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众的语法Epub+Pdf

诸众的语法

作者: 

[意]
保罗·维尔诺

分类:文化

ISBN:9787100146678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标签:
哲学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在传统意义上“人民”是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但影响了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内格里、大卫·格雷伯等理论家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维尔诺则认为:斯宾诺莎提出的“诸众”这个概念,相比霍布斯提出的、在传统政治哲学领域内流传甚广的“人民”,更适合分析当今的问题——在全球化的席卷之下,谈话和辩论的“专门之处”正在凋亡和消解,纯粹的智力活动、政治行动和劳动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消失,我们所拥有的是恐惧和苦恼的完全叠加……

霍布斯憎恨“诸众”这个概念,他把它定义为回避政治统一、反叛、永远不能达成最后协定。但是维尔诺认为,诸众不仅仅是一个否定性概念,同时还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它包含了个性化,模糊的生命政治概念,机会主义和犬儒主义,闲谈和好奇——让我们去检视新的复数的经历和非代议制民主的形式。

···

【编辑推荐】

◆保罗·维尔诺在西方学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是意大利后福特主义思想家中的突出人物,最具原创性的政治哲学家与自治论者之一;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内格里、大卫·格雷伯等人均受其影响。

◆这部著作延伸至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对斯宾诺莎所提出的“诸众”这一概念做了精彩绝伦的分析,弥补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在面对现代社会困境时的不足,为现代人重新审视群体和个体、个人和资本主义社会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本书收录于“倾向与可能”书系,该书系汇集迈克尔·沃尔泽、本尼德克特·安德森、约翰·邓恩、查尔斯·泰勒等当今世界的一流头脑,他们试图用历史的经验和政治的知识,为今天的困难提供部分开放的讨论,这些讨论并没有最终的结果,然而其中所蕴含的视角和线索,每一个都充满深刻的洞见和面对真相的勇气。我们将这些洞见和勇气集合在这里,奉献给所有愿意为当下和未来努力的汉语读者。

章节介绍

序言:我们,诸众
前言
人民对诸众:霍布斯和斯宾诺莎
曾被驱除的“多数”:“私人的”和“个体的”
探究“多数”的三种方法
第一天:恐惧和避难的形式
超越恐惧/苦恼的这对耦合
共同之处和“普遍智能”
没有公共领域的公共性
哪个“一”属于“许多”?
第二天:劳动,行动,智力
创制与实践的并置
关于精湛才艺:从亚里士多德到格伦·古尔德
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说话人
文化产业:预期和范例
舞台上的语言
职场中的精湛才艺
智力如同曲谱
执政者的理由和退出
第三天:作为主观性的诸众
个性化的原则
模棱两可的概念:生命政治
诸众的情感色调
闲聊和好奇
第四天:诸众和后福特时代资本主义的十个论点
参考书目
索引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胖达叔的评论

    前三分之一我是中英对照读的,翻译中可以商榷的地方非常之多啊,译者貌似对政治哲学非常不熟悉的样子……后面我还是改都英文了……

  • 白格尔的评论

    咱能实事求是些么,这翻译也有人叫好?……动辄“实质性社区”“我真理解不上去

  • Sola gratia的评论

    维尔诺的‘诸众“研究听说对奈格里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第一章关于斯宾诺莎的“诸众”和霍布斯的“人民”之间区分十分经典。维尔诺同时将劳动、行动、智力等几个因素的交叉现象研究得很有意思,在某种程度上将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向前推进了一步。诸众在某种程度上是“奇异性”,每个人都是一个奇异的存在,是古典音乐背后的所有杂音,因此有着激进的革命性。但是最后提出的方法的确又退回到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路,这也是齐泽克为什么要反对奈格里的原因。到底是改变资本主义的再生产结构还是要推翻资本本身,这是一个问题。

  • Saltimbanques的评论

    有点似懂非懂,呈现了“诸众”的丰富性或说矛盾性。它与“人民”对立,象征着对“一”的反叛,但又传达了一种共通的情感色调,机会主义、犬儒主义、恐惧与苦恼的耦合。它回应了后福特制的生产方式,劳动也有其政治性,甚至以其潜力对抗了福柯的生命政治,但又没有跳出生产的体制。#需要以后重读#

  • DEIRDRA的评论

    恐惧+苦恼=不可思议 (哈哈哈

  • 宇宙的评论

    #纸质书# 看不懂,已经多抓鱼卖掉。

  • trats-i的评论

    似懂非懂。好在书薄,可以再看一遍。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米色努斯的评论

    猪种的育法。借资本主义的窝生共产主义的蛋。普遍智能的说法比哈贝马斯还要神乎其神。另外还散发着海德格尔和阿伦特的恶臭,文里没提到一次布尔迪厄和波德里亚。

  • 白岛风和的评论

    在这样的翻译面前,只能意会了,启发是有的,刚扑捉到一点火花,但是要提心吊胆地读下去,因为转头就可能被埋伏在下一段的实质性社区、普遍智能等奇异词汇无差别地消灭

  • 无何有的评论

    看不懂ai

  • Hier Tanze的评论

    翻译得不算流畅,甚至多有文法不通之处,“普遍智能”(general intellect)浓浓的AI感是怎么回事?Virno的洞见颇有深度,可惜是研讨班讲座,论证往往失于粗糙。强调与人民people对立的诸众multitude,讲述其后福特制时代的特征。印象较深的是,谈到阿伦特时,Virno说,劳动并不一定能和行动截然分开,“后福特制的劳动、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从属性的劳动、发挥人才和专业资格的作用等,从世俗的眼光看,已更多地与政治行动相关。”【61】谈到闲谈和好奇时,一反海德格尔的负面评价,而强调“说话本身构成了事件event”【117】,闲谈“用他们自己的字眼来判定新的事态……这个闲聊是表述行为的performative:言论确定事实、事件、事态。”【118】读的比较匆忙,以后还会再读。

  • Romi的评论

    翻得不错

  • 測海的评论

    书当然是好书,无奈水平有限,之前也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读了一遍,一头雾水……

  • 煤桶骑士的评论

    以後重讀(難了

  • 人间惆怅客的评论

    就後現代來說,是佳作,就哲學來說很一般

  • Dionysus的评论

    感觉用“诸众”这个概念对抗以国家为终点的“人民”概念是一个很新奇的思路。里面引用了非常多思想家的理论,看得我有点晕晕乎乎的。

  • puff-puff-pass的评论

    劳动/政治/思想的杂交(hybridization),精湛才艺(virtuosity)与“施行”的关系,不及物的表演,无产品的劳动

  • Suika的评论

    翻译真的太减分,只能在生硬的文字当中结合原文对照来理解。后福特制时代中对“诸众”的进一步解析和定义结合韦伯和阿伦特等人的看法提出了非常受益的见解。实际上也有着对自迈入这个时代以来的一些现象有阐述以及剖析,有所共鸣和启发。因为是研讨班的缘故,书篇幅不长,但是算得上是提纲挈领,如果说是有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更好的翻译)那就更加棒了。

  • ——封锁线——的评论

    翻译劝退系列……头秃,只恨英语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