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穀
作者: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
分类:文化
ISBN:9789863446675
出版时间:2019-6-29
出版社:麥田
标签:
社会学
内容简介
兩河流域文明的開展,起源於農業社會。高度文明的開始,背後有農業社會支撐?
本書推翻過去對國家與文明成形基本假設,提出野心統治才是今日城邦建立的原型。
《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同聲讚譽
作者認為,無論是農業或大規模定居本身都不會促成國家形成。中東農民在終年耕作的農村出現以前,就已經開始栽種農作物;從游牧轉變為大規模永久定居的原因,主要取決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提供豐富的野生植物和水中生物等食物來源,而不是因為人類開始從事農業。
他表示早期國家的形成是由一群極具野心的統治者,將農業與定居社群強迫結合的結果。國家的形成始於濕地區域,例如肥沃月彎這種蘊含面積廣大的肥沃土壤,糧食產量不但足夠供應給居民,單一作物也能以較小的空間儲藏,更重要的是方便國家控管和徵稅。
但這些剛萌芽的農業國家型態也極為脆弱,經常分裂成更小的政治實體或完全崩潰。史考特認為,研究人員往往忽略考古記錄中的「瓦解」,其中包括居民對戰爭、稅收、傳染病和作物歉收忍無可忍的可能性。
作者借鑒過去和最近二十年的考古研究,表明六千多年前出現的農耕從某些方面來看並非進步的過程。例如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終年忙碌於耕作的農村或早期農業社會,這種轉變讓他們犧牲了原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長時間勞動、家畜傳染病、營養不均、收稅徵兵等代價。他也未將狩獵和遊牧生活方式描繪成烏托邦的制度,而是仔細觀察兩者的優缺點,提供讀者更全面的觀點:進入農耕並不是人類選擇了一種比較合理或簡單的方式生存,更應該說選擇了另一種同樣困難的方式生存,文化也從此改變。
人類並未因從狩獵到農耕,從而擺脫嚴峻的生存難題!
章节介绍
前言
導論一個破碎敘事:我所不知道的
第一章掌握用火技術、栽培植物、馴化動物以及……我們自己
第二章地景塑造:農莊的綜合體
第三章人畜共通疾病:流行病學的典型風暴
第四章早期國家的農業生態
第五章人口控制:束縛以及戰爭
第六章 早期國家的脆弱性:因分解而崩潰
第七章 野蠻人的黃金時代
注釋
參考書目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文在兹的评论
“为什么要对[国家/文明的]‘崩溃’感到遗憾呢?”——斯科特的“反骨”,对国家起源和意识形态的破读,似曾相识,非常刺激。古代史必读。
-
apricot的评论
1. 口头文化相对隐晦的特性经常因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易于腐朽而被放大,其文化遗存被水、土壤和时间收回去了。2.湿地社会中维生资源如此多样 富于变化 并顺应不同物产的不同节奏 以至于无法被纳入中央简单的核算办法。3.文明的工作,确切说是国家的工作在于消灭泥泞,并且将其还原成水和土两种纯净成分。4.本质上基于农业的国家局限在地球表面一小部分的可耕地上,许多人都能自由进出国家空间,转换维生模式,同时有机会逃避国家的压迫。流动人口污名化。5.前述国家很少是令人生畏的利维坦,就算偶尔会有,存在时间也很短暂,大多数情况,其政权多半处于空白期、分裂期或黑暗期。但历史的目的常在审视文化成就,却忽略国家形式的脆弱与易于崩解,何况非国家历史,知之甚少。6.生态位的建构,环境驯化,地景改造,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
-
Diva的评论
基于刻版印象之间的细微突破,对人与政权、人与农业,文明与野蛮之间的重新阐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栖逸的评论
农业并非必须而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貌似是来自于萨林斯的原始丰裕社会?只记得最开始对这个观点感到惊艳是读人类简史,现在看来就一般了。
-
六户习习门的评论
主要观点已见诸《逃避》一书,算是后者的普及版吧。“谷物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于:只有谷物可以作为一个征税基础,因为它看得见,可分割,可估算,可存储,可运输。其他作物没有任何一个具备谷物所有的这些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