓,举个例子这本书把王安石黑得恨不得把中国近代的悲剧都安他身上。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很多其它书的影子,果然最后作者说是当读书笔记来记录的。最好看的是宋朝王安石之前的几段,见解比较新颖。总之还是值得一读的,从头缕一遍中国帝制也好。
-
拖拉A梦的评论
三星半吧,虽然作者有说这本书是由音频讲课而来,但还是编排得太散太乱了,行文中对各个朝代的个人情绪太浓,看得让人略有不适,不过全书语言不错,通俗易懂,该讲的道理还是讲明白了,虽然重复啰嗦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