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在20世纪最黑暗的时刻,一场决定全球命运的战役在莫斯科城下展开。《莫斯科战役1941》带你穿越时空,亲历那场寒风中的血与火,感受历史的震撼与悲壮。在这部史诗般的战争记录中,你将见证苏德两国军队如何在严酷的冬季、复杂的战术和战略决策中角力,体验那些决定世界走向的关键时刻。这不仅是一段关于生存与毁灭的故事,也是对人性坚韧与勇气的深刻描绘。
作者简介
尼克拉斯·泽特林是一位来自瑞典的国防学院研究员。他与安德斯·弗兰克森合作撰写了多部历史书籍,包括《库尔斯克1943:统计分析》、《科森口袋1944:一支德国军队的包围和突破》,以及独立完成的著作《“俾斯麦”号》。他们目前居住在瑞典。尼克拉斯的专业领域涵盖了二战期间德国地面装备的研究,对东线战场的历史、地理和重要人物有深入的理解。
推荐理由
《莫斯科战役1941》一书深入剖析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关键转折点,通过详实的历史记录和丰富的军事细节,不仅呈现了战场上的激烈交锋,还揭示了战略决策、领导力以及士兵们的勇气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重要性。对于历史爱好者、军事策略研究者,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部不容错过的著作,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理解,也提供了对现代冲突和战略思考的启示。
适合哪些人读
历史爱好者,尤其是二战史研究者
军事策略分析者和战术模拟游戏玩家
对于20世纪重大事件影响感兴趣的人群
希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在战争中所展现的团结与牺牲精神的学习者。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苏联防守情况
第二章 德国的计划——“台风”行动
第三章 古德里安的进攻
第四章 德国发动总攻
第五章 攻势在继续
第六章 合围战
第七章 分割包抄
第八章 战略决策
第九章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
第十章 离莫斯科还有一百公里
第十一章 图拉之路
第十二章 十月行将结束——“台风”行动已半
第十三章 11月7日阅兵式
第十四章 奥尔沙会议,11月13日
第十五章 最后的冲击
第十六章 莫斯科城下
第十七章 因与果
附录
参考文献
用户评论
只叙述到苏军反攻之前,不过作者的写作目的已经达成,用强弩之末形容这个时期的德军再合适不过,结果自然不必多说。作者将莫斯科战役定位为二战真正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倒不算事后诸葛的判断,归根结底德国的工业能力和资源方面远不如苏联,更何况苏联背后还有英美的支持。当然作者更致命的提问:即便德国真的占领了莫斯科又能坚持多久?以德国最初只想占有苏联西部的计划而言,其实也是建立在过于低估苏联的基础上,甚至幻想斯大林政权会伴随战事的失利而被内部推翻等,正如作者所说这场战争已定,战争的失利与否只不过加速或者推迟这一结局的到来而已。
讲的细节蛮多,但是分析跟我以往看到的某些论点差不多
现在翻译英文书,如果翻译的和这本一样何愁没人看!不过就内容来说,该书主要讲述莫斯科战役德军进攻阶段,且主要视角也是德军方面,对于后半部分历史几乎没有讨论。作者的核心观点,莫斯科战役重要败因就是苏联的烂泥,而德国的命运在其发动二战的那一天就决定了,他的失败是必然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德军进攻莫斯科到停滞的前半部分,关于后半部分苏军的反攻就没有涉及了,关于德军在台风行动第一阶段顺风顺水,作者也讲了很多理由,比如基层军官的素质,苏军防守部署,老兵的缺失,但是随着后期行动的展开,德军弊端开始暴露,各个作战日记关于烂泥影响行动的描述,自身后勤的问题,苏军源源不断的兵力,以及德军假定苏联1941就能灭亡的假定,最终在台风行动中集中暴露,不过作者最终的论断还是德军在一开始就注定走向了失败,只有延长失败的说法,没有转败为胜的机会
书不错。从中了解到了很多新观点、新知识,成功去除了苏联官方史观给予我的错误认知。
内容不错 翻译顺畅 就是指文系列在这本书的价格上有点不厚道
德军视角的莫斯科战役记述,内容比较翔实,基本是由战局起始、发展的描述,局部、个人的细节较少,可读性较强。书中地图、照片、部队番号、人员组成较齐全,一部不错的战役史!在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丰富资源、充足的人力面前德军素质也挽救不了最终败局!
还不错
能在经受布良斯克维亚济马这样骇人的损失后还没崩溃的武装力量,恐怕仅此一家。不得不感慨苏联的家底太厚了。
相对枯燥,感觉没得出什么必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