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当妈妈
作者:陆晓娅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33303
出版时间:202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本随笔中,作者陆晓娅通过35篇陪伴手记,记录了母亲从初现认知症端倪到离世的这段生命历程中,她身为至亲的整个陪伴过程。在这条用温情守护的时间线上,面对罹患认知症、逐渐失去感知力的母亲,作者凭借自身专业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更多通过理解、接纳、亲近、呵护与爱,去延缓病魔对母亲的伤害,重建母女间身与心的沟通,修复母女间曾存在的隔阂,抚平母亲童年的创伤。这是一部在女儿与母亲的角色呼唤中,重新诠释“爱”的生命纪实。
章节介绍
推荐语……I
推荐序……Ш
序言……001
01.风,起于青萍之末……006
02.回程,谁来接站?……015
03.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021
04.老妈如何计量她的幸福……029
05.妈妈的藏宝洞……034
06.老妇带老老妇还乡……039
07.日之夕矣,老妈怒矣……053
08.太阳,每天都是新的……058
09.巴黎,你最喜欢的地方是睡觉……063
10.一个糊涂女人的来信……072
11.妈,对不起,我要逃跑了……077
12.我和老妈终于有了“肌肤之亲”……083
13.欢迎你到我家来玩啊……091
14.无聊就是无法聊……096
15.哇哦,老妈会玩脑筋急转弯……104
16.2013年感动我家的人物……111
17.马年春节考察报告……114
18.那个被“冰冻”的小女孩……122
19.我不玩“猜猜猜”的游戏了……129
20.何以解忧,唯有拉手……135
21.袜子和福气……140
22.父母在,不敢老……144
23.小阿姨,小妈妈……150
24.送妈妈上“幼儿园”……154
25.潜伏在养老院里……163
26.霓虹灯下的老人院……168
27.流感来了……181
28.“绑架”老妈过春节……186
29.特立独行的小lulu……190
30.母后大人,用膳啦!……196
31.路漫漫其修远兮……203
32.当妈妈不再抬头看这个世界……210
33.毕竟这太残酷了,不是吗?……216
34.我的妈妈,还在……222
35.今晚关机睡觉……226
后记……237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外外的评论
参与编辑工作的每个姑娘,都落泪了。她们给妈妈打电话、请年假回家看妈妈……而我还记得看到书的最后一句 时,人到中年的我在办公室痛快地哭了一场。 作者是个强大的女性,提供了 道与术的双重榜样。。母亲、女儿,作为女性,我们可以很了不起!
-
fushia的评论
看的过程中哭了也就四五次。。尤其是后半段,作者的母亲失去大脑定向功能脖子抬不起来之后。书的最后放了这一阶段的一张照片,像是死亡慢慢爬上母亲的脸,占据她,吞噬她。她不得不低头,面向一个日渐狭窄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没有相识的人,没有记忆,也没有语言,有的只是无尽的恐惧和黑暗。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资深媒体人陆晓娅十多年间,陪护身患认知症(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时写下的35篇日记合集。在这些真诚而动人的文字当中,作者直面跟失能失智的母亲相处时的日常生活点滴,对于陪护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亲情感悟与全新生命体验,不回避、不掩饰、坦率面对,并从心理学与生命哲学的视角,予以深入探究。陪护失能失智老人,是一场艰难、持久而充满各种考验的人生旅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简单将这种陪护视为负担与苦难,而将其看作重新建立健康母女关系、重新了解父母一代生命历程以及深刻看待生与死的珍贵经历。相信每一位人至中年、父母日渐衰老,尤其是同样有过类似陪护经历的读者,阅读本书时,都会心有戚戚,产生强烈共鸣。而对于那些年龄尚轻的读者来说,本书也是帮助他们重新理解家庭与亲情、思考与探究生死观的上佳读物。
-
蒋瞰的评论
如果作者是当时写的而不是后来补充,可能会更好
-
Hannah的评论
通过播客知道的这本书,第一本在出版月看完的书啊
-
Rainy Yellow的评论
因為聽「隨機波動」重新閱讀這本書,發現了之前忽視的許多細節,以及這些細節之外值得延伸探討和思索的話題。養老與照護顯現的性別區隔、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如何超越、時代變動對個體乃至群體的巨大創傷,最大的收穫是,閱讀可以不僅僅聚焦文本本身,還可以調動更深更廣的思考,不斷發現掉落的盛滿問題的寶藏,從而省思自我的生命體驗。
-
Shirleysays的评论
#说书# “父母在,不敢老”,作者写出来大部分亲属照护者的心声。难得她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写出了照顾认知障碍症母亲的点点滴滴,没什么大事情,却充满了爱与关怀。有爱,人类才有未来吧~
