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中央Epub+Pdf

在田中央

作者:田中央工作群

分类:文化

ISBN:9789862137147

出版时间2017-1-4

出版社:大塊文化

标签:
建筑 

内容简介

「把這裡當作家園,能做什麼就做什麼,暫時做不到的就放在心裡等待,能做也要故意留下一些空白。」——黃聲遠

田中央工作群,台灣最容易被誤解的一家建築師事務所,至少是空前的一種建築師事務所。

這群建築師選擇長期定在宜蘭過活與工作,同時是居民與專業者,二十多年來蔓生而出一大片開放的、從小步道至大橋樑的公共建築群,為未來的空間契機提供更多想像。而從最初一人——建築師黃聲遠開始,田中央也早已發展為一大群體——由百位以上歷代夥伴組成,持續在生活裡、在台灣各地,以建築為主要溝通語言,探索真實的本質。

有人以為田中央的作品之所以好、之所以屢屢獲獎,是因為其具有高度的社會性。但明眼人知道:單憑意識型態無以成就田中央。建築落成之前必得歷經的一切專業考驗與磨難,他們皆走過,而且走出自己的路。論及影響力,田中央夥伴在工作之外不間斷地至台灣與國際間各大建築系所教學、演講,這些年也經常受邀至海外辦展。然田中央本著善意與順其自然的工作與生活模式,多年來成了某一群年輕建築世代的優先選擇,更可謂潛移默化。

為什麼?田中央人首度以一本書來回答。本書耗時七年製作籌畫,書中仔細介紹十八件建築作品,並由二十多位身處第一現場的田中央人娓娓道來作品背後動人的細節轉折。書中呈現的答案沒有對錯,就是個依然說不完、也不打算說完的故事⋯⋯

章节介绍

Preface 1。序一
「在田中央」體會互助文化 文/吳靜吉
Preface 2。序二
帶我回宜蘭――說說黃聲遠與田中央 文/詹偉雄
Chapter I。自由
1-1 Fieldoffice。
一群傻瓜的故事書
1-2 Architect。
年輕人就是要擔當大任
1-3 Work。淡水雲門劇場
以打造一個家的心情來接生
Chapter II。維管束
2-1 Work。宜蘭縣社會福利館+西堤屋橋+光大巷再生
「與時間做朋友」的初體驗
2-2 Engineering Manager工務經理楊志仲
彼此永遠在身邊,無論距離有多遠
2-3 Work。楊士芳紀念林園
與信仰、歷史、居民再塑舊城日常生活
2-4 Work。津梅棧道
從廣告招牌到浪漫的權利
2-5 Fieldoffice。
這個事務所像背包客棧
Chapter III。公共性
3-1 Work。員山忠烈祠再生
爭議歷史空間的抒情再現
3-2 Work。員山機堡戰爭地景博物館
面對戰爭記憶的非常態地景
3-3 Work。櫻花陵園納骨廊
秉持善意直視死亡細部之路
3-4 Work。櫻花陵園入口橋+服務中心+渭水之丘
與一座結構不單純之橋一起長大
Chapter IV。大棚架
4-1 Work。三星蔥蒜棚
田中央大型棚架的類型始祖
4-2 Work。[口丟][口丟]噹森林+維管束計畫
真正的業主是一群無名者
4-3 Work。羅東文化工場
不忘太平山地景,勇敢留出一片白
4-4 Structural Technician。結構技師胡裕輝
田中央到我台北事務所隔壁租房子住
Chapter V。建築學校
5-1 Field School。
田中央建築學校校務報告
5-2 Accountant。會計塗淑娟
這所學校的成本是那些看不見的賭注
5-3 Architect。建築師劉黃謝堯
原來建築可以改變這麼多事
Chapter VI。住居
6-1 Work。礁溪林宅
田中央第一件住宅探索
6-2 Client。礁溪林宅業主林旺根
想起當時覺得很大膽
6-3 Work。三星張宅
一起集資購回屬於宜蘭的「家」
Chapter VII。進行中
7-1 Work。田中央的規畫魂
從「水」出發之宜蘭建築文藝復興
7-2 CEO。執行長杜德裕
成熟的田中央應有的態度是……
Chapter VIII。一切開始之前(青年黃聲遠)
8-1 Beyond。摯友陳登欽
他渴望看見不同社會階層的真實面貌
Postscript。代跋
偵探小說(附件:回家2012) 文/黃聲遠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王 田 田的评论

