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的智慧
作者:[法] 皮埃尔·阿多
分类:文化
ISBN:9787532776429
出版时间:2017-11-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标签:
哲学
西方哲学
内容简介
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
何为哲学? 学院传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论和体系中演绎,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视“智慧”的偏见之下推理。
阿多是一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一堆教条。他对于“何为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回答: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古代哲学因此不是一种体系,它是为“智慧”做的准备练习,是一种精神实践。
章节介绍
第一部分 柏拉图的“哲人”定义及其先例
一 哲学之前的哲学003
希腊最早思想家的故事003
教化006
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派哲学家007
二 “哲学研究”观念的开始011
希罗多德的证据011
哲学活动,雅典的骄傲013
索菲亚的观念015
三 苏格拉底的形象022
苏格拉底的形象022
苏格拉底的无知和对智者派知识的批判025
从“个人”到“个人”的呼唤032
苏格拉底的知识:道德动机的绝对价值036
关心自己和关心他人042
四 在柏拉图《会饮篇》中“哲人”的定义046
柏拉图的《会饮篇》046
厄洛斯、苏格拉底和哲人050
伊索克拉底062
第二部分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五 柏拉图和学园067
作为一种在柏拉图学园中的生活方式的哲学067
柏拉图的哲学论辩089
六 亚里士多德及其学校098
“静观的”生活形式098
“静观”生活的不同层次105
哲学论辩的界限113
七 希腊化时代的学校120
一般特点120
犬儒主义144
皮浪148
伊壁鸠鲁主义151
斯多葛主义171
亚里士多德主义190
柏拉图学园191
怀疑主义196
八 帝国时期的哲学学派201
一般特征201
普罗提诺和波菲利216
后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和通神术233
九 哲学和哲学的论辩238
哲学和哲学论辩的模棱两可238
灵性修炼248
圣贤309
结语324
第三部分断裂与延续: 中世纪和现代
十作为一种启示哲学的基督宗教331
基督宗教把自己定义为哲学331
基督宗教与古代哲学347
十一古代哲学概念的衰落与重现355
重提基督宗教与哲学355
哲学作为神学的仆人357
理性的艺术家363
哲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持久367
十二问题与视角383
参考书目399
年代大事记406
网盘地址:
书友评论
-
Cc_Yao的评论
#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果一个国家,站在人文学科顶端的那群人还是那群智商最高的人,这个国家的人文教育就是失败的。人文不同于科学,不在于学习的具体内容不同,那是小道,真正的不同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于柏拉图来说,科学和知识从来不是纯理论、纯抽象的知识,可以被现成地放置在灵魂里。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当苏格拉底说美德是知识时,他不是把知识理解为关于善的、纯粹抽象的认识,而是选择并需要善的认识——换言之,一种思想、意志和欲望在其中是统一的内在禀赋。对于柏拉图来说,如果美德是知识的话,那么知识本身也是美德。知识是对人的训练,是对性格进行缓慢而困难的教育——一种善的生活。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当我说我是一个人文学习者/工作者时,我到底在说什么。
-
阿琴波尔迪的评论
可一窥地中海古代圣贤的生活状态~,哲学是一种生活践行,是个不错的观点。不过写作者本身是个现代大学教授,写作方式就是典型的dissertation ,啰啰嗦嗦、重复自己的论调…看到后面觉得略无聊~
-
后犬儒主义的评论
很不错,尤其是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的那一部分。不过哲学是否真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呢?我觉得能给我安慰就很开心了。(另外,看到最后一章,又是科学低于人文的老生常谈,减一星)
-
鸟的评论
你说智慧就智慧
-
[已注销]的评论
反思生活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对自我灵魂经历过深刻批判的人,才配当各种斗争。愈发地理解了些Kant
-
ZZK的评论
作为‘‘爱智慧’’的哲学,追求不可抵达的‘‘智慧’’,这既有一种悲凉之色,又显得格外高贵。
而一个爱智者在理智的静观与哲人典范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从个体中超脱出来,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既存在于世界之中,又存在于世界之外。