-
嵇澹的评论
妈妈读完后这本书又回到我手里,妈妈说:你不必读。我却有一种像必要履行的责任一样看完它的坚持。过程中数度哽咽,看最后一篇时还是忍不住落泪。“太阳都会熄灭,何况这流萤般的人生?”认知症患者好似返老还童,人生所有的记忆、经历、知识都不可控地逐渐流逝时,又如何能挽留自我的存在呢?他们面对的是旁人无从窥测的,日之将夕时分晦暗的黄昏线,摇曳阴影中潜伏着人世间不可测的意识幽微无我之境。而作为承担起照料职责的女儿,与母亲的身份置换颠倒,女儿妈妈与妈宝宝的组合,是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陪伴形式。母亲孩童般的头脑里每天见到的世界都是崭新的一页,儿女却在研读一部字迹日渐风化的散佚之书,记忆不可逆的倒退也是亲子双方在人生的末途中执手逆行。然而孝道与自我实现如何平衡,代际间的童年创伤如何和解,是每个个体独一的修行。
-
夏希酱的评论
作者通过亲身照顾患有认知症母亲的经历,科普了认知症照料的有关知识,记录了这一过程的真实情感,还深入思考了一些关于生命的话题。在叙述这残酷沉重的最后时光,作者因为是记者出身,文笔是感性但克制,同时因为学过心理学,做过公益,又有很多客观冷静的论述以及难能可贵的幽默。读的过程几度湿了眼眶,倒不是作者有煽情,而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家已经逝去的长辈。得了认知症的老人,真像人类经过一个轮回,又逐渐回到婴儿的状态。
-
another.的评论
比起认知症,更多的读到了老龄化社会会有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得到作者妈妈那样的照看,社会支援跟不上的话,将来的日子不敢想。
-
farewell的评论
读的过程里一直想着姥爷,也想着将来妈妈老了我该怎么办呀。70岁的孩子坐在轮椅上给百岁的父母喂饭,哎,高度老龄化的社会小老太太照顾老太太,有了认知症的老人们内心是多么孤独和恐惧啊。
-
食菠萝的评论
太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
-
今天也要开心鸭的评论
这是一本让我没办法理性评价的书,这种题材似乎就长在了我的情绪点上,我从来不敢触碰。陆老师写的这本“日记”,很好地利用了她的专业优势,穿插了不少科普的同时,做到了把妈妈和自己“当作”人,而不是病人与患者,最大程度地捕捉了罹患认知症的母亲的情绪,展现了照顾母亲时自己的情绪,尤其不回避自己的负面情绪。她在描写自己的母亲时,插入了不少关于母亲往事的回忆,更是让时间在人身上发挥的魔力更完整地留存在这本小书里。书中另一个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通过这个机会,重构了母女二人的关系,看多了代际冲突与矛盾之后,这样的关系重构尤其让我觉得温暖。最后希望陆老师可以好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自己的二次退休时光。顺祝全天下所有老人都可以健康。
-
玛法达的评论
哭了
-
黄蠢蠢的评论
这书看的时候特别难受。奶奶就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得了老年痴呆,几年后摔跤导致失去言语和行走能力。卧床的那几年,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很疲惫。又想到之前读的于是的《查无此人》,罹患认知障碍症对患者对家庭都是一场硬仗。太难了。
-
精灵谷的评论
人间亲情,了然于胸。
-
ivytttan的评论
1.对老年人寿终正寝的态度理解和思考,主观地活和客观地活的关系。2.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照顾生病老人的家属。3.抓紧时间感受和体验生活。4.我爱妈妈。
-
没有心的大萝卜的评论
看书的过程中想到我的姥姥、我的妈妈和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开始想要了解妈妈的内心世界。以前总觉得妈妈不够爱我,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忽略我,事实也是这样,其实她是一直受到我的姥姥的影响,而我也在一直受妈妈的影响。在这之前我会怪她,怪她潜移默化之下把我影响成某种奇怪的性格。现在的我越来越强大,渐渐地原谅了妈妈,并想要了解妈妈,开导妈妈。很难想象假如有一天,妈妈把我忘记了,我会有多么绝望。
-
星星要发光的评论
读起来既轻松又难过。我的父母只有50出头,可我阅读时也担心他们老了会不会得认知症,尽管他们主动提出老了后去养老院,可即便这样,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我们,陪护压力还是很重。我的外公也是阿尔兹海默症,当时念高中的我,竟然对此关注不多,只是每月拿着病历本帮忙上医院配药。今天问爸爸,才知道,那会儿外公不仅忘记我们是谁,也会发脾气打外婆,这是过去几十年从未有过的。其实他老后也一直下围棋、打门球、阅读,社交生活还算丰富,包括文中的Q教授,真的不知道怎么会被疾病困扰。衰老真的太可怕了。
-
米哟miyo的评论
书写是记忆的一种仪式,而阅读,给了我们观照自我的机会。晓娅老师的《给妈妈当妈妈》,是这个清冷萧瑟的冬日里,能照进人心房的一束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