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
分类:文化
ISBN:9787544770620
出版时间:2018-2-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标签:
社会学
内容简介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经典作品,洞悉人类生存困境,提出“风险社会”的重要诊断。
《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经典名作,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作。正如作者所指出的,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而当今的现代化则是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它使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
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推荐语】
这是一项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研究,关注风险、社会理论或全球社会变迁的专业学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贝克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提出了风险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维度,并清楚地表明,如果不对科学、技术及风险在文化建构上的作用加以认真探讨,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切地阐明现代社会。
——《当代社会学》
章节介绍
前 言
第一部分 在文明的火山上: 风险社会的轮廓
第一章 论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的逻辑
科学的污染物分配与社会的风险处境
论现代化风险对知识的依赖
具有明确阶级属性的风险
文明风险的全球化
两个时代和两种文化:论风险生产与感知的关系
世界社会的乌托邦
第二章 风险社会的知识政治
文明的贫困化?
错误、欺骗、过失和真相:论理性的纷争
公众的风险意识:二手的非经验
得到承认的现代化风险之政治动力
展望:20世纪末的自然与社会
第二部分 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工业社会生活方式的去传统化
矛盾心态:个体从发达劳动力市场获得解放
第三章 超越地位与阶级?
作为个体化“原动力”的劳动力市场
个体化与阶级形成:马克思和韦伯
个体化雇员社会的来临
第四章 “我就是我”:性别空间与家庭内外的冲突
工业社会是一个现代等级社会
从男女角色中获得解放
不平等意识的形成:选择的机会与约束
未来的可能场景
第五章 个体化、制度化与标准化:生活处境和人生模式
个体化的分析维度
德国个体化浪潮的特点
人生模式的制度化
第六章 劳动的去标准化
从标准化的充分就业体系到灵活而多元的
未充分就业体系
第三部分 自反性现代化:科学与政治的一般化
回顾与展望
第七章 超越真理与启蒙的科学?
简单科学化与自反性科学化
失去垄断的科学
认知实践的封建化
论“副作用”的可评估性
第八章 破除政治的边界
现代化体系中的政治与亚政治
丧失功能的政治系统
令政治失势的民主化
政治文化与技术发展:进步意识的终结?
医学亚政治:一个极端案例
技术政策的困境
工业自动化的亚政治
总结与展望:未来的可能场景
参考文献
索引
中译修订说明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SpeakNoEvil的评论
译笔尚可,关键概念配有原文及译注,避免了对贝克措辞的误解。总体来说,“风险社会”这个概念本身是建立在较强的语境之中的:包括工业社会的实现、知识政治的完善、政治民主化的达成以及国际间平等合作的共识等,而如果缺乏其中环节的话,便会发现“风险社会”更像是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具体来说,风险的支配逻辑、阶级弥散为共同面临风险的共同体、公众所面临的“二手非经验”以及社会和科学的自反性等,都是可以作为理解贝克现代性进路的节点。
-
大甜甜~~的评论
贝克提醒我们,旧有的行政体系和观念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的诸多问题了。“个体化”的浪潮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都是现代性的自反性的核心表现。尤其对中国人而言,第一章会很紧要,看贝克论证为什么环境保护的问题最后都会变为一个政治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柴静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的难处了。
-
知闲的评论
有风险就买保险,本来是很简单的操作,没必要多说。但是,今天中国的社保=社会保险还需要完善。实际上,并不是想买保险就真的能买到保险覆盖风险。德国也曾经处于这样的境地,当那场大萧条来临,许多德国人发现自己的处境如赤身沐冰雪,毫无保障。它酝酿的绝望情绪,也成为德国人发起二战的重要动因。贝克这本书写在二战之后,仍然弥漫着那种情绪。我们今天看,不免觉得贝克尔被情绪感染而夸大其词。其实二战后到现在,德国发展顺顺当当,并没有出现什么真正重大的风险爆发。不过,贝克这本书毕竟是社会学的,远远不只是简单地迎合情绪,而是深入了工业化社会的许多方面。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比德国更工业化而且更受工业化影响的社会了,对这个急剧工业化的社会的情况的分析,能看清很多问题。
-
尘埃吹鱼的评论
记得大一看的时候老师就拿SARS做例子 现在就是预言了
-
喀喇昆仑的评论
翻译还是挺糟糕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人的生存处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治理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
-
沙砾于飞的评论
Reichtümer sammeln sich oben, Risiken unten.
