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在德里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中,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生活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资本之都》邀请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城市的灵魂,从莫卧儿帝国的辉煌到英国殖民时期的烙印,再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在这里,我们不仅能见证建筑艺术与河流文明的交融,还能感受到个体在社会变迁中寻找身份和归属的渴望。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城市历史的记录,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和生活智慧的深刻洞察。
作者简介
拉纳·达斯古普塔,英国印度裔小说家及专栏作家,被《每日电讯报》誉为“当代最好的英国年轻小说家”之一,《世界报》认为他是“七十位让明天更好的人”之一。其作品丰富,如小说《独奏》荣获“不列颠国协作家奖”,而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资本之都》则囊括了2017年“瑞斯札德﹒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和“爱弥尔·吉美亚洲文学奖”。
推荐理由
《资本之都》一书深入剖析了德里这座城市的变迁,从历史的脉络中揭示出社会结构、文化交融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它不仅呈现了一个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画卷,还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权力关系、经济不平等和个体追求幸福的挑战。对于那些对城市文化、社会变革以及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下命运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部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作品。
适合哪些人读
对印度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变革影响的人群
对于个人成长、身份认同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文化独特性的议题有探索欲望的读者
喜欢通过文学作品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深度的读者。
书籍目录
作者说明
风景画
一 “从围城到世界之城”
二 1991——拥抱自由开放
三 印度式全球主义
四 离乡背井的波西米亚
五 时髦的私立医院
六 婚姻的分崩离析
七 男性的焦虑和女性的挣扎
八 1857——消逝的沙贾汉纳巴德
九 1911——英国人的新德里
十 1947——迈向独立
十一 旁遮普的商业帝国
十二 巴尔斯瓦的垃圾山
十三 经济难民的痛苦深渊
缩影
十四 1984——甘地之死
十五 印度精英的新帝国主义
十六 上师与富人
十七 中产阶级的焦虑
抽象画
致谢
注释
许可声明索引
用户评论
翻译不太好。但是看这本书就像在看中国,本质上来说,德里和北京是很相似的,充斥着官商勾结、权贵、腐败、冷漠的中产和穷人。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印度和中国经济发展再快,也还是落后:生产10元的价值,需要浪费7元,剩下3元进了权贵腰包,最后又到国外支援美国欧洲了。至于浪费的7元,最终又进入了整个系统,说到底就是个恶性循环。印度如果再这样,人口再多也没用,毕竟不产生价值,反而是巨大的负担。
让西峰推荐一本黑拱门的书,他让我三选其一的一本2018/12/17\n刚找到电子版,开读。2019/02/18\n弃看,不得不说对理想国系列没啥好映像了,原以为会是信息量丰富、深刻的社论类著作,结果发现是一文学化处理多个不同背景的访谈录。看了30%后,没必要继续看了,可能不同人物故事生活有不一样的细微描述,但是这种简单没深层次背后逻辑的文学化处理的个人的小故事就不值得我花心思看了。还不如我前段时间看的中印发展战略对比的来的干货多。个人差评2019/02/20
这本书太像一面镜子,字字写德里,却字字都能看到中国。虽然我很讨厌这种访谈式的作品,却能字字读完。
《资本之都》这本书,非常精彩。正如这本书在其最后一章所说,“我的故事是德里的故事,也是全球大多数人的故事。”\n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共情”之处,看到了相近的焦虑感与类似的事情的发生,一切似乎似曾相识,理解德里,理解印度并不很困难,甚至有些“游刃有余”并“浮想联翩”,而不会感到困惑或者难以想象。因为印度发生的事情,就曾经或正发生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和地区。\n我想说\在印度,我读懂中国“。
阅读德里的感受,陌生又熟悉。有北京上海深圳的影子,一种杂糅体。承载着历史的重负,关系网裙带靠山腐败行贿暴力犯罪金钱权利财富不平等特权封建精英争夺篡改规则。尼赫鲁家族,BPO软件业务流程外包,科技的全球主义,美国第二。分治后的荒芜绝望之地,遗忘的废墟混乱墓场时间深渊的死城,如何从创伤凋败中重生?或许源于德里对移民诱惑耳语般的承诺。推荐对照阅读《寡头》。
文明古国都有吃人传统,当资本的客观和冷漠进入精耕细作的传统国家,就让人觉得特别艰难和变态啊,但是又怎么办呢
写的太杂乱了,历史、访谈、游记、小说的随意混杂,许多访谈内容的堆砌+情感的抒发,有几章直接摆烂全是对方诉说的转述,让我想起那句“一个事无巨细记录一个人起居生活的保姆,不一定能写好这个人的传记”。甚至作者说他考虑到许多人英语不行,他进行了修缮,结果文风如此统一,真的很难不怀疑里面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意识。\n\n我一直不喜欢这种方式通过微观个例去逐渐升华然后评述大方向的论述逻辑,A与B有交集,但是不能把B的所有东西都框到A上面。
和刘庸干净又卫生表面不同却本质一样的印度社会横截面。所有的印度新中产,无论是左还是右,是工人还是老板,是保守派还是进步者,都在1991年新自由主义化后特殊的印度资本主义之中迷失了自己。和很多威权国家一样,只有掌握了权力,才能在印度受益,资本只不过是寄生于官僚而存在
在写印度的书里,这本算是蛮好的,大概是由于翻译得不错?哈哈哈。作者是印裔英国人,写法主要是新闻性的,将一两百年的历史与近些年的采访与见闻揉在一起,写得很顺滑。正如作者所言,很多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所熟悉的部分。对于同属东方的国度,我们看就更如此了,很多描述似乎是在说脚下这地方。
Mirror.