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
作者:梁漱溟
分类:历史
ISBN:9787208151536
出版时间:2018-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
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七十年常销不衰
—————–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梁漱溟先生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梁漱溟所说的“中国文化”实有二义: 一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整体, 其核心为儒家文化; 一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路向。在后者的意义上, “中国文化”并没有中国性, 而是代表一种注重协调、平等、人性的文化路向与文化精神,它是可普遍化的。
——陈来
《中国文化要义》此间流传不多,但有心之士皆争传阅。先生之闳识孤怀,人皆能不以世俗之政治眼光相看,且此等特和气平心流露行间,人读之当更易通彼我之情。
——唐君毅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
——胡秋原
章节介绍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试寻求其特征
四、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反证冯说未尽是
三、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四、阶梯观与流派观
五、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一、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二、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三、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四、欧洲中古社会
五、近代社会之萌芽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二、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三、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一、何谓伦理本位
二、伦理之于经济
三、伦理之于政治
四、伦理有宗教之用
五、此其重点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宗教是什么
二、宗教在中国
三、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五、周孔之礼
六、以伦理组织社会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一、理性是什么
二、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三、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一、何谓阶级
二、中国有没有阶级
三、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一、中国之不像国家
二、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三、中国封建之解体
四、中国政治之特殊
五、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与治世
一、中国社会构造
二、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中国文明一大异彩
四、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一、周期性的乱
二、不见有革命
三、产业革命之不见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一、中国何故无民主
二、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三、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见
四、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一、由此遂无科学
二、长于理性短于理智
三、陷于盘旋不进
四、中国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结论
一、讨究特征之总结
二、民族性之所由成
附 录(梁培宽 整理)
一、“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如何认识旧中国的三大问题
二、著者对批评者提出的问题的答复
三、著者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谈话
四、著者札记摘录
五、著者论及《中国文化要义》的书信
编后记
网盘地址: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我真的不是的评论
将近读了一个月。梁老先生掰开了揉碎了讲得很明白,尽管不无穿凿之嫌,但逻辑比较严密,非常有见地。无论是小的细节特点还是大的发展历程,梁先生都对一般规律提出一定程度的质疑。以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为例,他认为若无西方冲击,中国只能逡巡在非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对演成非封建社会的原因,他认为多个因素本身就在相互影响促进,不分先后,不分主次,这样的论法就导致了模糊和调和。文章中处处可见文人的气节。结论章难以抑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总之,读后真真是受益匪浅。
-
王小文?的评论
“从之则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见其所得;违之则歉恨不安,放佛若有所失而不见其所失。” 很久没有读过教科书式的文化书了。引经据典,论证比较。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从儒学角度分析理性主义。不管我们行多少路,看多少书,接触多少新鲜面容,印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还是要时不时出来,提醒一下你心里那些陌生又熟悉的东西。
-
沉冰的评论
中国文化的要义就是猥琐发育
-
不知的评论
读了一年,年末了,一定要读完。伦理本位,职业分途,文化早熟,不是封建,没有阶级,理性启发,身体不足,心力过盛。中国不是一个国家,是超国家,是一种文明。我国自有一套话语体系,现在学界往往把西方的话语体系生搬硬套过来,我们太缺少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师了,像梁老这种可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人简直是crown jewel.
-
夏始罹耐。的评论
梁先生说,旧中国不是封建国家,而是处于封建与资本之间的,永远过渡不了的状态。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八个字。这就导致一切外国的治国之道,到了中国通通失效。全书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就是为了证明这八个字的意义,并由此找到克服民族缺陷的方法。梁先生态度中立不偏颇,陈述清晰不虚浮,全书时时刻刻表露出客观分析、乐观期待的文化人姿态。这本书深入解答了我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疑惑,更让我体会到,如今中国人所缺失的,那属于文化的一层。
-
LLlym的评论
我的妈开眼了,大儒!序我都读半天,有机会了读完
-
水州的评论
国学经典。“盖人生意味最忌浅薄,浅薄了,便牢拢不住人类生命,而使其甘心送他的一生。饮食男女,名位权利,固为人所贪求;然而太浅近了。”
-
阿阿阿悠的评论
很多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哲人都有点啰嗦吗?
-
天授礼法延祚的评论
当读到梁漱溟对中国文化、中西比较等种种著述时,当代学人其实是可以长出一口气的。虽然我们面对的问题我们远没有完全看透,但是相较于梁等前辈,我们的认识已经飞速转进,加深了不止一个质的量度。这样的进步速度恐怕是人类学习史、知识史上的奇迹。
-
赖皮的评论
每每想到这本书的年代,都会觉得梁先生挺不容易的;有很多很玄的观点不能苟同,为了自洽太用力了….但是一种儒家式对理性的理解倒是非常consistent,也constantly觉得有点妖,却说不上妖在哪里;将国家/社会的组织单位家族和团体阶级visualize出来看,似乎是很能够解释中西方文化如何被这种组织行为影响。我是不是该去念一个组织行为学~
-
拾壹的评论
强大。
-
范思朦的评论
没看完,后面有机会重看
-
一花的评论
讲透了
-
pipi的评论
那时是与《白鹿原》同时读的,两书算是在心中交响,感觉十分良好。
-
shin77chan的评论
有的地方很赞同,有的地方还得再。。。
但是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
啦啦啦的评论
大家不愧是大家。行云流水、论证严密、层层递进,语言准确又不失平实!
-
不见君的评论
老汉的呓语。能感到时代或者信息或者知识结构的限制
-
不要逼我取网名的评论
这是一本用全局而深入、历史而发展的眼光对中国和中华民族文化、社会等进行剖析的书。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所以我思考得不深。中国似乎是所有现象和规律失效的国度,它能解释很多规律事物到中国变味。我的感悟:1、中国人做事只有应不应该;2、中国不适合广泛的全民式的民主,仅适合少数民主和决策式的;3、中国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不以种族之分或宗教而成国,而以文化,中国是一种超越国家概念的大文化区形态,是一种天下国;4、中国没有统一宗教,但并不是没有信仰。宗教的功能被伦理所代替,同时通过各个家庭的伦理组而成社会;5、建国之基础以道德礼教伦常,不以法律;立法之根据以道德礼教伦常,不以权利,而以义务;6、几乎不存在阶级;7、中国同化融合能力超强的原因。周孔教化原来对中国这么重要。希望随着理解深入有更多感悟
-
龙都道人的评论
鳏寡孤独,人生之最苦,谓曰无告。无所告诉,便为最苦。 所谓亲人:形骸上日息相依,神魂间尤相依以为安慰。一啼一笑,彼此相合答案;一痛一痒,彼此相体念。
-
异托邦的评论
分析的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