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分析德勒兹Epub+Pdf

分裂分析德勒兹

作者:杨凯麟

分类:文化

ISBN:9787564929886

出版时间2017-11-14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标签:
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华语世界一部研究得德勒兹的力作。作者杨凯麟是知名青年学者,以锋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见绘制了当代的哲学大师德勒兹的思想肖像。本书各章分别讨论了德勒兹哲学的时空关键概念:艾甬、时间-影像、生成、折曲、虚拟等。杨凯麟认为,对德勒兹而言,思想的条件只存在于“失常的极点”。分析每个概念不可分离的內建极点,罗列其聚集的多种异质能量,探测由此诞生的思想平面,这便是“分裂分析”之意。

先验经验论是铺展德勒兹哲学的一条思想导线,建构主义则是另一条,两者涉及的都是各种感性界限与越界的究极运动及思想实验。对德勒兹而言,界限是关于域外的问题,越界则涉及折曲的各种可能,这是只能由生成所表现的鲜活空间,特属于德勒兹的空间性,但却也只有伴随著特异的时间性才有可能。探究德勒兹哲学的时间与空间成为问题化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方法,思想的建构主义也只能成立在这个非比寻常的“德勒兹时空”中。

本书各章分别讨论德勒兹哲学的时空关键概念:艾甬、时间-影像、生成、折曲、虚拟、重复……,每一章都是对德勒兹的“再问题化”以便探求概念的必要性,试著触及概念的边界,从事问题强度的制图学,寻觅“给予思考”的条件,分析每个概念所不可分离的内建极点,罗列其所聚集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力量(其冲突、互斥、汇合或发散),探测由此诞生的思想平面,这便是“分裂分析”。

章节介绍

序:为德勒兹说情
缩写表
导论:先验经验论与建构主义
一、德勒兹的方法
1.差异的强度世界
2.经验的现实条件
二、内在性:虚拟,事件的反实现化
三、特异点、逃逸线、内在性平面
第一章 时间
一、问题的零度:时间
1.概念的创造
2.时间的三个问题场域
二、现在、过去与未来:时间的三种综合
1.在差异与重复中的鲜活现在
2.大写差异的“将临”
三、艾甬时间与极值律法
1.逃离现在的威力
2.默剧演员与事件的反实现
四、影像自身
1.白色陈套
2.零度影像
五、思想一影像或思想=影像
1.影像的柏格森主义
2.虚拟的图式
3.时间的威力
4.思想即影像,大脑即银幕
5.影像拓扑学
第二章 空间
一、脱轨、横贯、逃逸、穿孔、越界、折曲、生成、游牧
二、生成全面启动的世界
1.情感,介于两种状态间的差异经验绵延
2.生成团块
3.狗的分子云雾与“每个都解域化另一个”
4.分子思考:分子层级的“全面变化”
5.非人的生成与“油彩的微笑”
6.无形式运动的集体性
三、图表:事件等级的差异
1.影像的“事实物质”
2.使尖叫可见的感觉逻辑
3.脱序的手工威力
四、折曲:混沌的爆棚
1.混沌的爆棚
2.直到无限的巴洛克操作
3.差异经济学:界限思考中的简单实体
4.“他处即自身”与极值律法
5.世界的放大与延伸威力
6.无载体的折曲
第三章 起源与重复
一、差异思考与思考差异
二、真正开始与已经重复
1.思想的极简主义
2.差异的喧嚣
三、动态空间与时间的纯粹创造性运动
1.n次方思考
2.无形式的地狱机器
四、起源与极限
1.铺展于界限且推进到威力顶端的差异
2.虚拟,威力汇聚的场域
五、以重复所标识的起源
附 录
1.特异性的游牧分配与无人称场域
一、事件的谱系学与“反人称政治”
二、由感官界限暴力导向思想界限
三、在世界时刻中的任意空间
四、思想与事物的双重生成
2.虚拟的逻辑与影像的意义
一、影像的柏拉图主义
二、卢克菜修的影像唯物论
三、阅读柏格森
四、现实的体积
五、晶体的虚拟性
3.《实际与虚拟》(译文)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4.《1983年6月7日课堂笔记》(译文)
参考书目
德勒兹词语中译补注
字首大写
bon sens: 良知
clicha:陈套
differen t/c iation:微差分作用
milieu:中域
mole:摩尔
meme puissance:N次方
pli:折曲
sens commun:共感
singularite:特异性
virtuel:虚拟
建构主义目录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Eco的评论

