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权的兴起
作者:[美]迈克尔·舒德森
分类:文化
ISBN:9787301293430
出版时间:2018-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美国的国父们并未支持人民的知情权,并未支持政府信息公开、医生向患者坦陈病情、商品标签讲述商品实情、公布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些事是在我们的时代才出现的。“透明”这一观念兴起于20世纪50-70年代(远在互联网诞生以前)。它是一些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记者、“看门狗”团体和一些社会运动培育出的果实,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对批判的倡导为它提供了养分。
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信息自由法》的颁布、超市商品商标改革、国会立法“阳光”改革、“环境影响评测报告”制度的建立、无党派性和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增多等有助于开启信息公开实践的个案,并指出,它们让“知情权”进入了政治生活并改变了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对政党和选举的关注减少、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增多、政府受到全年不断的监督、政治与社会以及公与私之间的界限变模糊。“知情权”的兴起标志着民主自治进入了新时代。
章节介绍
第一章 作为文化权利的知情权
第二章 《信息自由法》的由来
《信息自由法》究竟是什么?
莫斯委员会(1955—1966)
用冷战说辞迫使政府提供信息
从法案到法律
“知情权”
第三章 消费者的被告知权
消费者权益立法活动的复兴
埃斯特·彼得森——“巨人食品女郎”
彼得森带来的巨大改变
消费者保护改革的说辞
改革成绩单
回望“六十年代前期”
第四章 开放国会
改革前夜的国会
变革的驱动力
1970年的《立法重组法》
众议院里的一场社会运动
众议院第436位议员
小结
第五章 媒体到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闻业的成熟季节
语境报道的语境
一个“批判性文化”假设:批判与异议在公共舞台上亮相
第六章 “让人民及时知悉”
《国家环境政策法》出台的背景
被视为昙花的环境问题
斯库普·杰克逊对环境问题产生兴趣
考德威尔教授的设想
无风不起浪
余波:提升《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公共性和重要性
第七章 转型之后的民主社会中的透明
理解当代民主
“如果你看见了什么,就说出来”:监督民主中的公民权
余音
第八章 信息披露及其缺憾
注释
索引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捯饬胡同的评论
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怎么都是打五星的。只有第一、二、八章可看,废话太多,观点和论证混乱,段落和章节目标感很差,我以为在看随笔或者意识流写作。可作为线索和知识查阅,我也不知道一本专著怎么就写成这样了。
-
蜢蚂的评论
你一哥大教授,写出这样一本基本散文式的专著,非常不行啊;说这是尝试描述与分析一种文化现象,但真的只是散文式的“凌乱”。对于历史细节和材料的梳理也就只是《纽约时报》的水平。翻译可以,但本身书就好翻,毕竟《纽约时报》的文章基本可以直接机翻。第七章直接去讨论民主政治模式的演变了,知情权助推“监督民主”,相当离题。也确实认识到两国之间的落差,自己本身对于民主的选举并没有特别的感触,但透明确实是触动我的一点。
-
和平博爱自由的评论
透明是公民监督的民主方式,而不是什么负面消息都去封锁,然后又只抓造谣的人。不透明是人类生存、政治民主、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交往中的礼节和捍卫人格尊严所必需的。请善待不透明!!25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历史的车辙的评论
新闻写作
-
老道107的评论
详实得有些琐碎的知情权知识社会学分析,对《信息自由法》立法的语境,制度本身运行的逻辑都有涉猎。而美国公民高等教育的普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消费者”意识的觉醒以及民权运动带来的惯性,都让60年代美国这个社会运动的社会在挑战精英的过程中越走越远,最终让知情权成为一种共识。至此,公私之间的界限也不断消弭,新闻业得以重生。而舒德森以“知情权”作为透视美国历史的洛阳铲更值得借鉴。
-
麦多的评论
总能看到“谎话说了一千次就是真理”,但往往只要让你听到真相的声音,那一千条谎言就不堪一击。信息壁垒是我们最大的障碍。这也是高考最重要的功能:让信息末端的人群有接触信息源的可能。同样,这也是互联网之所以伟大的根源。
-
派开心的评论
人物名字很顺口
-
frogchin的评论
今天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知情权,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权利。看看它是怎么产生的,是怎么获得了合法性,又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的,非常有意思。
-
juillet的评论
舒德森教授的著作一向严谨,这本书探讨了一股关于“开放”的文化潮流,讲述了美国政府和公共事务走向公开、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逐渐变透明,人们越来越坦率并开始支持“开放”的变化过程。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很多新鲜、新奇的材料。读完本书,我们会发现,“知情权”在美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不过,在肯定和支持公开、透明的同时,我们应该也清醒地认识到它们并非至善,毫无保留的公开和一览无余的透明会阻碍社会交往,伤害弱势群体,带来政治灾难,甚至可能危及人类生存。”
-
lilyfruit的评论
舒德森的媒介社会史研究方法为国内众多学者所关注。
-
五月的评论
“我想,我们应该停下来,看看花儿有多美”
-
半糖的奶茶的评论
作者不但很有学术天赋,关键还很帅!
-
若糖的评论
可读性不友好
-
已注销的评论
知情权的兴起是政治进步的外在体现,对于民主有着重要意义。信息透明化的趋势下知情权得到重视,被不断争取是历史的必然。
-
没生在罗马的评论
迈克尔·舒德森的作品,作者本人是书的保证。知情权在美国也经历了很多年的斗争才获得了今天的发展成就。即使是宣扬民主自由的开国者也创立了美利坚之后对公民的知情权保持沉默。了解美国的知情权,也许对当下中国民众的知情权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
第一美女沸羊羊的评论
舒德森的新书,感觉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和我们现在正在关注的话题很一致。而且和他几本经典一样,还是很好读哈哈。
-
案香书影的评论
知情权、阳光政府、透明政府……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还需要继续普及~~~
-
Django97的评论
命题非常重要,论证上弱了一点,还是值得读的。
-
Lylia的评论
社会学与历史学的视角,舒得森的论述确实也体现了关注结构与过程,制度与作用的倾向。“秘密与透明共存,掩盖与披露共存,信心与灰心共存”。
然而这位学者的两本著作读下来,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才能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