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时常面临道德与价值观的考验。《奥斯维辛的摄影师》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普通人在极权统治下如何保持人性光辉的故事。威廉·布拉塞的经历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成长的契机。在这个故事里,你会发现勇气、智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是如何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莱纳·恩格尔曼,1952年出生于沃肯洛特,专攻社会教育学,长期致力于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其作品广泛涉及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儿童人权与阅读推广等领域。已出版多部著作,如《奥斯威辛摄影师: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我们在集中营幸存下来:当代证人报告》及《奥斯维辛的簿记员:奥斯卡·格鲁宁之罪》等。祁沁雯,德籍华人,拥有卡塞尔大学教育学和日耳曼学双硕士学位,现任哥廷根大学驻华代表处中德高校交流负责人,译有《海德格尔与妻书》,业余时间热爱阅读和翻译工作,已出版译作。
推荐理由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一书通过真实而震撼的故事,让读者亲历二战集中营的黑暗与残酷。威廉·布拉塞作为一名摄影师,在极端环境下不仅记录了历史,还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生存智慧。他的故事不仅是对大屠杀受害者的纪念,也是对新一代的警示,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坚守良知和追求社会公正的重要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那段历史以及寻求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青少年来说,这本书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对二战历史感兴趣,尤其是大屠杀研究的读者
希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青少年
寻求理解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的人们
关注社会公正与人权议题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书籍目录
导读:写给青少年读者的幸存者故事
导言
前言
01 1940年8月31日
02 被拒绝的签名和一次失败的逃亡
03 奥斯维辛的欢迎词
04 第一批劳动小分队
05 圣经研究者
06 奥斯维辛的圣诞节
07 威廉·布拉塞的新任务
08 摄影师威廉·布拉塞
09 集中营摄影师的日常工作
10 “布拉塞,我很担心你”
11 熟人
12 第一批毒气试验
13 德国姑娘
14 文身
15 夜班
16 第20号营区
17 婚礼
18 朋友
19 切斯拉娃·瓦佳
20 党卫队人像照
21 三色堇
22 约瑟夫·门格勒博士
23 主任医师爱德华·维尔茨博士
24 卡尔·克劳贝格博士
25 教授约翰·保罗·克雷默博士
26 “假钞”
27 布洛德卡的爱情
28 抵抗运动斗士——皮莱茨基
29 预兆?
30 1945年1月15日
31 死亡之旅
32 毛特豪森
33 返回波兰
后记
附录一:词汇表
附录二:党卫队军官生平简介
鸣谢
用户评论
奥斯维辛真\小\,出现的人和发生的事大都类似,可这只能说明幸存者和记录者太少了,我想当事人每回忆一下那段往事都像心被焚烧了一次。书里提到了皮莱茨基。
实质性的内容比较有限。译稿质量不高,病句和译法生硬的地方不少。如果说译者水平就是这样,编辑就这样听之任之就说不过去了。书在有的地方对读者很不友好,比如末尾的两个附录(一个关于各类特殊词汇,一个关于集中营中的纳粹),附录中都是按相应词汇的德语首字母顺序排列的,但前面正文中很多这些词或者人物第一次出现时又没有附上德语,在附录里必须一页一页的翻才能找到。
这本小书可以说是抢救性的作品吧,主人公威廉·布拉塞在接受采访之后,很快就去世了,虽然主人公之前因为自己的身份被曝光曾经受到不少的关注,但是个人一生的故事却没有留下记录。\n书中我们看到了威廉·布拉塞对个人信仰的坚持、对生的渴望,也有对自己在集中营中所从事的工作的挣扎,令人感慨系之。最重要的是,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他活下来了,而且还抢救出来了那么多第一手的集中营资料,虽然集中营的经历几乎摧毁了他战后的个人生活,但是这样的人生,本身就具有了历史的意义。
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真实经历\n一位被迫为党卫队拍照的波兰摄影师,一个在邪恶之地为人性而战的人\n\n徐贲导读推荐,书中收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珍贵照片\n\n他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的集中营照片,让那些大屠杀的受害者不再是一串统计数据,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几个最触动的点,和照片没有关系\n纳粹长官大喊大叫,逼着神学学者承认“上帝不存在”,要求他当着所有人大声说“上帝不存在”,只字未吐,平静地注视着他的眼睛,被拽着头撞向墙壁一下,一下,直到死去\n他给德国姑娘拍照片两周后,得知了她的死讯,自杀,原因是受不了焚尸炉那甜得刺鼻的味道。(她并不是囚犯)\n医生带来了一个布满文身的家伙,两天后,桌上撑着一张描绘伊甸园偷食禁果那一刹的人皮\n照片是\n刚擦干眼泪和抹去血迹的切斯拉娃\n犯人4859……\n
最普通的平凡人到底是怎么突然就变成杀人如麻的恶魔的,或许是对异类的轻视,或许是权力的唾手可得。让上一秒还只是普通甜点师和水手的他们,下一秒就能随意用毒气置人于死地。人性的可怕,在历史的镜子里从来都没有变过。
传记。\n“三张一套,第一张戴着帽子,第二张正面免冠,第三张侧面像。”
序言就已经开始非常值得推荐了,整本内容也是简洁有力。我不知道能说什么。我困惑,对历史为何发生困惑,对当下的“后记忆”与历史本身的承接困惑,也对人性未变下的未来困惑。
最绝望的地方也存在心中有光的灵魂。
在填饱肚子都很困难的时段,保持“人性”变得更加珍贵。作者说“希望能够记住过去的历史,不必亲身经历”,朴实且真切。活着,总是会有好事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