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
作者:欧阳江河 编
分类:文化
ISBN:9787541148743
出版时间:2018-9-2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标签:
电影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访谈录,由九篇对话、三篇评论组成,为诗人欧阳江河所编。
本书收录了中国第六代导演特别是独立电影导演对自己电影的剖析、对社会与人的价值观的畅谈,以及对自己从事导演生涯的回顾等等。所谈之电影,虽然多为小众、小投资电影,少有上映之作,但坚持独立电影的理念、不为票房所主导、反映时代特色、个人精神和底层人物生活的观念,传达了中国独立电影独立之精神。在电影产业欣欣向荣,却又唯票房、过度商业化的今天,这部书中所访谈的上世纪90年代涌现的这批年轻导演的独立思考和执着精神尤其让人钦佩。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这些“小众”的电影了,书中访谈的年轻导演也不再年轻,正因为如此,记录下他们的思考、他们的电影理念、他们的电影创作,更加必要。这一批独立电影人不该被遗忘,他们是中国电影史不可忽略的一笔,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访谈对话的形式,既介绍了中国独立电影的发展,同时也涉及对具体电影的解读。一部电影,带给我我们的,不只是娱乐,甚或更是为我们提供一种乃至多种的视角,使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思考人性的张力与局限、无奈,以及认知社会变迁的发展。
章节介绍
002 / 贾樟柯 & 侯孝贤
相信什么就该拍什么
012 / 王超 & 戴婧婷
我愿意自己的作品被归入“中国现实主义”流派
036 / 李杨 & 刘辉
电影的意义
055 / 李玉 & 崔卫平
电影——它使你的心没有那么冰冷
083 / 章明 & 徐枫
在期待之中
136 / 朱文 & 翟永明
我的电影不能没有诗意
156 / 万玛才旦 & 崔卫平
我注意的可能是一种状态
178 / 李红旗 & 杨海崧
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187 / 韩杰 & 贾樟柯 & 管娜
可贵就可贵在人的那种个人精神
225 / 徐枫 & 梅峰
个体记忆之孔雀
247 / 郑隆福
贾樟柯电影作品《世界》两个版本的比较
273 / 李陀 崔卫平 贾樟柯 西川 欧阳江河 汪晖
《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把噗的评论
好的访谈需要访谈者和访谈对象旗鼓相当,贾樟柯和章明两篇最好。另外,缺了娄烨和吕乐是非常不完整的。
-
好运阙如的评论
在西直门枫蓝国际的中信书店草草读了几篇。记了一丢丢小笔记。几位学者评论电影的方式很值得学习。
-
木小瓷的评论
“我所有的写作都是在尽量最大可能地展现自己的缺陷。因为,一个内心圆满的人是不会有欲望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我写诗、写小说、拍电影只能说说明我的问题很严重。”——李红旗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编选的一本关于中国独立电影的访谈录,在香港出版十一年之后,终于推出大陆简体中文版,值得关注。本书由九篇访谈和三篇评论组成,大多完成于2006年前后,因而以第六代导演和涉足独立电影创作较早的中生代导演为主。由于访谈者本身,往往也是作家、学者或电影导演,因此跟作为访谈对象的导演之间,比较容易形成对等的对话。尽管部分访谈显得过于简略,但整体而言,仍然是关于中国独立电影的一部重要资料性文献,值得细读。
-
王黄的评论
李玉、章明、李红旗那几篇令人印象深刻,产业讨论也令人信服,但是出于对贾樟柯粉丝般的狂热喜好,最后把几篇评论加进去,其中还有一篇是《世界》的版本学对比,好像就有点过分而夸张。
-
阿烈的评论
访谈者不会提问,被访者回答的也是场面话……
-
野野的评论
导演收录不全。侯孝贤与贾樟柯那一篇最好。
-
银翼在1917的评论
说是独立电影现在受访谈的那些人也差不多是主流了。
-
安境的评论
其实有三分之二的导演和作品都没怎么接触 过,不由得反思这些导演的作品是有内涵的,但受众面太小,几乎都是边缘性的作品。与现在主流电影,流量明星、爆款题材里的大荧幕相比,他们似乎被迫在电影院的小角落里听从内心声音,坚定完成了作品的精神显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啊
-
没完没了的评论
一本“攒”出来的访谈录,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依旧有惊喜,很喜欢王超的那篇采访,关于如何创作所谓的底层生活,首先创作者要很节制,避免过分表达避免自怜,其次要摆脱知识分子的居高临下的关怀,这点很多人都做不到,更多的是要认同不是同情。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我意识到,有的人的作品没有灵魂,不在于他是否向资本屈服,演员多么扶不上墙,而在于最根本的他是否理解自己所创作的人物的本质,这点太难了,是个技术活儿,做得好的太少了。
-
Akdidbssnxh的评论
睡前打发时间挑了这本,没想到内容很惊喜,有很多很敢讲很真诚的讨论。王超导演那篇讲知识份子和导演如何去观察让人尤其印象深刻,是一种非常冷静清醒意识到不可因居高临下而傲慢不自知的诚恳态度。看下去会发现导演们许多思维是共通的,在导演自身性别和视角的关系上,李玉导演和朱文的谈吐对比反差得好笑,翟永明语言上的圆融和智识上洞见把朱文这个粗鄙的愤青猪头吊打得底裤尽现。万玛才旦导演带来藏区的视野非常新鲜并且颇为撼动,可惜的是采访者素质匹配失当,应该和朱文调换一下才好…周身可触的文化语境里少民几乎失声,而非少民甚至很难体察到这点,比起文化差异的鸿沟,在此之前其实是视野的盲区。最后的影评也非常可读,一部现实性质电影的影评不可避免也会超脱电影评论的范畴,一如电影自身,终归是会传达出电影背后艺术立足之物的观照。
-
NVHZ的评论
独立电影≠艺术;智性不够;评贾樟柯的素描现实主义等名词,总觉得大于实质。总是谈流派,谈大众理解,谈商业,没意思。
-
[已注销]的评论
没劲透顶,都是端着说的,没说出什么真话来
-
钟季路的评论
同样一本书,几个不同的版本,就冒出来几个差异不小的评分。
这种书有评分必要吗/笑 -
StanReese的评论
情节丰富 人物鲜明 元素多样可称作家电影 从集体大背景下突出个人经历 称个体记忆写作
-
大大大大大宇的评论
对话的形式还是有点尬
-
非虚构的评论
#电影理论#侯孝贤看贾樟柯看得准,看得深,相信什么就拍什么。
-
生于东林的评论
电影最初就是杂耍,杂耍就要有游戏感,从事这工作得为快感,不为太多背后的东西,还原最初的简单心态——贾
-
阿满的评论
后面讲科长的部分特别受用。
-
阿索佩里月的评论
真挚的分享 有血肉的作者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