    一本很挑读者的书,有点像用文学化的方式将德勒兹关键概念进行了重新配置。“哲学的问题是获得一种坚实性,而不丧失思想所浸入的无限。”杨凯麟是华语写作中德勒兹思想最具原创性的书写者。忠于一位思想家,就是忠于自己。

  • Bowie S的评论

    作者再度摺曲(差異差異差異)德勒茲,將其反實際化到虛擬維度,並保持在實際與虛擬之間不斷變動的「間性」。在本書中找不到任何錨定德勒茲的定義或解釋,只有看到不斷差異與重複的唯物字句(就像影像般),在永恆回歸中不斷的自我差異。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到德勒茲(與作者生成的德勒茲)對柏拉圖再現體制的全面叛逃。或許關於德勒茲,永遠沒有精確的定義,只有不斷的問題、再問題的運動過程。而這種「特異性的哲學」將迫使我們思考,進而創造嶄新的時空。(比較可惜的是,本書太多重複觀念與華麗字句的轉動,而比較少例子來回應當代世界的運作。當然我知道作者在談德勒茲就不想只是解釋德勒茲,而是再摺曲、再凹摺、再問題化德勒茲,所以出現許多創造性的饒口語言)

  • 焦糖馆馆的评论

    Useful

  • 梦魇马戏团的评论

    可以的,纯粹的“思维的轨迹”。再次羡慕可以这样的写论文的。

  • 顾小拧巴的评论

    确实写得不错,“分裂分析”像是沿着德勒兹的理论内核继续创造性地书写理论

  • 十四卷的评论

    非常受用。

  • 刘二千的评论

    对德勒兹哲学的系统重构,比《导读德勒兹》要好一些,时间学说仍是最晦涩难懂的那部分。其实德勒兹哲学说到底更像是一种以生成为终极指归的伦理学(强调应然而非实然),而生成似乎也并没有对主体间性论造成根本性突破(虽然他将“间性”推及至非人维度);更重要的在于,德勒兹的反结构主义倾向对我而言实在太过乐观了,私心上仍更亲近于那些充满失败感的人比如本雅明和卡夫卡。

  • 寒枝雀静的评论

    B / 论述结构设计得很有趣(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真的有副标题和导论里讲的两种目录)。尤其是时间部分的三个层次对于有初步接触的读者来说是很实用而且适度深入的梳理。相比之下空间部分的区分就显得不够明确(*affect翻成情感还是扎眼…),不过至少也反复强调了归属于同一内在性平面的多个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应该还是我自己的理解力太不够)。第三部分起源与重复是两种目录共享顺序且都靠近结尾的部分,似乎特别需要一种拓扑式的想象力才能勉强把握两者的关系。BTW多次直接cue巴迪欧指出一些方向很贴心了……

  • 茄子南瓜妖怪.的评论

    或许确实是德勒兹最好的中文导读。基于DR与LS,而非AO与ATP,显得更深也更简明。但也因此去掉了政治与社会的部分,加上有些过分的自我重复,处理范围就稍显狭隘了。

  • 海是天的颜色的评论

    前面的“时间”章感觉比原作还难,但是纠正了运动影像-希区柯克的概念。后面附录真是救了亲命了,搞德勒兹的都给我看啊!

  • 草帽的评论

    两版目录真有意思,下次看看能不能按第二版目录读一遍

  • 比巴卜豆的评论

    说的都对 就是名词造地太多 德勒兹本身的概念和名词就够多了 虽说是分裂式建构的德勒兹 但只因德勒兹太难建构 建构完更分裂了

  • calmfrog的评论

    也只能是窥德勒兹哲学的要点,要想真正领略德勒兹还需得在哲学史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