    1.在地(现场)创作 2.群体创作 3.介入社会创作 4.生长(时间)性创作

  • 的评论

    实地体验刘家琨的建筑实践后,朋友推荐了黄声远与田中央工作群。设计时在现场想方案,靠身体感觉的“在地性”,尊重民间智慧与社区总体营造的“参与感”,让建筑充满有人情味的日常生活,以及“與時間做朋友”而蕴含的力量。
    田中央以九四年完工一座篮球架为起点,到后来樱花陵园、梅津栈道、罗东文化广场等的建造,许多作品都属于从其他设计衍生的方案,没钱支持,有时候纯粹是为了一个梦,一个愿景,一个对城市需求所产生的回应与想象。
    田中央“只会在车程三十分钟之内的宜兰做建筑”吗?也有在淡水给云门舞集做的新剧场。而“宜兰”,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个“状态”,黄声远曾说:“宜兰可以让田中央好好做事,风啊、水啊、环境啊、人的关系可以真实处理……相信别人常常比自己透澈,相信我们是差不多的彼此,那真的需要一群人的觉悟。”

  • Brezel的评论

    记住身体,忘掉时间

  • 30°⊙的评论

    遺憾的是,文字部分比例過多,我想看的更多可以介紹它們的作品和可供思考的細節圖片資料。去淡水看到雲門劇場,非常之美,尤其在與樹枝結合以及色彩方面。

  • 叁人的评论

    要提醒自己

  • CERamIC的评论

    用心,真诚,朴实,想象力,一群可爱的建筑人

  • FUSHI的评论

    算是粗略翻过一遍

  • 阿mars的评论

    在地做深了就是国际的,非常棒的有机型组织,非常棒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非常厉害的黄声远老师。

  • 乔京的评论

    找同学借的,着急还,只仔细读了一下樱花陵园和入口桥(结构找的是日本SDG,渡边邦夫学生富田匡俊负责)的部分,在建筑和图纸之外的设计和故事。项目过程很踏实的感觉。ps:打算自己买一本了

  • excliber的评论

    这里有热情、专注、执着以及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些我一直缺乏却又总会被吸引的特质

  • 华小受的评论

    作品很真诚,但字里行间太矫情,多一星给设计。

  • 不速_的评论

    图片太少非常可惜,想起以前老师评图说我们的设计都是“自嗨”,黄声远在宜兰的几个项目都被当地老百姓吐槽挺厉害的,不过书的内容让我对田中央工作室心生好感。

  • Wenner的评论

    死亡没有细部

  • 米格的评论

    我还是挺buy黄声远这套在地的理论的(。

  • Delia.的评论

    这本书精准的描述了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 [已注销]的评论

    书的结构就好像设计的结构

  • 小侠_的评论

    1.在地建筑好像在与土地居民对话 美妙 2.不是建筑专业的 原来做出一个好作品需要那么多人的坚持啊 3.文字嗲嗲的 可爱 4.想去感受宜兰的细枝末节

  • 大咬瑶的评论

    专注和专注

  • 伦布的评论

    一本建筑多人纪实录,正好对应现场配合阅读,会清楚很多。里面提到的一句话也正是看完田中央建筑的感受,不能单从形式入手理解田中央的建筑,他们的建筑是超出形式所想要为居民解决问题采取的办法,问题有了答案,建筑就完成了。另,还有多少建筑师会用这样多不同比例的模型研究方案?

  • 宵夜的评论

    地域性的关注点上,个人觉得人本高于文化。
    想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