这就是古代哲学,在论辩之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现代社会,在机械化的思辨与教条的阴霾笼罩于哲学之上时,这一遗产——哲学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余辉仍然闪耀。恰如雅斯贝斯曾说过的那样:‘‘哲学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也许,只有少数人真正走过,但它切实可行。’’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可以。
-
镜中的评论
「哲学践行超越各具体哲学的对立。它本质上是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和我们与他人的存在。正如梅洛-庞蒂习惯说的那样,它也是重新学习如何看世界和获得一种宇宙观的努力,由此,我们能够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超越我们自己的偏见。」谈论哲学作为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在言语与书写的争论中支持言语,而言语代表交往与他者,最后落于沟通的反哺性,这中间也不断需要哲学辩论、自我反思等修炼行为才能达成。阿多的这套理论初读十分具有崇高感,是对哲学气质的追求和向往,但仔细读之,也有不少地方断章取义。如对柏拉图写出对话是要针对不在场和不认识的人作为宣传而传播知识,引用《斐德若》275b作为证明,显然断取了这段苏格拉底言说书写传播的不可控性。所以与其说“修炼”,不如说“治疗”,以圣贤的“范式”重新规范自我的价值指标
-
一个人类观察家的评论
真正的哲学,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理念。哲学既不在世界之外,也不在世界之内,它是每个人的生活实践,以及对待世界的态度与方式。赞同作者的中心思想,对他的这种表述手法持保留意见。
-
庸人自扰的评论
对于哲人来说,哲学的关键点,恰好是使一个人自己献给一种探索的生活,一种静观的生活,最为重要的是努力使一个人同化到神灵灵智上。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思考,还有对他人的关切,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离开人的污水坑,但对于灵性的修炼而言,这些并不算什么。
-
夏日遮浪小风车的评论
现代人大多以为哲学就是学院里的专业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理论的、论辩的体系。不过本书提供了一个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视角,阐述古代哲学家在哲学化的生活中发展自己的哲学。这种哲学表现为对生活的选择和决定,有时还包括一种经验(神秘体验)。
-
Biberius的评论
Il y a un primat de la raison pratique sur la raison théorique. 后面是一口气吊着没有松,读得开心根本就没有工夫去管翻译的措辞。一定程度上是对本学期读《申辩》极好的总结,又可以从此展望:新的一年也要努力变好!
-
的评论
从「哲学论辩」与「哲学生活方式」切入的前期西方哲学史。非常深入浅出地以此为线索梳理了前苏格拉底、苏柏亚和希腊化时代各哲学流派的思想要义。希腊之所以是值得不断回溯的源头,不仅在于它是理论发轫之地,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与哲学思考配合的生活方式。换言之,学习哲学即是一种「出家」,是灵魂的修炼和对智慧的追寻。真理及其实践必须高度统一,纯粹理论上的思辨是不可接受的。至于哲学教授式的人物则应是中世纪的产物,迟至希腊化时代,古风仍有遗存,且一直惠及今日。篇尾对中国哲学的论述颇有见地,的确,东方式的哲人生活(即不产生过度理论化的倾向)与古希腊的灵修高度相似,站在比较哲学的立场上,这倒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为何没有内生出普世性宗教。
-
ailee的评论
打通哲学与生活体验
-
Liew Enomis的评论
很厉害,坚持读完之后我直接昏死了过去……
一部古代哲学史不啻为一部自我关注的实践史,但实践却反而是通过多种封闭甚或形而上的手段进行。从早期苏格拉底的论辩提升到普罗提诺的灵性修炼,可以看得出此种传续的哲学越来越接近于成为一种新的的宗教、一种只为自我升华的孤僻手段,哲学之于世俗的联系变得非常缥缈。它自身,还有它提倡的理性和美德,成为了另一个“上帝之城”。
生命本身在被用温和的言辞轻蔑地逐渐否定,无怪乎尼采在《善恶的彼岸》里要激烈地批判苏格拉底。由此,也不难想到为何哲学的革变要从打破 笛卡尔直至苏格拉底 的老传统开始。
我们时代的人仍然津津乐道地谈论“爱智慧”、并把“智慧与美德”捧上神坛不过是因为他们被更多虚无的事情所占据。但之后呢?所谓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可能只是另一支恶臭的权柄罢了。 -
归洋的评论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论辩也是这种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
灵性修炼是为了使践行的主体方面实现某种改变和转变。 -
JoyQ的评论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论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抉择和实践。这句话看之前觉得不难懂,看完之后才发现这句话太深奥了。
-
蚁人的评论
一个理性思辨与灵性修炼并行的古代哲学世界。“不要停止雕塑你自己的像,直到心灵被美德的神圣之光照亮。”哲人通过静观与沉思来获得一种超越性的视角,从而理解到真正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