“财富在顶层积聚,而风险在底层积聚。” -
勞小姐的评论
-_-這本書是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展開探討的,書中還強調了非傳統安全的影響,包含了疾病風險的控制。今天讀真是諷刺又應景。全球化最重要的後果是「時空」的重組,在國際關係上表現為各個主權國家內部具體的社會生活將依賴於一種所謂的全球網絡,這使得傳統主權國家的領土邊界無形中被祛除。主權國家既無可能將一切社會生活限於邊界之內,也無能力解決國內社會生活中因風險所帶來的所有困難,而是不得不在風險共存、國家與國家緊密依賴的條件下去實現全球共同治理。而傳統內部事務經常「脫域」於國家邊界而「嵌入」全球網絡之中,國內與國際事務變得模糊,不同國家的不同領域的問題也會因某個關聯點而交雜在一起,諸如環境污染、動物保護、疾病控制、大規模殺傷武器控制等。這也是中國超級城市管理所要面對的問題。
-
云飞风起e的评论
“社会问题以个人问题的形式出现,而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观点挺有意思
-
佳楠的评论
又一次的看见伟大思想的预见性。相比较之下,贝克对于风险的认识的确更为深刻且发人深思,就和看见了今天的社会一样。鲍曼、吉登斯、乌尔里希贝克……大神,膜拜……这几本,有机会都要再读。
-
猫是我的评论
最先发明这个体系的人自身反对这个体系 = “正负零”
-
哭之笑之的评论
窃以为第一部分批判力度过大,对于科学理性的批判是需要的,但是对极限值的指控让我感觉有些怂人听闻。第二部分个体化其实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但是感觉写得不够精彩,细节上很多点恐怕还可以商榷,不过毕竟是三十年前的书,而且主要针对德国,跟我在当下的体验不符也正常。但是贝克对现代性的整体判断与把握还是相当惊人,成功地点亮了“风险”这个概念。第三部分没看,不好意思,看不下去了……
译者重新修订真是辛苦了。
三个层面的“个体化”:在支配、扶持等传统背景方面,脱离由历史赋予的社会形式与社会义务(“解放的维度”);在实践知识、信仰和指导规范方面,丧失传统的安全感(“祛魅的维度”);以及—相反的字面含义—一种新的社会约束(“控制或再整合的维度”)。
-
abitobsessed的评论
社会在保护个人之时,同时取消个人性。是经济学与政治伦理在降低对个人的要求,取消最大化的人,而创造平均的经济人。所以在文化中追求个性最后都将以失败告终。这也是社会风险。
-
wind的评论
贝克挺乐观的
-
飞檐的评论
风险逻辑,经济逻辑,政治逻辑。理性连接一种共性。
-
nibblllller的评论
看了整整一个学期…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懂跳过了,但看懂的部分还是“啊!”
-
宾子杰的评论
周老师读书会~
-
邝海炎的评论
洞见不凡,但也有缺环
-
巴别塔旅人的评论
当一切都可以支配了,一切都成为了人为努力产物的时候,找借口的时代也就结束了。
-
文艺理工男的评论
8分吧,有些晦涩,读的不是太懂
-
Moon的评论
虽然有着德国学术类著作行文晦涩难道的通病,加之翻译的缘故,让这本书部分章节阅读上不甚流畅,但书中所呈现出的思想性和对未来趋势的洞见依然让人印象深刻,要知道这是写于1986年的一本书,可谓经典。全书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当经济增长的逻辑被风险分配的逻辑所取代所会带来的巨变,今日看来这种假设更可能成为现实。对于原子化个人和自反性科学的两部分探讨很深入,很值得一读。另外,作者为我们开启了一条深入思考的路径,当现代性的诸多要素面临着崩塌时,就比如科学进步、民主制度受到极大挑战,不再具有天然合理性时,整个政治、社会的基石将构建与何种理念之上,也即解构之后如何再建构的问题。也许风险社会的任何解决之道也同样具有风险,风险恰恰是一个内生属性,而非外在因素,由内而外去验证假设的逻辑自洽性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