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Epub+Pdf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作者:(美)安迪•格鲁夫

分类:生活

ISBN:9787508678092

出版时间:2017-8-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标签:
职场 
管理 
商业 

内容简介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英特尔创始人自述》是硅谷科技企业人手一册的管理圣经。

管理早餐店的生产线与管理科技公司有什么相同之处?

全球第一大计算机芯片供应商英特尔公司如何应对管理难题?

为什么对于大多数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决策信息来源于简短而非正式的谈话?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各种会议,中层经理人如何做可以让会议更为有效率?

在组织中,中层经理人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责任,是组织的中流砥柱。但相对于一线员工或是位高权重的高层领导者,经理人经常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情,而且经理人的作用和影响容易被忽视。正因为这些特性,经理人必须具备同时处理数项管理活动的能力。另外,经理人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精力放在最能促进整个组织产出的活动上。

在《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中,安迪•格鲁夫倾囊相授执掌全球计算机芯片供应商英特尔公司二十多年的管理经验,首次将制造业的“产出”概念导入企业经理人的工作核心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杠杆率”的管理方法,帮助经理人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获得最大的管理产出。

本书从生产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开会、决策、规划、组织架构,到员工招聘、培训、激励等方方面面的管理问题,对于组织的中层管理者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章节介绍

目录
本•霍洛维茨推荐序
重温《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导读
格鲁夫教你高产出管理//III
序言
从20世纪80年代的巨变谈起
第一篇
早餐店的生产线
第1章 “生产”包含什么?
第2章 从早餐店的库存谈起
第二篇
打好团体战
第3章 管理杠杆率
第4章 管理的必经之路:开会
第5章 不挥舞权杖的决策
第6章 规划是为了明天
第三篇
推动组织的巧手
第7章 当早餐店开始繁衍
第8章 混合型组织
第9章 双重报告
第10章 每个人都听命于三个“长官”
第四篇
谋事在人
第11章 激励下属参加比赛
第12章 工作成熟度
第13章 再难也得做:绩效评估
第14章 招人与留人
第15章 报酬的诱惑
第16章 别等火烧眉毛才培训
期末考
最后的叮咛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中碗的评论

    看了两遍。写于1983年却不过时,基本上中层人员不用看市面上那些东搬西凑的畅销书了。应对信息传递越来越快的职场,一定要记住格鲁夫的教诲:做杠杆率足够高的事,管理一定是产出导向的,一定要找出每件事的「限制步骤」,增加你的产能,并首先视乎「工作成熟度」而非能力增加其他人的产能。

  • zhangxunnj的评论

    宝刀屠龙

  • 泡面是灵魂伴侣的评论

    公司培训必选课 / 反复强调的一点,一个经理人最重要的职责,便是激发下属的最佳表现。/通常我们都把自己看成很会沟通或很能授权的人,但下属常常不这么认为,多进行有效沟通以达成最高效率。

  • 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评论

    格鲁夫与斯隆、德鲁克的思想体系一脉相承,难得的是把斯隆实践智慧和德鲁克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发展出真正落地的实操层面的管理。每一个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值得一读。

  • BWV八核的评论

    F279.712.3.4925 ebook 2019

  • 楊福健的评论

    这要放床边,经常读。
    很庆幸自己做了生产体系,格鲁夫讲的许多管理理念,自己也从生产体系里面领悟过。
    关于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的本质讲得非常到位。通过绩效评定的方式促使下属制定合理目标与计划,不断改进,精益求精;报告的最大作用则是促使下属理清思路,思考工作的流程与方法。关键指标的制定则是抓重点、明确方向与目标,也用于绩效评定,是管理的工具。
    有关开会的内容更是深有感触,对照现在boss的方式,深深佩服格鲁夫先生的见解,boss最重要的是在会议中,鼓励下属说出心里话,这就要认真倾听,保持真诚。

  • 一只黑眼睛看着大千世界的评论

    流程优化、定指标、巡视、会议决策、一对一会议、多做高杠杆率的管理工作、满足下属不同层次的需求

  • 栞妮pano的评论

    0826~0913涵盖蛮全面的,较实用。公司管理层培训打卡书目

  • eileenar的评论

    不错,确实是第一课

  • Ivaness的评论

    理论和实操的结合,职场百科全书,需重读

  • ensoleilly的评论

    科学的管理 管理的科学。像练习编程一样,像分析科学一样 学习,运用管理。

  • 西的评论

    这么高的评分是有理由的~多么简洁概括,多么实在~比德鲁克落地,完全的操作手册,同时又分析了每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 年画儿的评论

    很好

  • 軒轅鍾書的评论

    格鲁夫提出的的很多观点,对当今的 tech lead 影响至深。杠杠率这个提法,也是当成了很多时候招人标杆或明星成员的一个标配。能力(可受价值观影响,也可培训提高)与意愿(物质、精神方面的激励)是个人基础,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则可以当作提高效率的方法。团队中的业务划分、技术划分各有优劣,而通常多数团队也是混合在一起的,多数时候是前期按业务后期按技术划分,双线汇报、双线推进。

  • 瞎忙的评论

    1.中文书名虽然比英文High output management更吸引眼球,但是英文名字更直观说明了作者的核心理念,以产出为目标导向和开展工作的指导原则;
    2.工作效果和效能以是否可以提高杠杆率为判定准则;
    3.给工作技巧和思维转变帮助的部分: 工作以更高产出为导向;如何开会;决策和授权的技巧;绩效考核如何沟通;面试如何开展;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4.切记:团队产出的高低,绩效的好坏,经理人是第一责任人,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5.第三部分内容对基层管理来说参考价值较低;
    6.这本应该是对自己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本,要重读两遍;
    7.自我管理看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团队管理看这本了。

  • 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书,对经理人——这一职位有了很好的要求与定义

  • pilllow的评论

    经理人不需要多聪明,多熟悉业务,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团队绩效和产出。如果你不会有效的将各种知识点传递给企业其他团队,这将毫无价值。
    想要提高员工的产出,所需要的只是激励和培训。别无他法。
    很多人意识到今日的差距,并竭力找寻缩短差距的决策。但是今日的差距代表了过去某个时间点上计划的失败。
    一对一谈话或许是一个经理人可以获取到关于企业知识的最佳来源,不进行一对一谈话的经理人对企业动态的了解将非常有限。
    科技企业的平等主义并非矫揉造作,而是生存之道。在科技领域里,每天都必须将知识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混合起来,他们协作产生的决策将会影响企业未来数年的前途。

  • 你们人类的评论

    感觉是今年读到的最刷新思维方式的书,每一个点都很棒。能把问题提出来,同时给出优美合乎逻辑的解答,思考力很强大。常读常新,以后每年按照这个套路回顾

  • 不喝牛奶啊的评论

    印象深刻的几个关键词:时间互偿,管理杠杆率,双重报告,工作成熟度,激励与培训

  • 秋日传奇ww的评论

    应该算是读过的最好的管理类书籍,实操性强,也很适合高科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